【書摘】世界所喜愛的設計
【書摘】世界所喜愛的設計
2011.06.17 | 技能

世上有無數的設計,但大部分的設計,會被市場的潮流淘汰,剩下的極少數設計,才能持續受到歡迎。仔細觀察那些受到世人喜愛的設計,就能發現他們都能被歸為某特定類型,透過這些設計,就能了解有魅力的設計,是如何被創造出來。

受世界歡迎的設計大約可分四種類型:

有的設計因其擁有強烈個性,所以能於市場上長久生存;

有的設計在單純的外型上表現深沉的精神性,給人們穩穩的感動;

有的設計是看到的瞬間,就能改變人們的想法;

有的設計則是把傳統現代化,追求傳統的永恆。

我們把這些類型,和先前提過的設計外部條件與內部要素放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就能清楚地看出這些設計所含的價值,以及成功的原因,並從中得到該如何接觸設計的線索。

用強烈的個性抓住視線

就設計師的立場,設計就是設計師的分身,設計反映出設計師的全部。有些設計看起來像是害羞的少女般安穩;有些設計像活潑的少年般強壯;有些設計像身材姣好穿著小禮服的女性,以性感姿態靠近我們。世上無數設計中,也有個性非常強烈的設計,如同個性強烈的人般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這種具有強烈個性的設計,因其視覺性,任何時刻都不減魅力。

一般說來設計師從事設計的年資,應與他的設計靈感成反比。長時間從事設計,再怎麼優秀,其對設計敏銳的感覺可能會慢慢衰退。但有些設計師卻是年紀越長越站在最前端,帶領後輩前進。

Ettore Sottsass等設計師,他們從1960年代開始活躍,1980年代他們約莫60歲,依然提出具爆炸性的設計,帶領全世界的設計往前進,在他於2007年以90歲的高齡過世前,一直左右著義大利的現代設計師。他過世前的設計不會落後於時代,反而提出義大利設計日後該走的方向。

再看看服裝設計師Armani、產品設計師的深澤直人、Ross Lovegrove、建築設計師Zaha Hadid等,就知道在其他設計領域,年紀與感覺並不會呈反比。

設計師的年齡和經驗不會讓設計師生鏽,反而讓設計師創作能量更鮮活。看看那些因為年輕的氣息而發光,卻一閃即逝的設計師,就能知道厚實的內涵比不安定的青春個性,更能讓設計充滿年輕活力,Alessandro Mendini就是個好例子。

他出生於1931年,以現代設計師來說,根本是無法想像的高齡,但他是繼Ettore Sottsass後擔任義大利設計界教父的設計師。他的設計從很久以前就以革命性的風格,立足義大利設計的最前線。他1979年推出的Proust沙發,與現代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幾乎無法區分。

在這個設計中,表現出Alessandro Mendini的風格。古典形態上充滿強烈絢爛的色彩,是在Alessandro Mendini的設計中最常見的特色,他的設計表現性強,在他處看到他的設計,也能立刻辨識出來。

他的特色是以後現代的強烈色彩與幾何學形態為基礎,卻有著與他的高齡不符的天真浪漫。他的設計不只是很顯眼,也能讓人莞爾一笑,並且讓人感到內心平靜。他以不同於Karim Rashid的方式,抓住人們的目光。

看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設計──紅酒開瓶器「Anna G.」,就能理解他天真浪漫的設計世界。

Alessandro Mendini的紅酒開瓶器「Anna G.」

開瓶器的外型一眼可看出是女性,有頭有手,身上穿了洋裝。將開瓶器比喻為人類的想法非常有趣,他的設計就是以這種天真,進入我們的內心。Anna據說是Mendini女友的名字,某天他看到女友伸懶腰,而得到這個開瓶器的靈感。發想的過程,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設計一般都是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然後朝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但Alessandro Mendini完全跳脫這種固有觀念。Mendini的想法,不會讓人先質疑設計的功能性,反而先會心一笑。

Mendini當然不是只有關心外表,他也仔細的考慮此設計的功能。使用這個開瓶器時,先把開瓶器放在紅酒瓶上,然後旋轉開瓶器的頭部,兩條手臂會因螺旋而往上抬,最後只要把兩條手臂往下壓,長長的手臂擔任槓桿,就能輕鬆打開瓶蓋。打開瓶蓋時,像裙子地方,會完全蓋住紅酒瓶上方,所以瓶蓋不會亂飛。憑這點,它的功能比其他開瓶器更好。

但這個設計的魅力,不在於像女性的外型或是開瓶功能,而是在其他地方。

打開紅酒瓶瓶蓋,是件簡單的機械行為,但用這個開瓶器開瓶,會讓開瓶變得有趣又獨特。Mendini不只是設計了一個開瓶器,而是重新設計了開瓶的過程,讓人有特殊的開瓶體驗。這個開瓶器不再只是一個新開瓶器,而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就是如此,他的設計經過長久歲月,也不會讓人感到膩,還越用越有感情。這個開瓶器,是1994年由Alessi廚房用品公司所開發,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

到目前為止,它依然是百貨公司或店面中高價販售的暢銷產品。

「Anna G」算是充滿實驗性的設計,這種設計能得到大眾喜愛,並在市場中屹立不搖,可說是非常奇特的情況。深究原因,或許就是這種實驗能感動人類的內心,所以人們對它不會感到排斥或煩膩。(摘自第七章。本文圖片與文字由策馬入林文化提供)

書名:讀設計的CEO--美學設計力決定企業大未來

出版社:策馬入林文化

作者 :崔京元,畢業於首爾大學美術系產業設計學科,並取得該科系的碩士學位。目前為「玄 設計研究所」的負責人、建國大學產業設計系兼任教授,並於首爾大學等名校設計相關系所進行教學工作,是韓國深具影響力的設計學者

買書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