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不死的策略,叫做Me too策略。網路的世界裡,找到藍海是軟實力,留在裡面當老大是硬實力。Inside Sting 的「打造一個台灣的專業clone team的異想」一文中,說明了要當一個稱職的COPY也是不簡單。其實這就是 Startup 的難作之處,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塊新的土壤,但是一旦有大型的公司決定咪兔的時候,除非你有厲害到不行的智財或是技術門檻,逼的大公司非買下你不可(如 IntoNow,請參考「電視打卡APP IntoNow,上線僅12週被Yahoo!火速高價收購」一文),不然常常有睡一覺醒來就發現被輾過去了的狀況。

今天,一個輾人事件可能正在展開,就從筆者今早的信箱裡開始:「Mona Hu,來看看亞馬遜的新網站 MYHABIT 吧!」

什麼?每天無腦刪掉所有電子報的筆者(但又不知道為什麼持續訂閱),在沒有外力狹持的狀況下,主動點進去這封EDM。看到了下面這個情報:

OK,亞馬遜要踏足像是 Gilt Group 的奢侈品 Flash Sale 網站啦(也該是時候了)!說到Gilt,其實大家應該都挺熟悉了,但是為了仔細起見簡單說明一下。Flash Sale 是指限時的折扣活動,關於 Gilt 還有一些它的同類網站,他們共同的關鍵字是:至少4折,設計師精品,名牌,限時限量,私人賣場與名單。

台灣華奢網的 Kevin 曾經投稿 Inside,說明「複製Gilt有難度 華奢網Luxjoy.com遇到的七個難題」,Kevin對 Gilt 的形容是:

Gilt活躍會員人數超過100萬,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去年的營業額超乎預期一倍!…限時限量的操作方法,更是點石成金!讓過季商品搖身一變成為稀有資源無需搶標或揪團就可以撿到好康!

回到Amazon MYHABIT,在看到電子報後,第一個想知道的就是:亞馬遜憑什麼?它哪裡不一樣?

首先這個問題有點阿Q,亞馬遜現在處於一個很尖峰的狀態,除了努力地四處收購公司讓它枝葉更加茁壯之外(9.28億美金買下Zappos全美最大線上鞋店,3億美金買下 Audible 線上有聲書下載網站,大家熟知的Alexa則遠在1999年就被以2.5億美金併購),2010年亞馬遜的總營業額高達美金350億。這樣的超級線上購物網站,現在要用它龐大的資源,開始作奢侈品限時折扣,小一點的網站不得不挫著等呀。

雖然龐大不代表一定成功,但是先淺談一下幾項 Amazon MYHABIT 的超作弊絕對優勢:

會員:

亞馬遜在幾年前就停止公布會員數,這個數字連內部員工據說都無從得知,只知道「a lot」!但是根據一家專業的調查公司 Piper Jaffray 指出,亞馬遜在2011年大約擁有1.21億的消費者。Gilt的創辦人 Maybank 則在去年 Fortune 雜誌的專訪中,表示 Gilt 目前擁有 300萬會員即使 Maybank 的公關數字是真的,亞馬遜還是擁有約40倍多的消費會員,大軍壓境。

貨源:

海量的供貨商,是亞馬遜的一大優勢,當然包括幾近所有的奢侈品牌。亞馬遜的自創服飾網站 Endless.com 擁有許多名牌服飾線,所以估計可以擁有不錯的貨源跟品牌數,因為握有網路通路的重要地位,在談判上面也會有一般小網站得不到的優勢。

遞送:

回到台灣後,基本上跟 Gilt ,Hautelook 或是 Rue La La 無緣了,因為國際運送花錢花時間花心力,就懶得去買。但是…(登登登)沒錯,承襲Amazon通路優勢,MYHABIT除了美國境內寄送跟退貨都是運費全免之外,還自動加入了國際運送的服務(抱頭)這不就是說我可以在台灣買了嗎?不需要託人帶回來,也不需要搞個美國地址!遞送到台灣只需要短短的3-6個工作天,國際運送服務一律收取15元美金,MYHABIT 目標是賺全世界的錢。

習慣:

這個是一個看不見摸不到,但是真實存在的力量。使用 Amazon 購物的確是美國人的習慣。它的存在如此的廣大跟自然,幾乎是網購的代名詞。加上美國的法令跟台灣不一樣,網站可以存取消費者的信用卡資訊,購物的時候完全不需要重新 key in 任何資訊,點兩下就買好了,這個迅速 check out 的功能加上習慣,是EC網站最大的資產。所以 MYHABIT 的取名也是一語雙關,正中要害,習慣在 Amazon 購物的人,應該更容易轉換到 MYHABIT選購。

360度商品預覽:

update:幾乎每一件服飾商品都有模特兒穿著轉一圈給你看的影片,這個真的挺酷的!(請看比基尼美女服裝秀)

小結:

這篇的結論就是,錢包要哭哭了網路的商機不是只靠創新創意,軟實力不一定抵擋的住大風大浪。如果 Startup 要保持領先,就要不斷的累積不可被替代性。說是容易說,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當僥倖獲得一點點成功的時候,更需要努力的去突破,突破可以是技術性的,也可以是商業性的。亞馬遜的MYHABIT如果能夠成功一躍而起,靠的是不斷累積的物流,金流還有供貨能力,這就是他的硬實力。當年 Amazon 還是幼兒的時候,也是靠著審慎的商業判斷還有適時的延展,得以存活(當時的CEO還一直被股東罵太保守,但就是這樣才活過了網路泡沫)。

不得不佩服亞馬遜,一個舊時代的名詞,成功地傳承下來變成新時代的名詞。這個時候,不禁讓人想到遙想當年的 ICQ,MySpace…還有原來市佔率高達80%意氣風發的 IE,如果一個亂搞的研究丟出來說用IE的人智商比較低,竟然還被普遍誤信以為真,IE 如何挽回?網路史上如是的感嘆調多不勝數, 有多少老網站,像是 Amazon 一般在成立17年時,還仍舊硬朗甚至越來越年輕,實在是智慧的考驗。

扯遠了,重點還是今日壽星 MYHABIT 會不會把 Gilt 輾過去呢?我們拭目以待吧。Meanwhile,I have some shopping to do。

紙箱娃娃圖片出自於新加坡藝術家 Anton Tang 的作品

出自Inside部落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