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賈伯斯》紀念專刊精選內容]
賈伯斯去世,全世界傷感,當今大概沒有任何一個人──不論他可能是哪一國的總統、女王、大企業家或大明星,得以在世人心中享有這麼大的mindshare。勉強而論,大概只有兩年前的Michael Jackson猝逝,曾經帶來類似廣度與深度的心靈撞擊。
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的一位「生產者」或「消費者」,都可以感受到賈伯斯所產生的影響。
美國網頁協同工作軟體公司37Signals創辦人Jason Fried ,在10月6日的公司部落格上這麼寫著:「他改變了電腦、他改變了軟體、他改變了設計、他改變了出版、他改變了電影、他改變了音樂、他改變了廣告、他改變了零售、他改變了商業──他改變了米白黃(biege ,早期電腦機殼顏色)──他改變了人們的期望、他改變了我們的心靈──他改變了他們、他改變了我們、他改變了你。」
賈伯斯去世的隔天,蘋果公司總市值3420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企業,僅次於艾克森美孚石油(Exxon Mobile )的3624億美元。值得留意的是:3420億美元總市值已經超過昔日個人電腦工業雙強、人們慣以「Wintel」相稱的微軟與英特爾兩家公司市值的總合(2214億美元+1182億美元)。
以上的數字只是同一時間點上的靜態比較,如果將時間的軸線拉長到十年,賈伯斯所創造的公司價值增長就非常驚人──2001年12月,就在賈伯斯宣布推出iPod沒多久,蘋果總市值才77億美元,微軟是它的46倍(3567億美元),英特爾則是27倍(2111億美元),它們僅需小小吸一口氣,就可以把蘋果給「吞」掉。但十年下來,微軟的企業價值縮水了38%,英特爾則是更慘烈的44%,而蘋果則是成長了驚人的43倍(精確的數字是4341%)。
蘋果總市值超越微軟與英特爾兩家公司總合的意義,我們或也可以這樣解讀:科技界、投資界相信,蘋果創造未知價值的能力,開始逐日超越Wintel。雖然PC不會死亡,但顯然已經變成了「大眾物資」(commodity )商品,消費者不必再像過去那樣三年就必須換機(在Win 8上市的今日,仍有很多人在使用XP ,就是一個例子),反而是當成「耐久財」般來使用。既然Wintel不再具有創造驚奇的本領,那它們的股價就應該像「中鋼」這樣的公司看齊,只能享有很低的本益比,這也是為何微軟和英特爾公司市值緩步下滑的根本原因。
對許多蘋果產品的消費者而言,蘋果如何主導或改變了科技市場的江湖並不太重要,他們比較在意的是,蘋果產品體現了一種深層的心靈感動,使消費者獲得了一種「賦權」(empowering )的感受。從早年的麥金塔電腦開始,蘋果產品就擁有一種傳統:不必詳閱說明書消費者僅需依靠直覺便可以開始使用產品,消費者不會受迫去學習他們不必要的技能和機能;相對的,人們在使用蘋果之時,會覺得自己「越變越好,越變越強」。
自從1995年,皮克斯推出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起,至今一共發行了12部劇情動畫片,每一部都賣座,平均每一部影片的全球發行收入超過5.5億美元,獲利能力甚至超過蘋果。
2006年,賈伯斯將皮克斯賣給了迪士尼,在1985 年以1000萬美元的投資,此刻換得的回收是74億美元。皮克斯的成功,並不單純來自幻炫的3D動畫技術,資深的影迷應當都知道,《玩具總動員》訴說的是一個「忠誠」、「遺棄」、「成長」的現代社會故事,它打動了小孩,也同時感動了大人,它融化了原本卡通與成人電影的界線,它恰如其分地整合了科技與人文,這個主軸一以貫之了所有賈伯斯產品。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不朽。賈伯斯》紀念專刊,全省超商各大書店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