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台股半導體測試族群走勢明顯轉強,尤其是被市場稱為「探針卡三雄」的旺矽、精測與穎崴這三家公司股價齊漲,全員名列台股股價排行榜前十名。觀察探針卡三雄半年漲幅,旺矽漲幅逾150%、精測漲幅逾160%、穎崴漲幅逾130%。
旺矽今年上半年營收達61.21億元,年增37.86%;穎崴第一季營收達22.97億元,第二季則維持約15億元。同時,新創業者也開始切入市場。漢民測試系統在9月17日登錄興櫃,主打薄膜式探針卡,今年截至8月累計營收14億元。
「探針卡」究竟是什麼?這項低調零組件,為什麼突然受到這麼多關注與青睞?《數位時代》帶你一次搞懂。
探針卡是什麼?
探針卡(Probe Card)是半導體製程中的一種核心零組件,主要是在於晶圓完成前端製程後、尚未封裝前的「晶圓測試」階段,檢查每顆晶粒是否合格。
透過測試,能夠提早淘汰不良晶粒,避免封裝後才發現瑕疵,減少封裝浪費與成本;同時,測試結果也能回饋給前段製程,協助修正參數、提高良率。
晶圓測試階段,會使用探針卡作為測試機台與晶圓之間的電性介面。探針卡上佈滿極細的針腳,測試時會與晶圓接觸,讓電訊號得以傳入,進而測試功能是否正常。
探針卡屬於耗材,若探針表面出現磨損或變形,量測結果就可能偏離標準,進而降低良率。
壽命由探針與晶圓接觸的次數決定,通常在約為一百萬次左右;探針卡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維修與校正,對老化或偏移的探針進行再調整或更換,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為什麼探針卡市場水漲船高?
根據顧問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2024)報告,全球探針卡市場在2024年規模約20.5億美元,預估2029年將達37.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0.6%。報告同時指出,亞太地區是目前最大且成長最快的市場。
AI晶片導入堆疊式與異質整合設計後,晶圓測試的複雜度與頻率大幅提高。每一層晶片、每一個模組在封裝前都必須經過完整電性測試,才能確保整體系統的穩定性。這使得「測試介面」的重要性急速上升,也帶動探針卡需求的全面成長。
此外,隨著晶片設計複雜度提高,晶圓測試難度也不斷上升。AI晶片、高頻SoC等產品腳數多、間距小,測試條件嚴苛,探針卡必須在微米級距離下維持穩定接觸與高頻響應,這使得探針卡的技術門檻逐年升高,未來探針卡平均針數將增加到30,000根以上。
探針卡種類與應用
探針卡依技術演進大致可分為三種:懸臂式(Cantilever)、垂直式(Vertical)與微機電式(MEMS),不同架構適用於不同產品。
早期常見的懸臂式探針卡以人工組裝為主,製造時間短、價格低,適合測試腳數較少的成熟製程晶片。垂直式探針卡則適用於高密度封裝與Flip Chip結構的晶圓測試,能有效降低訊號干擾。近年快速成長的MEMS探針卡,利用半導體製程技術製作微型探針陣列,可同時支援高頻與高溫測試,成為先進製程與AI晶片測試的主流方向。
全球探針卡關鍵廠商有哪些?
全球探針卡市場雖分散,但技術門檻高,仍由少數廠商主導。根據Tech Insights統計,2023年全球前五大廠商包含美商Form Factor、義大利Technoprobe、日本Micronics Japan(MJC)、Japan Electronic Materials(JEM),以及台灣的旺矽科技。
其中,旺矽在懸臂式與垂直式探針卡市場全球市占率皆居第一,並於邏輯IC測試市場名列第三;精測與穎崴則分別布局高階SoC與封裝測試解決方案,形成互補。新進的漢民測試系統切入薄膜式技術領域,是台灣唯一能自製並提供薄膜式探針卡整卡解決方案的公司。
探針卡概念股
公司名稱 | 股票代號 |
---|---|
旺矽 | 6223 |
精測 | 6510 |
穎崴 | 6515 |
漢測 | 7856 |
在地緣政治與AI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台灣供應鏈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未來幾年,隨著晶片進入更高密度的2.5D、3D封裝時代,探針卡的精度、熱穩定性與自動化製程能力將成為競爭焦點。
探針卡雖然不屬於顯眼的半導體設備,但卻是影響晶片良率的核心環節。從市場成長速度來看,它正從「測試週邊」轉變為「製程關鍵」。AI、車用與先進封裝將持續推動新一波升級,也為台灣廠商帶來新的競爭契機。
延伸閱讀:CoWoS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