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意自由》你比自己想的更出色!
《讓創意自由》你比自己想的更出色!
2011.10.14 | 科技

 

瓦蘿(Liz Varlow)是倫敦交響樂團的中提琴手,曾榮獲音樂界素負盛名的富林克獎(Frink Award)。她出生於英國伯明罕,八歲即開始拉小提琴。她就讀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時曾得到兩個獎學金,後來又贏得多種獎項。同儕形容她是個非常傑出的音樂家,把自己的音樂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而讓她與眾不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她聽不到。大約十六歲時,她的聽力開始逐漸退化,到了十九歲,因為一些無法證實的原因,從此完全失去了聽力,然而她卻始終堅守住一個卓越音樂家的專業能力。全聾的她究竟是如何演奏的呢?

「一般人又都是怎麼演奏的呢?」她說:「我知道怎麼彈奏出音樂,也知道彈奏的技巧,所以我和聽力正常的音樂家其實沒有兩樣,只不過他們是先演奏出音樂,然後再用聽力去修正技巧。對我來說,等音樂走調之後再做調整就已經來不及了。幸而我對正常時的聽覺至今仍記憶猶新,演奏技巧又很扎實,再加上無論表演出了任何狀況我都能幽默以對,所以我發現自己雖然耳聾,卻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妨礙。」 

另一位音樂家葛蘭妮(Dame Evelyn Glennie)是當今全世界最出名的打擊樂大師之一。她經常到世界各地舉辦精采的演奏會,深獲大眾喜愛。她推出很多C D,累積了幾百萬張的銷售量,也贏得了很多專業機構的大獎,還曾榮獲年度最受歡迎音樂家的頭銜,可說是全世界極需要的專業級領導大師,然而她也是個聽障者。十二歲那年剛開始專攻音樂時,她就成了一個深度聽障者,儘管她缺乏大多數人都認為從事這一行必備的聽力,她卻堅持繼續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

像這樣特別的例子,可以說是在公然挑戰一般人習以為常的邏輯思考。聽障者怎麼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然而瓦蘿和葛蘭妮就是活生生的證明:人類的心智真的擁有極大的彈性和精湛的才能。正因為我們的心智擁有這種卓越的能力,我們才能賴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動能

人類的才智不僅多樣化,也擁有高度的動能。一九五○年代,美國科學家史培利(Roger Sperry 1913-1994)做了一系列很特殊的大腦實驗,把大腦胼胝體分成左右兩半,並觀察左右腦各自獨立運作時的情形。斯佩里發現分裂的大腦可以同時進行不同的動作,譬如用一隻手畫圖,另一隻手寫字等,他的結論是左右腦會發揮不同但互補的功能。像是左腦大都與邏輯能力有關,包括語言及數學能力等;右腦則比較與整體直覺有關,譬如對臉部表情和方向感的認知能力等。

這個研究引起了極大的迴響,其影響範圍還不只是教育界而已。研究結果似乎顯示了大腦結構正好和西歐兩大傳統文化相合。左半腦似乎相當於啟蒙運動和科學方法著重的邏輯推論式分析能力,右半腦則相當於浪漫主義強調的美感、直覺和靈性。教育改革者馬上指出,以學科為主的教育體制實在太偏重左腦功能了。

關於這一點,赫明說得很妙,他打比方說,只用以左腦為主的學科來教育學生,就像是練習賽跑時只懂得使用一條腿,而任由另一條腿的肌肉萎縮。

這篇研究報告的重點並不是強調我們應該偏重左腦或右腦,而是啟發我們實在應該左右腦並用才對。著名天文物理學家沙根(Carl Sagan,1934-1996)就很清楚這一點。他曾說:「右腦捕捉到的影像如果沒有經過左腦的檢查,我們就會分辨不出這個影像是真實的或只是想像出來的。」另一方面,「如果只用左腦做批判性思考,卻沒有運用創造力或直覺性的洞察力輔助,或是不肯在批判之餘找出新的可行之道,那麼這種左腦性思考就會毫無創發力,而且注定會走向失敗之路。為了解決今日世界因為快速變遷而帶來的複雜問題,我們必須左右腦同時並用才行,人類的未來可說全靠這個小小的胼胝體了。」

我們經常能體驗到心智的豐沛活力。譬如人在說話時會手舞足蹈,還有豐富的表情和手勢。舞蹈似乎是心智表達動感的一種標準形式,可是編舞者在舞動身體之餘,通常也會非常注意視覺和音樂效果,甚至還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掌握舞蹈的韻律感和精準度。相反的,數學雖然看似完全抽象,但是數學家仍然經常運用圖像思考。

記得某個星期六早上,我曾在香港目睹一個老師教授數學。班上學生大約在八歲到十二歲左右,每個人的課桌上都放了一個算盤。老師唸出一些數字來讓學生計算:

1289×15822; 22348÷4019⋯⋯每次他才剛唸完,幾乎班上所有的學生就立刻舉起手來。每個孩子算出來的答案都是對的。孩子們全靠算盤來計算,手指飛快的在算盤上撥弄著,旁邊有一個男孩被當成對照組,利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同樣的試題,不幸的是他每一次都輸了。

接下來老師要求班上學生不要再用算盤,可是學生們的計算速度還是極快,而且總是比用計算機的男孩更快算出答案。因為這群學生已經把打算盤這件事情內化了,所以只要在心裡擬想著打算盤的過程,答案就出來了。

也許在五官不健全的人身上,最容易看到大腦是整體運作的證明。葛蘭妮和瓦蘿這兩位喪失聽力的傑出音樂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葛蘭妮是用她整個身心去感受音樂的,她演奏時總是赤腳,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感覺音樂的篇章、律動和節拍,而這種方式甚至比正常的感知狀態還更出色。

因此,心智可以說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的總指揮,激勵所有演出者扮演好本身的角色,而自己則負責協調指揮,讓整體的效果大於個別演奏的總和。因為大腦不是機器,而是有機體,心智也不是計算機,而是整個人各種複雜意識的完美流動過程。

所以說,創造力並不是身體某個單一部位的能力,而是所思所想與生命狀態激盪融合而呈現出來的豐富生命力。

 

書名:讓創意自由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他一直與歐洲、亞洲和美國政府,以及國際機構、世界500強公司、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的文化組織合作。他是一名激情的演講家,善于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分析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商業、教育與組織的需求如何變化。2005年,他被《時代》、《財富》與CNN聯合評為「主流之音」。2003年,因為對文化藝術所做的卓越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自二世冊封為爵士。

買書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