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韓國行腳系列~街頭漫步 科技觀察
【Inside】韓國行腳系列~街頭漫步 科技觀察

話說上次到首爾是2010年9月,一年多後再來到這裡,熱鬧街景依舊,不少新服飾店和餐廳更替,而這個城市受到科技的影響如同街上行人的步調一樣 — 很快,這感覺比往年到這裡時還深,待的時間只有幾天無法說透徹觀察了所有東西,很單純的想把在首爾市區東晃西晃所看到的和大家分享。

韓國總人口5,000多萬,聽起來僅台灣兩倍多,不過在聚集在首爾的人口約2,000萬(真的?),首爾在全韓國領土的占地面積不到1%,卻有近2/5的人口在此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意思是說晚上還要吃飯喝酒唄),在全球發達城市中人口數僅次東京,科技發展在此可以看到顯著的擴散與被接受度!

 

關於入口網站的存在感…

一直以來,在地鐵或電視廣告上經常可以看到兩大入口(NaverDaum)的服務廣告,不論是新服務推出,還是和其他家廠商關鍵字廣告配合案,明顯感到在這兒入口網站生氣蓬勃,動作快,且在實體世界裡能見度頗高。

↑ 在景福宮站剛好看到地鐵內在攝影展覽活動就是市占首位Naver的活動,有個非常大的綠搜尋框布條,展出的是Naver社群裡的攝影作品。

幾乎每個地鐵站有個特別的機器叫做 Digital View是Daum出品,Daum提供的地圖服務較受歡迎,地圖生活資訊開始延伸進入地鐵站,利用這個機器不僅可以搜尋附近商店有時還能查找折扣訊息、即時天氣、娛樂資訊等,對於民眾來說挺實用的 (不過只有韓文囉…),觸控靈敏 速度快 資料又豐富,嗯… 跟台灣捷運站的比較一下,Digital View使用好感度,勝!

(下圖來源:Daum UX Lab blog,UX team在地鐵站實地觀察user的反應和回饋以求Digital View介面上的改進。)

順道一提,Daum持續在Local Service上進化,最新的服務是Store View(下圖), 也就是說部分商家提供店內360度實景給網友欣賞,結合原本餐廳與店家訊息等給使用者更套裝的服務,有些網友應該知道Google在美國某些店家也提供店內360度全景導覽,跟進的速度真快。

智慧型手機目測推估

韓國智慧手機普及率高,最新數據韓國智慧型手機用戶突破2,000萬!在地鐵上大家若不是在看書,那麼就是在玩手機。目測iphone大約1/4到1/3,其他也看到滿多三星手機以及其他太遠無法判定是哪個非iphone的品牌,不時我們也會看到拿著iPad的人上車,比例上比台灣略高些。

用智慧裝置在幹嘛咧? 根據我們在車廂裡東瞄西瞄,發現群聊軟體Kakao Talk真的是超普遍,經常看到年輕人正用飛快的打字速度和朋友用Kakao聊著天(因為對話框是黃色所以很容易判定就是Kakao),另外就是聽音樂,然後,對於用電子設備看漫畫這件事也真的很常撞見。

地鐵購物新面貌

[Tesco超市](http://www.tesco.com/)在韓國名為[HomePlus](http://www.homeplus.co.kr/gate_page.jsp),它們到韓國發展必須入境隨俗適應一下智慧手機高普及率的市場,因此在地鐵站設立了虛擬的 「**地鐵分店**」 (下圖)。 [![homeplus 宣陵站](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1/11/Homeplus-at-subway.jpg)](http://www.inside.com.tw/2011/11/12/seoul-walk/homeplus-at-subway) 在地鐵宣陵站,八九根大柱子變成虛擬貨架,蔬菜水果,牛奶飲料,還有洗衣粉尿布等各種家用品都「上架」了。使用者要先下載homeplus的[app](http://www.appbrain.com/app/%ED%99%88%ED%94%8C%EB%9F%AC%EC%8A%A4/com.socialapps.homeplus),然後就可以掃描QRcode或是barcode利用手機下單,商品會直接送到你家。 另外如果家裡的快用完,也可以在家掃描商品的條碼完成購買,這是給家庭主婦或忙碌的工作者方便的解決方案。對業者來說同樣是買廣告,這廣告還能賺錢,是不是! ### LTE 街頭體驗 當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是什麼碗糕的時候,已經可以街頭體驗,企業積極的宣傳(還帶有一點教育的意義) 總是走在很前頭,沒辦法,要民眾入手新科技就得先花資源行銷… 之前提過就算是[雲端儲存](http://www.inside.com.tw/2011/08/16/cloud-korean)這樣的東西也透過廣告強打,在韓國普羅大眾能以簡單的方式理解科技應用。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1/11/IMG_0846-1024x560.jpg)](http://www.inside.com.tw/2011/11/12/seoul-walk/img_0846) 所謂[LTE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1621-search-text-to-explain-words-lte-4g-standards-wimax-than-alternative)(Long Term Evolution)是新一代行動上網標準,說4G大家比較能體會,速度快且資料傳輸量大,目前在美國,日本等地也可看到明顯的布局動作,韓國許多企業或應用服務公司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研究如何在未來4G下提供更強大的服務。 [LG Telecom](http://www.lgtelecom.com/)是拿到4G執照的其中一家電信業者,正在明洞藝術劇場附近搭了一個 LTE體驗區(上圖),裡面有三區塊分別展示Speed、Multimedia和 Dynamic 。下方是LGT推出的廣告截圖,標語:4G時代 速度就是能力([點此看廣告](http://mobile.uplus.co.kr/html/popup/pop_lte_multi01.html))。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1/11/4G-speed-is-your-equipment.jpg)](http://www.inside.com.tw/2011/11/12/seoul-walk/4g-speed-is-your-equipment) ### NFC 倒數計時 NFC的實際應用也能在生活中遇到,某天一早我們走進連鎖咖啡廳[caffebene](http://www.caffebene.co.kr/main/),在櫃檯發現標示著說明是和智慧手機搭配的NFC-based coupon system,也就是說你可以利用NFC手機積點,達到一定次數後可兌換商品或折扣等(也許有朝一日台灣便利商店也不用印這麼多貼紙)。 (下圖來源[KT blog](http://mobileblog.olleh.com/733))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1/11/KT-NFC-based-coupon-service.jpg)](http://www.inside.com.tw/2011/11/12/seoul-walk/kt-nfc-based-coupon-service) 韓國政府可是非常大刀闊斧,推動NFC就從人潮最多的地方開始,宣布熱鬧的明洞將於近期成為[韓國 “**NFC Zone**“](http://article.joinsmsn.com/news/article/article.asp?total_id=6479452&cloc=rss%7Cnews%7Chome_list) ,當地合作店家已開始陸續安裝特殊結帳機,屆時民眾可使用支援NFC的智慧型手機電子錢包付款和相關服務, 皮夾 OUT ~ ! 付款只是NFC應用之一,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等著被實現…   韓國預估2014年國內每支智慧型手機上都配有NFC晶片, 不知道那時候將會是什麼模樣的世界?   心裡則是百感交集… [出自Inside部落格](http://www.inside.com.tw/2011/11/12/seoul-wal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