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世代的孩子吸收科技不費吹灰之力,因為他們本來就跟著它長大。身為大人的我們卻必須去遷就它──這是不同的學習歷程,而且困難得多。孩子們吸收科技時,把它看成不過是環境的另一個部分,而且和其他每一樣東西一起消化掉。對許多孩子來說,利用新科技就像呼吸那麼自然。教老狗學新把戲卻困難得多。要學習一整套新的溝通、資訊存取和娛樂的方式,做起來很難,而且,我們既有的思考型態必須改變,才能遷就新科技。
今天,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用起科技來,大多相當上手,但你可能不記得當初我們是怎麼調整適應過來的。個人電腦剛問世的時候,說我們使用個人電腦有困難的報導到處看得到;許多說法稀奇古怪,其中一些可能是捏造的。一位服務人員說,有人以為滑鼠是腳踏開關,卻怎麼踩都不管用。一家公司的祕書奉指示去拷貝磁碟片,結果拿到影印機去複印。有個人「敲擊」(hit )鍵盤太過用力,把鍵盤打壞了。支援人員問某位女士有沒有Windows ,她大聲回答:「沒有,但我們有用空氣調節機。」據說有個人被看到用立可白修正液(Wite-Out ),想要刪除磁碟上的檔案。這樣的故事成千上百。我的一位朋友,拿起滑鼠對準電腦螢幕,好像它是電視遙控器。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大人就那麼笨嗎?
N世代的孩子看著電腦長大的方式,就像嬰兒潮世代看著電視長大那樣。嬰兒潮世代不會見了科技大驚小怪,或者對電視如何透過稀薄的空氣傳送影像和聲音感到好奇。電視是生活中本來就有的東西。電腦之於N世代,也是一樣。而且,在科技每個月馬不停蹄往前奔馳之際,年輕人就像吸進空氣那樣,不知不覺中就吸了進去。
從我和孩子的一些個人經驗,可以清楚看出這一點。1997 年初,我以來賓的身分,上加拿大《潘美拉華林現場》(Pamela Wallin Live )一個小時的電視節目,說明如何遨遊網海。開這個節目的用意,是告訴觀眾,網路上有十分豐富的資料可以利用。回到家後,內人安娜告訴我,她覺得這個節目做得不錯,但那時12 歲的兒子艾利克斯卻認為整個節目的構想很蠢。
安娜跟他說:「嘿,艾利克斯,爸爸上電視現場節目一個小時。我們去看吧。」
「酷耶!節目在談什麼?」艾利克斯答道。
「爸爸要在電視上使用網際網路──上網瀏覽,」安娜說。
「那是我聽過最蠢的電視節目。為什麼有人會想看爸爸使用網際網路?」艾利克斯問。
「大家都對這種新科技、怎麼用它、它怎麼運作,很感興趣。這是一種科技革命,」安娜說。
「媽,這很冏耶。我所有的朋友都會看到。不需要告訴別人怎麼使用網際網路啊,」艾利克斯說。隔天吃早餐的時候,我想親耳聽聽他怎麼說,問他為什麼不想看那個節目。
「爸,沒有冒犯的意思,但我覺得你們這些大人很迷科技耶。你們說這是科技革命,開口閉口談的都是這種科技怎麼運作。用另一種科技來說好了,爸。」我感覺到他就要打個比方。果然,他搬出電視來當例子。「電視──對你來說,算是科技吧,爸?你想像有個電視節目,大家都在看你教怎麼瀏覽電視!哇,來看我爸能不能在電視上找到足球比賽!現在我爸又要試著找一齣情境喜劇了!」
這時,13 歲的姊姊妮可出來挺他(這種事很少發生),用另一個例子來加油添醋。
「是啊,爸,電冰箱也是一樣。不要忘了,那也是科技。那為什麼我們不做個電視節目,讓大家都來看你怎麼瀏覽冰箱?」她打蛇隨棍上,說:「大家來看喔,我爸找到了肉塊。真是有趣的電視節目!」
※ 本文摘自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的新書「N世代衝撞: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