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救災的可能性「PTT鄉民救災團」的誕生
網路救災的可能性「PTT鄉民救災團」的誕生
2009.08.19 |

【全文轉載至PeoPo 公民新聞 】文/Rousseau、攝影/ shichia517、hrd0529

8月10日、11日晚間,自由廣場上聚集了一批互不相識的群眾,來自城市各個角落,這群人卻透過網路的力量團結了起來,他們是「PTT鄉民救災團」。這群 「鄉民」不分男女、職業、黨派,他們的共同心願是以具體行動來幫助莫拉克颱風的受創地區。如今「PTT鄉民救災團」已完成各地區的物資募集工作,接下來他 們還會繼續透過網路的力量來幫助災區。

PTT是台灣最大的BBS站,在站上的鄉民通常給人「阿宅」、「嘴砲」、起鬨等負面印象。然而這次莫拉克颱風對台灣造成重創,卻激出了鄉民們「起而行」的組織動能,他們不但善用BBS在資訊上的即時性、互動性及串聯優勢,成立「PTT鄉民救災團」,更自動自發地離開電腦,聚集在自由廣場,為正在受難的災區同胞貢獻一份勞力或財力。

這次莫拉克颱風襲台過程中,台灣人民透過Web2.0發揮了驚人的救援力量。許多網友利用Plurk、Twitter、Facebook、google map等工具建立了快速而即時的全台災情資訊回報系統、尋人系統及物資調度系統,由網友自行搭建的「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上面更有熱心的「資訊志工」24小時全天候地協助更新。而PTT則更進一步在這些資訊上,蘊釀出有形的集體行動。

倒底PTT是如何產生這股自發的行動力呢?

Emergency看版:資訊整合、形成工作團隊

由於BBS ptt站上關於颱風災情的資訊太過紛亂,散見於Gossiping版和各地方看版,為了讓各方資訊能夠更有效地整合,8月9日凌晨2點42分,網友waterdisney率先提出籌組「ptt救災團」的點子,希望能透過網路鄉民的力量分別進行「成立分區物資募集中心」、「籌組人力調度團隊」、「統一的資料整合窗口」等工作。

waterdisney表示,他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鄉民目前最需要的?」,因此才有了募集物資的念頭。waterdisney接觸網路的經驗也非常豐富,他從國小四年級就開始接觸BBS,也曾架設過彰化地區的BBS站。他也曾到英國劍橋大參與「圓夢學堂」計劃,他說自己受「社會企業」觀念影響很大。 

8月9日凌晨3點臨時Emergency看板成立,4位板主開始在網路上徵求各地區負責人,製作組織圖及行動手冊,並著手整理下列幾類資訊:

1.颱風最新消息:颱風動態、雨量、水位、土石流的監控、上班上課資訊、交通運輸資訊
2.各地區網友所見災情的回報
3.物資團購、捐贈及收送地點整理
4.各地區義工招募

BBS Emergency看板:

8月10日,全國性的工作團隊已透過網路串聯形成,各地區負責人們分別開始跟當地志工團體連繫,每天晚上工作團隊會透過M群開會,進行各地區的工作回報。waterdisney表示,工作團隊的成員身份以學生為主,年齡約23-24歲上下,當中成員除了念資訊工程的,也有消防員、實習醫生、醫技系等背景。

Emergency看板上常維持千人觀看,板上不斷傳來各地災情,焦急的情緒不斷透過網路蔓延開來,許多人一整天都盯著看板,鄉民b表示:「每過10分鐘回來看板,就又有新的訊息,深怕誤判了情報」 

第一天 「PTT鄉民救災團」初登場

8月10日凌晨3點多,幾位負責規劃的網友在msn聊天室中規劃出台北地區的物資蒐集方式,原本計畫是以捷運站做為聚點來蒐集,但此方案容易造成一些連絡上的混亂,故在中午決定改於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集合,「定時定點一次收完」。

kc1345表示:「北區鄉民熱心的程度實在是超出我預料之外,整理名單已經一小時多了還整理不完,而且每整理到底就會發現又有新信件進來,同時手機也以平均三分鐘一通的頻率在響,估計短短兩小時就有超過50位義工報名」

8月10日晚間6點多,物資及人潮開始匯向自由廣場,鄉民p表示,他在晚間7點多看到版上訊息,「馬上抓了身邊僅存的兩千元就衝出門,在家裡附近的全聯買了衛生紙、衛生棉、一桶水、保久乳和一些口糧」

7點多,自由廣場已聚滿了70多人,以年輕人居多,也有一些中年的叔叔阿姨和外國朋友前來,甚至有網友從中永和騎腳踏車到中正紀念堂來幫忙。這群網友彼此雖然未曾蒙面,但卻自發而有序地聚在廣場上進行編組,耐心地等待負責人分配工作。

7點剛開始的時候,現場的人比物資來多,鄉民h還心憂:「不會白來了吧?!」,但很快地就不斷有熱心網友,開車、騎車、搭計程車、甚至從家樂福推推車運來大箱小箱的物資。


東森新聞立即前來現場報導:

除了在台北地區有200多位鄉民投入物資募集工作;高雄也有超過300位鄉民支援高雄靜思堂及高雄市政府;桃竹苗的鄉民則是協助新竹世展會打包45箱南送物資;台中區義工往台中Youth hub及台中慈濟幫忙;南投鄉民則往南投慈濟幫忙。另外「醫療義工團」也已經成立,隨時準備前往災區。五波的網路團購也熱烈開展。

willyt表示:「高雄市長對於批踢踢讚譽有加,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府人員甚至表示批踢踢救災板跟高雄板的幫助是市府跟慈濟非常大的外援跟穩定力量」


鄉民jacques07也立刻為「PTT鄉民救災團」設計了logo和識別貼紙:

第二天 自由廣場 物資湧 人氣爆

8月11日下午,送進自由廣場的物資已堆成一座小山。晚間,廣場上聚集了比第一天多了好幾倍的鄉民,許多人是因為看到電視上的報導而趕過來。現場已架起了帳篷,並有好心的公司提供了燈光及音響。到場的鄉民們分別進入了卸貨區、封箱區、美工區及物資管理區幫忙,光是協助運送物資的人龍就排了4、5條,不分男女都熱血地搬送不停湧入的物資。此外,詢問處也有專人上PTT更新最新資訊。

現場有外國朋友也前來幫忙:

「天佑台灣!」、「鄉民萬歲」,主持人不時會帶領大家喊口號以提振士氣。 每當熱心民眾開車送來物資的時候, 主持人會念出車牌號碼,鄉民們便會鼓掌歡呼,齊道「謝謝!」

8月11日所送出的物資約有70~80噸,當天除了出動3台17噸的大貨車,甚至還有遊覽車也來幫忙載貨。同時ptt版上光三波合購團就合購了超過80萬的物資,超過10000箱的礦泉水,以及3噸的漂白水。

前來幫忙載貨的"希望之旅"遊覽車:

 

 

參與「PTT鄉民救災團」的鄉民T表示:「我常常會去音樂廳,但是這一次到中正紀念堂卻是讓我覺得意義特別不同的。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看到大家卯起來接力搬運物資的景象就真的令人感動,連女生都奮力的扛起大紙箱的衛生紙了......雖然手很酸 但是這跟災區的人比起來並不算是什麼」

鄉民W則說到:「所有去幫忙的人都好和善,彼此會打氣,問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幫忙,互相cover我這排有一位可愛的小男生聲音很大,跟一位世新聲音也超大的正妹(快找出ID)"面紙一箱~" "衣服一箱~" "漂白水一箱~" "泡麵一箱~"此起彼落的,正是一群自願自動付出的人,,青春的吶喊」

總召waterdisney則表示這幾天他兩天只睡了30分鐘,但他說:「這是我活到25歲為止,最忙,最沈重,但卻是最有意義的一週」

 

在完成物資募集工作後,ptt鄉民救災團結束了階段性工作,轉向更新及整理網路資訊、協助各單位發佈招募義工消息等幕後工作,同時也成立了「新聞組」,負責翻譯新聞轉給外電,及蒐集各區狀況的心得、影音和照片。他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一個月,並協助推廣「在地服務」的觀念。

總召waterdisney認為,他很早便瞭解網路的動員力量十分驚人,不過網路在這次運動也有一些侷限,例如在網路上開會十分困難,此外網友互不相識,每個人的目標也不一樣,再加上不易掌控各地幹部們的表現是否符合組織宗旨,因此容易發生衝突。而這時候他總是會提醒大家「莫忘初衷」,回到最原始最根本的出發點,也就是:「能夠真正為受難的災民幫一些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隨著全球勞動力老化與新血招募困難,從製造、零售到醫療與長照,各行各業皆面臨同樣的缺工挑戰,面對人力不足,機器人逐漸走出工廠,進入醫院、門市與家庭。但當生成式 AI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而是開始「能懂」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是否能信任它?

尤其在台灣,隨著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體系首當其衝,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不均、家屬壓力沉重,AI 與機器人被期待成為新解方,但即便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各國際大廠持續精進自家大型語言模型,市場仍缺乏能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大規模商用且精準可控的 AI。

「很多機器人廠商強調的是功能能做什麼,但如果長者不願意互動,再多的功能都沒有意義。」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指出,「接觸點不成立,後面所有服務都用不上。而那個接觸點,就是可信任的聊天與陪伴。」

這樣的觀察,也成為 Vyin AI 切入發展「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契機。

在9月底舉辦的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Vyin AI 宣布攜手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搶先展示共同打造的居家陪伴型 AI 機器人「Gilee 桔利 」。結合 Vyin AI 核心技術 Vyin Brain 智慧中樞與女媧創造的機器人互動設計,展現 AI 機器人從「任務驅動(task-based)」邁向「語意與情境驅動(context-based)」的可能性。

橘子集團
橘子集團旗下生成式 AI 新創 Vyin AI 攜手女媧創造,於 2025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示「可控 AI × 機器人」應用,透過居家陪伴機器人 Gilee 桔利,展現可控 AI 理解語意、感知情緒並標記風險,揭示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未來方向。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左)與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右),分享機器人特點。
圖/ 橘子集團

從長照產業切入 以「可控 AI 大腦」打造能被信任的陪伴

女媧創造耕耘陪伴型機器人多年,擅長機器外觀設計及互動體驗,但在長照領域的推廣仍多停留在試行階段。營運長張智傑表示:「要守護長者的健康、撫慰孤獨長輩的孤獨感,光靠形體與互動還不夠,更需要一個可靠的大腦。」

過去的照護型機器人大多停留在衛教知識宣導或生理監測階段,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面對照護需求快速攀升與人力斷層,雙方都意識到,若 AI 要真正走進家庭與長照現場,「信任」將是唯一關鍵。而對 Vyin AI 而言,這正是可控 AI 發揮價值的最佳場域。

陳冠宇指出,自大型語言模型(LLM)問世以來,雖展現出驚人的語意生成、邏輯推理與知識應用能力,但其核心仍屬於機率預測模型,本質上是透過複雜的機率計算模擬人類語言分布,即使經過人為的情境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修正,仍難完全避免「AI 幻覺」的發生。「在一般應用場景中,幻覺頂多造成資訊錯誤,但在醫療與照護產業,錯誤的回答可能直接影響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Vyin AI 研發的智慧中樞 Vyin Brain 採用獨創的仿生大腦架構,由「語言、知識、理解、動作」四大中樞分工協作,層層把關 AI 的思考與回應流程。另外可將醫療、零售、教育等專業領域的資料轉化為透明的知識圖譜,建立清晰的知識邊界,確保所有回應均具可追溯性、可驗證性與可解釋性,最大程度的消除 AI 幻覺風險,讓生成式 AI 在需要高度精準與信任的場景中得以安全落地。

橘子集團
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桔利的初登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詢問與體驗絡繹不絕。
圖/ 橘子集團

讓機器人更像人:客製化設定與長期記憶,讓長輩感受理解

首度亮相的桔利,以活潑童語與長輩對話:「爺爺,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奶奶,妳該吃高血壓的藥囉!」展區人潮絡繹不絕,將 Vyin AI 的展攤擠得水洩不通,中化銀髮總經理李宗勇及團隊親自體驗後,更是對桔利讚不絕口,直言這位 AI 金孫外型討喜,是長輩絕佳的陪伴者。

事實上,被設定為「10歲金孫」的桔利,不僅能理解長者的語意與意圖,陪他們閒聊、安排行程、提醒用藥,還能透過長期記憶與個人化設定,根據長者的個性、家庭與健康狀況調整互動內容,主動引導長者分享興趣、回憶過往,甚至向他們請益,讓長者在互動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進而產生「情感價值」。

相較多數廠商強調的是「生理監測」功能,桔利更重視的是「情感陪伴」。負責桔利產品功能設計與規劃的產品經理 蔣欣諭 補充,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子女常羞於直接表達愛與關懷,因此設計出「專屬家人的 AI 仿聲語音信」功能。

子女只需透過專屬 App 輸入文字訊息,桔利便能以 AI 仿聲技術,轉換成兒女或孫子的聲音唸給長輩聽。這項功能在現場引發驚喜與共鳴,它觸動的不只是科技的體驗,而是家人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桔利也具備智慧照護的即時偵測能力。會在對話中持續判斷語氣與內容的變化,進行風險標記。若偵測到異常,會透過女媧的通報系統推播給家屬,並依照情況分級提醒,且所有對話內容都會被自動收錄於後台,以簡潔明瞭的儀表板呈現,讓家屬與照護人員能快速掌握長者近期的身心理狀況。

「我們設計桔利的目的,不是取代家人,而是成為家屬與長者之間的橋樑。」她說。

從長照出發,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桔利在照護博覽會的初登場,不僅引發長輩熱烈回應,也為 Vyin AI 與女媧創造的合作奠定良好開局。對團隊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出,更是「情感連結」價值的具體驗證,同時也證明雙方在軟硬整合上的實力。

「我們從長照出發,是因為這是最難的場域,能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凸顯我們技術的價值。」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表示。

除了以可控 AI 大腦杜絕幻覺外,要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反應,關鍵不只是速度,更在於整合。要達到像人一樣的回應速度與精準度,必須同時整合語音辨識(ASR)、語意理解、知識調用與語音合成(TTS)四層技術。「這不只是速度問題,更是理解與反應的平衡,這種全鏈路整合能力,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

陳冠宇透露,目前雙方正持續開發的全鏈路版本,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屆時回應時間將縮短至三秒內,讓人機互動更自然流暢。於此同時,團隊正推進「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IaaS)」模式,將同樣的可控 AI 能力延伸至零售、教育與照顧產業等領域。

RIaaS: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機器人大腦即服務.jpg
橘子集團旗下 Vyin AI從長照出發,希望以最難的場域開始,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圖/ 橘子集團

以零售為例,Vyin AI 自研的 D-RAG(DistilGraph RAG) 技術,可自動整合商品規格、客服紀錄或保健品資訊等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可即時調用的知識圖譜,讓機器人能在銷售、客服或導覽場景中快速回應顧客問題,提供準確建議,甚至根據互動內容動態導購、推薦商品,並在適當時機「轉真人」接手,協助品牌提升轉換效率。

同樣的架構,也能延伸至教育、照顧產業與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讓機器人化身銷售助理、賣場導覽員、教學助教,根據使用者需求與語境,自動生成可信任的回應與互動體驗。「只要運用 Vyin AI 解決幻覺問題,『機器人即服務』的時代就會正式來臨。」陳冠宇說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市場已對 RIaaS 商業模式產生迫切需求,Vyin AI 憑藉可控 AI 大腦的技術優勢,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我們希望透過 RIaaS,把這套可控 AI 大腦服務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快速導入可信任的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而是打造溫度的互動,讓未來的人機合作更加順暢、緊密。」

立即了解更多 Vyin AI 解決方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