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救災的可能性「PTT鄉民救災團」的誕生
網路救災的可能性「PTT鄉民救災團」的誕生
2009.08.19 |

【全文轉載至PeoPo 公民新聞 】文/Rousseau、攝影/ shichia517、hrd0529

8月10日、11日晚間,自由廣場上聚集了一批互不相識的群眾,來自城市各個角落,這群人卻透過網路的力量團結了起來,他們是「PTT鄉民救災團」。這群 「鄉民」不分男女、職業、黨派,他們的共同心願是以具體行動來幫助莫拉克颱風的受創地區。如今「PTT鄉民救災團」已完成各地區的物資募集工作,接下來他 們還會繼續透過網路的力量來幫助災區。

PTT是台灣最大的BBS站,在站上的鄉民通常給人「阿宅」、「嘴砲」、起鬨等負面印象。然而這次莫拉克颱風對台灣造成重創,卻激出了鄉民們「起而行」的組織動能,他們不但善用BBS在資訊上的即時性、互動性及串聯優勢,成立「PTT鄉民救災團」,更自動自發地離開電腦,聚集在自由廣場,為正在受難的災區同胞貢獻一份勞力或財力。

這次莫拉克颱風襲台過程中,台灣人民透過Web2.0發揮了驚人的救援力量。許多網友利用Plurk、Twitter、Facebook、google map等工具建立了快速而即時的全台災情資訊回報系統、尋人系統及物資調度系統,由網友自行搭建的「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上面更有熱心的「資訊志工」24小時全天候地協助更新。而PTT則更進一步在這些資訊上,蘊釀出有形的集體行動。

倒底PTT是如何產生這股自發的行動力呢?

Emergency看版:資訊整合、形成工作團隊

由於BBS ptt站上關於颱風災情的資訊太過紛亂,散見於Gossiping版和各地方看版,為了讓各方資訊能夠更有效地整合,8月9日凌晨2點42分,網友waterdisney率先提出籌組「ptt救災團」的點子,希望能透過網路鄉民的力量分別進行「成立分區物資募集中心」、「籌組人力調度團隊」、「統一的資料整合窗口」等工作。

waterdisney表示,他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鄉民目前最需要的?」,因此才有了募集物資的念頭。waterdisney接觸網路的經驗也非常豐富,他從國小四年級就開始接觸BBS,也曾架設過彰化地區的BBS站。他也曾到英國劍橋大參與「圓夢學堂」計劃,他說自己受「社會企業」觀念影響很大。 

8月9日凌晨3點臨時Emergency看板成立,4位板主開始在網路上徵求各地區負責人,製作組織圖及行動手冊,並著手整理下列幾類資訊:

1.颱風最新消息:颱風動態、雨量、水位、土石流的監控、上班上課資訊、交通運輸資訊
2.各地區網友所見災情的回報
3.物資團購、捐贈及收送地點整理
4.各地區義工招募

BBS Emergency看板:

8月10日,全國性的工作團隊已透過網路串聯形成,各地區負責人們分別開始跟當地志工團體連繫,每天晚上工作團隊會透過M群開會,進行各地區的工作回報。waterdisney表示,工作團隊的成員身份以學生為主,年齡約23-24歲上下,當中成員除了念資訊工程的,也有消防員、實習醫生、醫技系等背景。

Emergency看板上常維持千人觀看,板上不斷傳來各地災情,焦急的情緒不斷透過網路蔓延開來,許多人一整天都盯著看板,鄉民b表示:「每過10分鐘回來看板,就又有新的訊息,深怕誤判了情報」 

第一天 「PTT鄉民救災團」初登場

8月10日凌晨3點多,幾位負責規劃的網友在msn聊天室中規劃出台北地區的物資蒐集方式,原本計畫是以捷運站做為聚點來蒐集,但此方案容易造成一些連絡上的混亂,故在中午決定改於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集合,「定時定點一次收完」。

kc1345表示:「北區鄉民熱心的程度實在是超出我預料之外,整理名單已經一小時多了還整理不完,而且每整理到底就會發現又有新信件進來,同時手機也以平均三分鐘一通的頻率在響,估計短短兩小時就有超過50位義工報名」

8月10日晚間6點多,物資及人潮開始匯向自由廣場,鄉民p表示,他在晚間7點多看到版上訊息,「馬上抓了身邊僅存的兩千元就衝出門,在家裡附近的全聯買了衛生紙、衛生棉、一桶水、保久乳和一些口糧」

7點多,自由廣場已聚滿了70多人,以年輕人居多,也有一些中年的叔叔阿姨和外國朋友前來,甚至有網友從中永和騎腳踏車到中正紀念堂來幫忙。這群網友彼此雖然未曾蒙面,但卻自發而有序地聚在廣場上進行編組,耐心地等待負責人分配工作。

7點剛開始的時候,現場的人比物資來多,鄉民h還心憂:「不會白來了吧?!」,但很快地就不斷有熱心網友,開車、騎車、搭計程車、甚至從家樂福推推車運來大箱小箱的物資。


東森新聞立即前來現場報導:

除了在台北地區有200多位鄉民投入物資募集工作;高雄也有超過300位鄉民支援高雄靜思堂及高雄市政府;桃竹苗的鄉民則是協助新竹世展會打包45箱南送物資;台中區義工往台中Youth hub及台中慈濟幫忙;南投鄉民則往南投慈濟幫忙。另外「醫療義工團」也已經成立,隨時準備前往災區。五波的網路團購也熱烈開展。

willyt表示:「高雄市長對於批踢踢讚譽有加,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府人員甚至表示批踢踢救災板跟高雄板的幫助是市府跟慈濟非常大的外援跟穩定力量」


鄉民jacques07也立刻為「PTT鄉民救災團」設計了logo和識別貼紙:

第二天 自由廣場 物資湧 人氣爆

8月11日下午,送進自由廣場的物資已堆成一座小山。晚間,廣場上聚集了比第一天多了好幾倍的鄉民,許多人是因為看到電視上的報導而趕過來。現場已架起了帳篷,並有好心的公司提供了燈光及音響。到場的鄉民們分別進入了卸貨區、封箱區、美工區及物資管理區幫忙,光是協助運送物資的人龍就排了4、5條,不分男女都熱血地搬送不停湧入的物資。此外,詢問處也有專人上PTT更新最新資訊。

現場有外國朋友也前來幫忙:

「天佑台灣!」、「鄉民萬歲」,主持人不時會帶領大家喊口號以提振士氣。 每當熱心民眾開車送來物資的時候, 主持人會念出車牌號碼,鄉民們便會鼓掌歡呼,齊道「謝謝!」

8月11日所送出的物資約有70~80噸,當天除了出動3台17噸的大貨車,甚至還有遊覽車也來幫忙載貨。同時ptt版上光三波合購團就合購了超過80萬的物資,超過10000箱的礦泉水,以及3噸的漂白水。

前來幫忙載貨的"希望之旅"遊覽車:

 

 

參與「PTT鄉民救災團」的鄉民T表示:「我常常會去音樂廳,但是這一次到中正紀念堂卻是讓我覺得意義特別不同的。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看到大家卯起來接力搬運物資的景象就真的令人感動,連女生都奮力的扛起大紙箱的衛生紙了......雖然手很酸 但是這跟災區的人比起來並不算是什麼」

鄉民W則說到:「所有去幫忙的人都好和善,彼此會打氣,問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幫忙,互相cover我這排有一位可愛的小男生聲音很大,跟一位世新聲音也超大的正妹(快找出ID)"面紙一箱~" "衣服一箱~" "漂白水一箱~" "泡麵一箱~"此起彼落的,正是一群自願自動付出的人,,青春的吶喊」

總召waterdisney則表示這幾天他兩天只睡了30分鐘,但他說:「這是我活到25歲為止,最忙,最沈重,但卻是最有意義的一週」

 

在完成物資募集工作後,ptt鄉民救災團結束了階段性工作,轉向更新及整理網路資訊、協助各單位發佈招募義工消息等幕後工作,同時也成立了「新聞組」,負責翻譯新聞轉給外電,及蒐集各區狀況的心得、影音和照片。他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一個月,並協助推廣「在地服務」的觀念。

總召waterdisney認為,他很早便瞭解網路的動員力量十分驚人,不過網路在這次運動也有一些侷限,例如在網路上開會十分困難,此外網友互不相識,每個人的目標也不一樣,再加上不易掌控各地幹部們的表現是否符合組織宗旨,因此容易發生衝突。而這時候他總是會提醒大家「莫忘初衷」,回到最原始最根本的出發點,也就是:「能夠真正為受難的災民幫一些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