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現代人很少能夠超過30分鐘都不拿手機出來檢查一番,這表示人們必須「重新將自己的行為概念化」;其實人們不需要每天24小時手機不離身,而且必須自己建立「科技的下課時間」,好比每小時用手機或電腦上網10到15分鐘便已足夠,這在神經學上稱為「重新設定頭腦」。

(圖:中國日報網)
有許多活動都可以幫助重新設定頭腦:散個步、抬頭看雲、看書、稍微運動一下、大笑、與他人說話、說幾句外國語言、玩樂器等。人腦是一個持續接收高度刺激的有機體,需要休息、放鬆、重開機,才能更有效率地處理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對硬體的著迷主要來自軟體的制約。Rosen認為LinkedIn、Facebook等社群網站會固然好用,但會增加強迫行為。
他說:「社群網站倡導一種不斷檢查手機訊息的習慣,我自己就會這樣,社群媒體的威力很強。」
然而Rosen並不認為社群媒體這種制約會導致社交能力問題,他指出,諸多研究都顯示社交媒體對人際關係有正面幫助,反倒是各種無線上網裝置的影響性不亞於大規模毀滅武器。
Rosen點出無線上網裝置,如智慧型手機,會帶來的兩大威脅空間,一是家庭、二是朋友聚會。他認為人腦不可能做到無誤差的「多工」,他更建議父母在買iPhone給小孩的同時先立下使用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