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o Team】創業三部曲 – 創業 1.0
【SoLoMo Team】創業三部曲 – 創業 1.0
2012.06.06 | 創業

**現在是創業好時機
**股市行情不佳,加上油電雙漲的壓力,讓百業蕭條因而導致薪水不漲萬物齊漲。這樣的狀況讓政府苦無對策,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現在的台灣整體產業發展與就業環境都需要被改變,唯有鼓勵創新與創業才能替台灣進行下一階段的大改造。

創業是改變現況的方式之一,但「創業」並不是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自己經營就稱為創業,必須是創造新的事業模式、服務或產品來經營。如果只是複製,只能稱為營業而不是「創業」。所以,現階段的創業更傾向為新創事業,打破現有模式才能進行產業改造。台灣是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國家,那是因為我們肯努力,以台灣人的創意與拼勁,肯定能夠突破目前的經濟僵局。只是大家準備好把這份力量用來創業了嗎?

台灣適合創業、不適合營業
**說句實話,台灣目前的環境真的很適合創業。該有的建設幾乎都很完整,包括銀行金流、交通物流、數位資訊流等樣樣俱全。這數十年來,由於各大企業快速發展,把多數產業卡的死死。如果你不想出新方法、新模式、新服務,僅透過仿造式的經營,是很難與這些大企業比拼。因此,在大環境惡劣的狀況下,營業是相當困難的選擇,「創業」才是突破現況的生存方式。當然,創業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光是喊喊口號立志向上就可以。新創事業也是要面臨惡劣環境的經營挑戰,創業1.0先來告知您創業時需要注意的五大關鍵要素 ─ 人、事、時、地、物。
 **

創業,你要思考的人、事、時、地、物
**所有經商成功要件,似乎都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上帝給大家最公平的禮物,就是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且不多不少剛剛好,剩下全都得告自己的努力。對創業家來說,走一步是一步,但創業初期如果能少走錯一步路,就能多一點成功的機會。你更需要與長者請益,來降低創業的風險。
 **

**創業思考****–****「人」
**這部分包括夥伴與員工,而夥伴是最重要的開端。如果大家看過賈伯斯傳記,大概都清楚他創業時所選擇與重視的夥伴是誰。有了夥伴才有機會組織團隊,有了團隊分工才能招募新員工。你所選擇的夥伴,可以是親戚、朋友、同學或同事,這些都只是他們原本與你的關係練,無論是什麼身分,最重要的是價值。夥伴是與你互補的,因為這樣才能突顯每個人的分工與價值,而不會為了都在做相同的事情,降低了組織應有的敏銳度與產能。

人絕對是組織的資產,因此夥伴要慎選,員工也要慎選。多數的創業者未必有面試經驗,也缺乏人資相關的知識。更可能擔心前期因為公司規模太小,深怕沒什麼人想來上班,而把前景說得相當美好,畫大餅吸引人才。萬事起頭難大家都知道,創業者其實可以把話說清楚即可,不需要太多的畫蛇添足,避免未來發展不如預期,產生大量的人才流失,那反而會是公司的災難。人對了,事就對了,講求人和的公司才能真的長久。(如果創業者充滿「自負」的性格,不服輸、好逞口舌個性,這樣就已失「人和」一切莫談) 

**創業思考****–****「事」
**有了人,就要進行事情的分工,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大家都清楚公司要發展的方向與商品,才能全力往前衝。做事不能靠體力,更要靠頭腦。創業前期就要經常檢討組織發展方向是否正確,錯了就進行調整。公司發展出期就像是個小孩,可塑性還相當的高,只要大家頭腦清楚,集思廣益總是能解決問題與想到新方法。勇於的嘗試才是新創事業的精神,勇於鼓勵才是組織前進的動能,事情只要確認就先執行看看,訂一個短期目標來進行檢討與改進。而不要剛開始,遇到挫折或遭受任何流言蜚語失去信心。

公司經營,最重要的就是後端管理。管人、管錢、管東管西都是在管理事情。有些事如果固定會發生,那就應該盡早流程化,且善用工具來協助組織成長。尤其是資通訊的建立,關係到整個組織溝通命脈,何況現在創業如果沒有資訊化,根本是無法與世界打戰的。而且還要多用網路少用馬路,如何透過網路替員工加退保、透過網路銀行進行支付款、透過雲端服務建立更完善的資訊管理系統,這些也是創業家初期不可忽略的事情。(任何大企業成功的背後,必然有複雜的資訊訊在背後支持) 

**創業思考****–****「時」
**創業最講求的是時運,時運不佳很可能事倍功半,消耗掉更多的公司資源。但時運也是最難掌控的,因為這個先天因素非我們凡人所能得知與操控。因此必須靠後天的方法,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時來運轉。對時事掌握、趨勢發展、進場時機這些都會關係到任何產品、服務推出的時間點。創業家要對市場更敏銳,才能下達更精確的指令與開發合宜的產品。而"人"與"事"經常也是影響"時"機的變數,只能說時間不等人,你更要能掌握時間與學習時間管理。

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是上帝給創業家最公平的武器,犧牲睡眠爭取時間是多數創業家都會經歷過的一段歲月,你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期望前面的兔子等你一下,你才能在目標時間推出你的產品與服務。創業家深信,一但錯過時機,一切就成為空談。這邊唯一要奉勸的,就是你時間要怎麼樣應用都可以,但自己的身體一定要顧好,否則也無福享受辛苦打下的江山與成果。 

**創業思考****–****「地」
**創業最大的成本除了人,再來就是固定地點的選擇了。許多人創業初期,會選擇移動式的據點(如咖啡廳),但漸漸的組織成長,最終還是需要一個固定場所。這包括辦理公司登記、收發信件、電話接聽與服務接待等。台灣不像國外有車庫,不過我們有的是地下室與頂樓加蓋(XD)。選擇一個地點讓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同奮鬥是很重要的。雖然初步的環境可能不佳,但也是最值得留念的一段回憶。有了這個科學小飛俠的秘密基地,才能邁向第二階段 – 租賃辦公室。

租賃辦公室其實有許多絕竅,簡單來說有住辦與商辦兩大種類。住辦由於多數為舊大樓,所以使用坪數也會來的比較大(公設比低),如果不是很在意派頭,這樣的辦公室很適合起步的創業家。商辦由於較重視形像,以台北市來說,多數也會選擇在捷運站附近,相對租金與公設比都來得比較高。當然,選擇什麼樣的辦公室都依需求不同而產生,但租賃契約也要留意,這部分留在以後還會慢慢再說明。 

**創業思考****–****「物」
**無論你的公司生產的是產品還是服務,這對公司來說都是重要的標的。這間公司成立的原因事什麼,是要設計商品來販售,或是透過服務價值來索取費用,這都是新創公司所要思考的。台灣環境不如美國,僅靠創意與想法就有可能募得資金。因此創業家更必須在第一時間就快速探索營利模式,或證明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已經有獲利可能。否則在這個適合創業但不適合營業的台灣,很快就會讓你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

如果可以,這個階段會建議創業家透過市場快速尋找你的獲利模式,並將這模式轉出台灣。台灣真的是非常適合創業的環境,無論要測試什麼都相當迅速,這也包括了商業模式。當然,並非所有的模式適合本島就適合國外,但也畢竟世界越來越平,或許往其它國家發展,會是一個新選擇。台灣長期重視代工,已經讓我們多數人以Cost down為慣用的思考邏輯,這樣只能局限我們的發展。錢要花在刀口上,不是花在傷口上。但如果刀口那一筆也省著花,最後多數還是會花在傷口上。過度的Cost down都是這樣的結果,很多企業為了省錢….造成了許多無法修補的傷口(台語 : 嚨哩省小條、開大條ㄝ)。商業上,省錢本來就是一門學問,而不是一種美德。

**是該找機會來創業
**所有的台灣人,我們都知道我們與世界各國的差距越來越大,但別忘了,我們都還活著。只要我們沒離開這個世界,台灣人一定跟你拼到最後一刻。燃燒自己的創業之魂,與這個世界拼了。 

下一篇將介紹 : 創業者自己的薪水該怎麼發?
創業****1.0 > 合作 2.0 > 整合 3.0
 

出自SoLoMo Team部落格

 

7/10(二)【匯流.共好.跨國連結】

2012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

邀請小米科技執行長雷軍、LINE首席策略及營銷官、夢田文創創辦人蘇麗媚及詹宏志。知識與經驗的匯流,資源與人脈的串聯,一場跨越國際、跨越平台的盛會!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