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印度裔的Kulveer Taggar,29歲,是在矽谷二度參加Ycombinator的成功創業者。應玉山創投之邀來台訪問,也會在下週資策會年度網路界盛會IDEAS SHOW上給Keynote speech。大家應該不熟悉Kulveer,但常看inside文章的一定對Ycombinator不陌生。
處於嚴重時差的Kulveer
筆者有幸在資策會James Hill安排下,跟Kulveer搭上了線,面對面訪談了,對於Ycombinator裡面的運作模式,與強大的創業文化與氛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交換了許多成功創業的心得與心法,簡單整理於後與各位分享。有興趣者進一步認識的,請記得去IDEAS SHOW找機會跟他換名片。
關於Kulveer Taggar
source:David Langer
2005年就讀牛津大學大四時選為創業家社群 Oxford Entrepreneurs Society 的President,同時與表弟開始做給學生的線上市集Boso。
畢業後一方面加入倫敦的Deutsche Bank作原油商品投資,一方面攻讀有政壇明星搖籃的英國牛津大學PPE(哲學,政治,經濟)學位,一方面繼續做Boso這個網站。
06年取得了PPE學位後,基於對創業的熱情,在倫敦開始了全職的網路創業,但倫敦並不是對網路創業者友善的地方,07毅然決然飛去了矽谷,遇到了Twiiter創辦人Evan與Paypal的Max,得到了許多寶貴建議,人際網路也迅速擴大。下半年募集到了天使基金,並得到Ycombinator的投資。
在Ycombinator,Kulveer決定將重心從學生用的Boso,轉向簡化eBay銷售流程的Automatic。Automatic於2007年底開站,沒多久就收到許多併購邀請,2008年初以五百萬美金賣給了 Live Current公司,搬去了加拿大。
去年Kulveer回到了矽谷,展開他第二次Ycombinator創業之旅,這次做的是NFC銷售與相關應用的Tagstand,來促進NFC的許多創新應用。
網路創業者,至少去矽谷一次
Kulveer離開倫敦到矽谷,加入Ycombinator兩次,不是沒有原因的。
倫敦主要是金融業,Ycombinator則幾乎是全世界網路創新火車頭之一,文化,人際網路與融資條件大不相同。對於英國或加拿大的創業家,必然鼓勵到矽谷創業,且以美國為市場。
對於華文市場,Kulveer則認為機會比美國還大,這邊有很多深耕的機會,應好好把握。同時,強烈建議一定要到矽谷參觀,學習觀摩成長,建立資金人脈,帶回來的成功可能性將會大更多。
筆者曾在矽谷待過一段時間,參加當地的交流活動,的確有很多的沖擊。後來也有幸在Gulu的邀請與安排下,深入拜訪了重量級公司,直接交流學習。
透過參訪矽谷與交流,對於筆者經營現在進行的創業來看,的確很有幫助。若有需要,歡迎留言交流。
互相支持的人脈網路更是重要
另外,Kulveer不斷強調了Ycombinator帶來的不只是資金,而是一整個支持的團隊,與人際網路。這是很強大的!
“原本可能十個月才能走到的創業旅程,在Ycombinator可以壓到三個月。“
“在矽谷找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透過Craiglist一個月也找不到。我發到Ycombinator的mailing list上不到24小時就找到了。”
“找人才更是超級方便,大家彼此交流資訊,主動幫忙,人才流動的順暢造就了整個創新。”
“我要去Boston參展,資源不夠。竟然有人就跟我一起去參展,提供住宿,甚至就幫我介紹起了產品。“
簡單來看,互助與資源共享應該是矽谷創新的重要要素之一。
創業就是找一個問題,然後解答他,解答不該只靠自己單打獨鬥,期待台灣與華人世界網路圈能很快吸取這優秀的元素,把網路創業這塊餅再一起做大。
小結
跟Kulveer聊的很多,不過就留一大部分讓他在IDEAS SHOW keynote來跟大家分享了吧。
觀察台灣現在的網路創業環境,在各界努力下,已經有很大的進展,創業者在取得經驗,協助與資金上也真的是快樂許多了。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新創公司,更成熟的連續創業者,以及能橫跨兩岸的創業家,創造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