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PowerShot SX500 IS長焦類單眼正式登台
Canon PowerShot SX500 IS長焦類單眼正式登台

Canon今日(9/10)宣佈全新旅遊長焦類單眼PowerShot SX500 IS正式在台上市。PowerShot SX500 IS配備24mm超廣角30倍光學變焦鏡頭(24mm-720mm),且機身不論是體積或重量皆非常輕巧,完全滿足消費者在旅途中方便攜帶、同時能靈活捕捉旅途上遠近景物的各種需求。此外,PowerShot SX500 IS支援0cm超微距拍攝,讓使用者在拍攝細微事物能充分展現豐富細節,發掘更多精彩影像。針對使用者在進行望遠變焦拍攝時經常出現對焦主題瞬間迷失的情況,PowerShot SX500 IS於鏡身旁配備構圖輔助按鈕,能更加穩定精準的捕捉遠距離主體。PowerShot SX500 IS同時提供即時控制拍攝模式,讓使用者在旅程中能根據環境的明暗程度或色調等,以更直覺的方式操作構圖,盡情發揮無限創意。對於旅遊時長處在禁止使用閃光燈的環境下,如博物館或音樂會場內,PowerShot SX500 IS貼心的加入了寧靜拍攝模式,能避免因手動關掉閃光燈及聲音而錯失任何精彩時刻,輕鬆為旅程記錄美好回憶。

【建議售價】

Canon PowerShot SX500 IS : NT$11,990元 (含稅)

 

24mm超廣角30倍光學變焦鏡頭 輕鬆捕捉遠近景物

內建光學影像穩定器(IS) 令影像時刻鮮明銳利

PowerShot SX500 IS配備24mm超廣角鏡頭,提供涵蓋遠近景物的強大變焦能力,能輕鬆的在狹窄空間內捕捉遼闊的風景或團體合照,而透過30倍光學變焦拍攝,則能靈活捕捉遠距離的細緻景物,滿足旅途上近拍、望遠拍攝的所有需要。PowerShot SX500 IS內建Canon所研發的光學影像穩定器(IS),能感應相機移動的方向及幅度,透過滾珠式結構防震系統,精確迅速地移動鏡片,能有效的避免遠攝時因輕微搖晃而造成的影像模糊問題,令影像時刻鮮明銳利。PowerShot SX500 IS同時支援0cm超微距拍攝,讓使用者在更近距離拍攝微細事物或大特寫時能充分展現豐富細節,發掘更多精彩影像。

16萬像素與高速影像處理器 加快拍攝反應帶來高解析低雜訊影像

PowerShot SX500 IS具備1,600萬像素CCD影像感測器,帶來高解析度的細緻影像,並配備Canon DIGIC 4數位影像處理器,提供高速的運算能力,令相機表現出更佳的操控反應及自動對焦速度,更輕易捕捉瞬間即逝的影像,同時DIGIC 4數位影像處理器能更有效的抑制影像雜訊,令影像更銳利細緻。

望遠構圖輔助功能 精準穩定捕捉遠距離主體

針對使用者進行望遠拍攝時經常出現偏離主體的情況,PowerShot SX500 IS配備望遠構圖輔助按鈕,使用者只需在望遠拍攝時按下鏡頭旁的輔助按鈕,相機即會拉寬焦距方便尋回主體,並可同時以變焦桿改變焦距、方便構圖,在放開按鈕後即可迅速變焦至調整後的焦距,令望遠拍攝構圖更輕鬆方便。

智慧影像穩定系統 提升拍攝及攝錄的影像穩定性

除了內建的光學影像穩定器(IS),PowerShot SX500 IS加入智慧影像穩定系統(Intelligent IS),配合自動場景偵測技術,能判斷現場環境,於拍攝相片及短片時自動選取最合適的影像穩定模式,確保影像清晰、短片流暢穩定。不論在拍攝近距離大特寫、移動中的主體、利用腳架拍攝,甚至手持相機作遠距離攝錄短片或邊行邊拍,只需輕鬆按下快門,即能取得高畫質的清晰影像。

支援多種拍攝模式 輕鬆操作、發揮無限創意可能

PowerShot SX500 IS備有光圈先決(Av)、快門先決(Tv)以及全手動拍攝操作模式,可隨使用者的喜好與拍攝需要,手動調校光圈設定、快門速度、白平衡及感光度等,拍攝出更獨特的創意影像。此外,PowerShot SX500 IS更提供即時控制拍攝模式,將明暗程度、色彩飽和度及色調等拍攝設定同時顯示於單一介面上,使用者可根據拍攝現場環境的明亮程度及色調等,以更直覺的方式來操作調整,並隨著喜好與構圖靈活地加入效果,發揮無限創意。

Scene Detection自動場景偵測技術 多達32種場景模式

自動場景偵測技術能自動根據拍攝距離、現場光源強弱、色温及移動主體等資訊,快速選取最合適的模式拍攝,並自動追蹤主體對焦及曝光、調節白平衡、感光度及擴展動態範圍,讓使用者於不同場合及不同光源如明亮、背光或藍天環境下穿梭走動時,仍能輕易捕捉最清晰自然影像。配合Smart FE智慧閃光燈功能,PowerShot SX500 IS能自動判斷環境,調校閃光燈輸出、閃光燈同步速度及ISO感光度,改善一般內建閃光燈曝光不均的問題,拍攝清晰明亮的影像。

內建動態與Powered IS穩定技術 令短片拍攝更加穩定流暢

PowerShot SX500 IS支援立體聲HD(1280 × 720)短片拍攝,配合30倍光學變焦,讓使用者能輕易拍攝出豐富悅目的短片,將每段旅程的精彩回憶帶回家。內建動態穩定技術(Dynamic IS),能有效修正手持相機作廣角短片拍攝時所產生的震動,令畫面更穩定流暢;而新加入的Powered IS穩定技術,則有效加強遠距離攝錄時的影像穩定性,助你盡情追蹤並細緻攝錄遠方景物。配合Scene Detection自動場景偵測技術,相機能在21個預設場景中自動選出最佳短片拍攝設定,輕鬆獲得完美攝錄效果。

低光拍攝模式及靜音模式 盡情捕捉任何精彩時刻

PowerShot SX500 IS的低光源拍攝模式支援高達ISO 6400 的高感光能力,即使在昏暗環境下手持拍攝,無須使用閃光燈,仍可藉著微弱光線捕捉明亮影像,保留現場氣氛。另外,PowerShot SX500 IS更提供靜音拍攝模式,切換後會自動關掉閃光燈及設定為靜音,方便使用者於禁止使用閃光燈的環境下,如博物館或演奏會場內,能迅速轉換相機至靜音模式,避免因手動關掉閃光燈及聲音而錯失任何精彩時刻。

多種創意濾鏡功能 為旅途回憶添加有趣視覺效果

PowerShot SX500 IS內建多種創意濾鏡,即時為相片或短片注入更豐富有趣的視覺效果。其中模型效果會將主體周邊的景物變得模糊,配合加強影像的色彩反差,產生如移軸鏡頭拍攝般的微縮模型相片。此效果更同時支援短片拍攝,配合Time Lapse Movie間隔定時短片拍攝模式,加入猶如快鏡拍攝效果,令短片拍攝更富趣味。魚眼效果會放大影像的中央部分,產生有趣的變形效果,設「高」、「中」、「低」三級強度選擇。而玩具相機效果則為影像營造如針孔相機的效果,設有「暖色調」、「標準」、「冷色調」三種色調選擇。

PowerShot SX500 IS 重點規格

  • 24mm 超廣角30倍光學變焦鏡頭,內建光學影像穩定器 (IS)
  • 1,600萬像素CCD影像感測器
  • DIGIC 4數位影像處理器
  • 0cm 超微距拍攝
  • 3吋46.1萬點螢幕
  • 手動曝光拍攝模式,包括光圈先決(Av)及快門先決(Tv)等曝光模式
  • 遠攝構圖輔助按鈕,方便捕捉遠距離景物
  • 智慧影像穩定系統及混合型影像穩定技術
  • 自動場景偵測技術,最多32種不同場景偵測及追蹤自動對焦功能
  • 多種創意濾鏡,支援模型、魚眼及玩具相機等效果
  • 支援低光源拍攝模式,最高支援ISO 6400(註一)
  • 1280 x 720 HD立體聲短片拍攝,提供Powered IS與動態穩定技術並支援iFrame短片格式
  • 模型特效短片,支援間隔定時(Time Lapse)效果(註二)
  • 智慧自拍功能,偵測臉孔自動拍攝
  • Contrast 自動優化相片功能保留更多影像細節
  • 即時控制拍攝模式及靜音拍攝模式
  • 內建HDMI-mini 輸出端子方便連接高解析電視

(註一) 約四百萬像素

(註二) 短片解析度為1280 × 720,拍攝格數為每秒5/2.5/1.25格,實際播放格數為每秒25格

 

關於台灣佳能資訊

台灣佳能資訊股份有限公司(Canon Marketing (Taiwan) Co., Ltd)成立於2001年4月,為全球光學影像知名品牌Canon集團在台灣的分公司,在台灣負責產品的市場推廣、行銷活動,並提供台灣消費者、經銷、代理體系完善的原廠服務。目前台灣旗下產品包括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噴墨印表機、商用多功能複合機…等,提供客戶品質優良的產品及服務,並以專業的技術,致力於提供完整辦公室系統應用及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高市場競爭力。Canon以"共生"(“kyosei”- living and working together for the common good)為企業宗旨,「謀求全人類不分種族、宗教及文化,共享幸福美滿生活的社會,為共同、利益、生活努力。不僅對客戶、地區社會、國家、地球以及大自然皆建立良好關係,以促進世界繁榮和實現人類幸福為目標。」秉持此信念與企業精神,Canon將致力於21新世紀中,在台灣成為優良企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科技創新守護海洋!犀牛盾以循環創新思維破解塑膠危機、賦能永續未來
科技創新守護海洋!犀牛盾以循環創新思維破解塑膠危機、賦能永續未來

全球每年約生產4億噸塑膠垃圾,只有不到10%有被回收,其中約有1100萬至1400萬噸最終流入海洋。在十分有限的回收量中,約 8 成來自相對單純、流程完整的寶特瓶回收;反觀,同樣是高頻消費品的手機配件,回收率卻不到 1%。這個現象,對長期從事材料研究的犀牛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靖夫來說,是他反思事業選擇的開端,也是突破的轉捩點。

「手機殼產業其實是塑膠產業的縮影!」他在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的專題演講上直言。手機殼本質上類似一種快時尚商品,每年有超過十億個手機殼被製造,但產業並未建立材料規範,多數產品混用多種複合塑膠、填料與添加物,既難拆解、也沒有回收機制。結果是,一個重量相當於超過二十個塑膠袋的手機殼,在生命周期終點只能被視為垃圾。

王靖夫指出,連結構複雜的資訊科技產品,回收率都能達 45%,但手機殼明明是最簡單、最應該回收的產品,為什麼無法有效回收?這個命題讓他意識到,與其只做手機殼,不如正面處理塑膠問題本身,從材料設計、製程到後端回收再生,開創循環之道。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靖夫於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分享犀牛盾如何回應塑膠挑戰、開創循環模式。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靖夫於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分享犀牛盾如何回應塑膠挑戰、開創循環模式。
圖/ Amazon Web Services 提供

以材料工程打造手機殼的循環力

若塑膠要進入循環體系,前提是「材料必須足夠單純」。王靖夫很快意識到,問題不在回收端,關鍵在最開始的設計端。多數手機殼由多款不同塑膠、橡膠件甚至金屬等複合材料組成,無法被經濟化拆解,也難以透過現有流程再製。為此,犀牛盾在2017年起重新整理產品線,希望借鑑寶特瓶成功循環的經驗,擬定出手機殼應有的設計框架。

新框架以「單 1 材料、0 廢棄、100% 循環設計」為核心,犀牛盾從材料工程出發,建立一套循環路徑,包括:回收再生、溯源管控、材料配方、結構設計、循環製程、減速包裝與逆物流鏈等,使產品從生產到回收的每一階段,皆與核心精神環環相扣。

王靖夫表示,努力也終於有了成果。今年,第一批以回收手機殼再製的新產品已正式投入生產,犀牛盾 CircularNext 回收再生手機殼以舊殼打碎、造粒後再製成型;且經內部測試顯示,材料還可反覆再生六次以上仍維持耐用強度,產品生命週期大大突破「一次性」。

另外,今年犀牛盾也推出的新一代的氣墊結構手機殼 AirX,同樣遵守單一材料規範,透過結構設計打造兼具韌性、耐用、便於回收的產品。由此可見,產品要做到高機能與循環利用,並不一定矛盾。

犀牛盾從材料學出發,實現全線手機殼產品皆採「單 1 材料」與模組化設計,大幅提升回收循環再生效率。
犀牛盾從材料學出發,實現全線手機殼產品皆採「單 1 材料」與模組化設計,大幅提升回收循環再生效率。
圖/ 犀牛盾

海上掃地機器人將出海試營運

在實現可循環材料的技術後,王靖夫很快意識到另一項挑戰其實更在上游——若塑膠源源不斷流入環境,再強的循環體系也只是疲於追趕。因此,三年前,犀牛盾再提出一個更艱鉅的任務:「能不能做到塑膠負排放?」也就是讓公司不僅不再製造新的塑膠,還能把已散落在環境中的塑膠撿回來、重新變成可用原料。

這個想法也促成犀牛盾啟動「淨海計畫」。身為材料學博士,王靖夫將塑膠問題拆為三類:已經流落環境、難以回收的「考古塑膠(Legacy Plastic)」;仍在使用、若無管理便會成為下一批廢棄物的「現在塑膠(Modern Plastic)」;以及未來希望能在自然環境中真正分解的「未來塑膠(Future Plastic)」。若要走向負排放,就必須對三個路徑同時提出技術與管理解方。

其中最棘手的是考古塑膠,尤其是海洋垃圾。傳統淨灘方式高度仰賴人力,成本極高,且難以形成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因此無法提供可持續的海廢來源作為製造原料。為突破這項瓶頸,犀牛盾決定自己「下海」撿垃圾,發展PoC(概念驗證)項目,打造以 AI 作為核心的淨海系統。

王靖夫形容,就像是一台「海上的掃地機器人」。結合巡海無人機進行影像辨識、太陽能驅動的母船作為能源與運算平台,再由輕量子船前往定位點進行海廢收集:目的就是提升撿拾效率,同時也累積資料,為未來的規模化建立雛形。

從海洋到河川,探索更多可能

淨海計畫的下一步,不只是把「海上的掃地機器人」做出來,王靖夫說:「目標是在全球各地複製擴張規模化、讓撿起的回收塑膠真正的再生利用。」也就是說,海上平台終究要從單點示範,走向可標準化、在不同海域與國家部署的技術模組,持續穩定地把海廢帶回經濟體。

犀牛盾CircularBlue™海洋廢棄物過濾平台初號機將出海試營運,盼解決沿岸海洋廢棄物問題。
犀牛盾CircularBlue™海洋廢棄物過濾平台初號機將出海試營運,盼解決沿岸海洋廢棄物問題。
圖/ 犀牛盾

他進一步指出,「其實這套系統不限於海洋,也可以在河川上。畢竟很多海洋垃圾是從河流來的。」未來若能推進到河川與港灣,將塑膠在進海之前就攔截下來,不僅有助於減少海洋污染,回收後的材料也更乾淨、更適合再生,步步朝向終極願景——隨著時間推進,海中垃圾愈來愈少,被撿起、回收後再生的塑膠會越來越多。

「我們已經證明兩件事的可行性:一端是產品的循環設計,一端是 AI 賦能海廢清理的可能性。」王靖夫笑說,塑膠管理命題不只為自己和公司找到新的長期目標,也讓他順利度過中年危機。「選擇改變,留給下一代更好的未來。」他相信,即便是一家做手機殼的公司,也能創造超乎想像的正向改變。

AWS 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集結產業先行者分享創新經驗。
AWS 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集結產業先行者分享創新經驗。
圖/ Amazon Web Services 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