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逆風高飛,Q3獲利創歷史新高,明年四月再加薪4%
台積電逆風高飛,Q3獲利創歷史新高,明年四月再加薪4%
2012.10.29 | 科技

台積電近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為新台幣1414億元,大幅優於第二季法說會時所預估的1380億元,稅後淨利493億元,EPS為1.9元,相較今年第二季和去年同期都成長,毛利率也向上攀升至49%,去年同期僅42%,出貨量以八吋約當晶圓計算來到3860片。

代工蘋果新一代晶片有譜

從產品應用類別來看,通訊產品仍然佔出貨最大宗為49%,其次為標準型與工業用產品24%,電腦與消費性產品分別為19%與8%,不過光從第三季來看,通訊產品和工業產品季增幅度最大,為11%和17%。

從製程技術來看,佔比較重的為40和45奈米為27%,65奈米佔22%,0.15和0.18微米為14%,而帶動獲利成長的關鍵在於,主要是第三季28奈米先進製程出貨量較上季多出一倍以上。

業界估計,蘋果A7代工訂單總金額每年超過600億元,相當於台積電現階段年營收約12.5%,隨著蘋果加速「去三星化」腳步,已積極展開與台積電的合作,意味著台積電明年很快能吃到這600億元訂單大餅。

據了解,台積電與蘋果就在近期將共同在台積電竹科總部展開A7晶片良率測試,只要測試結果的良率達水準,台積電最快明年中就會開始為蘋果代工新一代的A7晶片,搶下三星之前掌握的多數主導權。

全年營收將破五千億

目前全球景氣仍處低迷,加上美股財報不佳,台科技廠也不時傳出裁員消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日前(10/25)法說會上以搭乘火車時得到的靈感比喻,憂心忡忡地說,「全世界經濟我現在還沒有看到隧道末端的光亮,火車轉彎的速度可能還沒那麼快,」言下所指,整體經濟基本面的復甦情況沒想像中來得好。

即便大環境如此,對現在整體營運狀況還算不錯的台積電來說,張忠謀向員工信心喊話,宣布絕不會有放無薪假或裁員的事情發生,而且明年會照常加薪,預估加薪幅度至少有4%以上。

張忠謀在法說會上才剛放出利多好消息,周六(10/27)在台積電成立25周年的運動會上,又大方送給每個員工大紅包,「針對2.8萬名基層員工,每人加發1.2萬元的特別獎金,」此次一口氣共發出3.36億元的獎金,張忠謀表示,今年生產線上作業員的平均年收入可望超越60萬元。

「最近看到一些員工因為全球景氣因素,心情不太好,雖然台積電平常分紅已經很不錯,這次則是再多加碼給大家,看到同仁們的笑容,再次感到台積電活力無窮,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有許多辛苦,也有許多驕傲,」今年不只是台積電成立第25年,業績也是創紀錄的一年,預計今年整體營收將一舉突破五千億元大關。

關鍵字: #台積電 #張忠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