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驅動IC與消費性市場連動性高,跟得上終端產品最新腳步,才能設計符合客戶需求。此外LED應用範圍未來會加速成長,因此聚積主動尋找合作廠商。
北京奧運的地幕捲軸及上海世博會超大型的戶外顯示屏,璀燦的LED燈讓人感到驚艷。這裡頭需要用到的LED數量非常龐大,而負責供應裡頭LED驅動IC晶片的廠商就是台灣的聚積。因為成功打下這一仗,已讓這間公司在國際上聲名大噪。
以一台TV平均才使用2顆LED驅動IC來看,一個標準的大型顯示屏便需2萬顆,數量非常龐大。而包括各國的高速公路交通訊息屏、公車的LED資訊看板、建築照明等,大多也使用了聚積的LED驅動IC。
「LED****的應用範圍未來只會加速持續擴散,所以我們一直都是不斷主動出擊,尋找具合作機會的廠商」,聚積董事長楊立昌眼神充滿信心地說著。
聚積並非是直接生產LED的公司,其主要是設計驅動IC來與LED做搭配應用。由於每一顆LED的終端產品至少都需要一顆以上的驅動IC,因此特別強調電壓與電流的精準變化調整,可算是電源管理IC的一部分。
以聚積來說,最擅長的領域為LED顯示屏,也是目前產品組合中比例最高的。根據市調機構IMS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聚積目前在全球LED顯示屏的市占率為全球第一,若再加上背光和照明用驅動IC,公司整體市占率為全球第三大,未來目標則是要挑戰國際大廠德儀(TI)的地位。
投入獨門領域
然而,會有今日這樣的好成績,楊立昌似乎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注定要和LED產業結下不解之緣。
楊立昌回憶,當年他到了美國伊利諾大學去念書拿博士學位,學的是材料科學。1993年10月,剛畢業的他正要從美國回台灣工作,「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日亞化學(Nichia)有一個叫中村修二的人發明了藍光LED,我既驚訝又興奮。對我來說,LED固態照明是一個革命性的東西,特別吸引人。」
他表示,在學校裡,身邊其實已經有很多同學都在做長晶材料這塊的實驗研究,並應用在光電和半導體方面。雖然他沒有特別去研究LED,但當他看到有同學博士論文寫的是有關藍光LED時,他堅信LED未來的發展一定潛力無窮。
果真後來綠能產業如火如荼地興起,讓當時回來台灣後,還在旺宏電子擔任工程部經理一職的他,再一次動了創業念頭,「時間點來了,方向也有了。」於是他選擇進入技術含量極高且相當獨門的領域,運用IC設計來驅動電流,讓LED發光。
楊立昌認為,做LED****驅動IC****與一般消費性市場連動性相當高,舉凡像戶外看板、各式背光應用和照明等,都得跟上終端產品最新的腳步,才能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驅動****IC****。
因此,他喜歡從外面看公司內部的問題,去了解現在的產業狀況和競爭態勢,再回頭來建議研發人員要怎麼改善及未來應該走的方向。「身為IC設計業者,我覺得我們不能光只是悶著頭做,也要看看其他對手怎麼做,才不會默默被淘汰。」目前聚積積極進行國際專利布局,申請過的專利已超過70項,若加上正在申請的,總共約有超過150項。
搶供照明市場
而目前聚積開發出來最具利基型的產品之一,要屬PWM(脈衝寬度調變技術)整合IC系列,其可針對LED進行調光控制,維持穩定的發光亮度,其他還包括色彩校正、亮度校正、具高刷新率(增加影像更新速率,使顯示屏展示的動態影像更順暢連續)等特色功能,都領先同業。
「PWM要解決的還不只是IC方面的問題,聚積還需提供給客戶控制系統,搭配IC一起出貨給客戶,等於是total solution,有控制器加上PWM IC,它才算是controller board,」楊立昌說。
另一方面,LED驅動IC的訊號錯誤偵測功能和電流增益功能也相當重要。由於LED具有可能因為溫度或使用時間等因素造成發光效率衰退的問題,因此聚積生產的驅動IC本身就設計成能有效偵測到LED內部產生的錯誤,並即時反應,調整電流的偏差。
在業界中,國際競爭對手德儀原本是做12位元的PWM,但聚積一做就直接做到更高階功能的16位元,「其實我們只要做到13或14位元就贏過它們了,但我就是要一口氣往前大幅地超越對手」,楊立昌說。
下一步,聚積打算搶攻即將起飛的LED照明市場,不若以往的單顆IC出貨模式,而是改以模組化的方式出貨,委外大量生產,單價至少會是一般單顆IC的五?六倍,一來可以解決目前這些照明客戶大都無法自己處理電源管理AC/DC(高效率交流轉直流),以及EMI認證的問題,二來也能建立對手進入的門檻。
如同楊立昌所說的,「LED照明不能只守在IC,完全不改變才是最大的風險。」
Profile 聚積科技
●成立時間:1999年
●地點:台灣新竹
●主要產品:LED驅動IC
●董事長:楊立昌
●員工人數:約156人
●2010年營收:約新台幣19億元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