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執行力,沒預算也能打響品牌
創意+執行力,沒預算也能打響品牌

創意是剛開始引人注目的引爆點,品牌的建立還是必須仰賴誠意和執行力。即使資源有限,小品牌只要有創意、加上誠意和執行力,也能打開知名度。

即使資源有限,小品牌有創意、加上誠意和執行力,也能達到無預算行銷。
今年3月,接受香港一家攝影雜誌採訪時,我提到現在幫幾家媒體寫專欄,台灣、中國都有,就差香港沒有。對方馬上回說,那不如由他們家雜誌幫我開個專欄。我說,你們家的內容偏重技術面,談規格比較適合產品經理。他接著說,沒關係,可以一起想個方向來寫。因為我在其他雜誌上,大多是以跟讀者分享管理實例為主,雙方最後決定開一個比較軟性的影評專欄。我一回台灣立刻著手,雜誌在4月份就開始登出。

在攝影類雜誌上開專欄是創意,寫作是誠意,馬上著手就是執行力。

我認為,專欄是奧圖碼品牌在現階段最合適的選擇。一方面,這不是一個小品牌一開始就能做到的事,必須要具有相當的品牌知名度,寫專欄才有效果;另一方面,早期尚未打開知名度時,就必須想出好點子吸引媒體目光,現在知名度提高後,透過專欄和消費者接觸,反而是更有效益的行銷。

因為是從小品牌開始做起,所以奧圖碼(****Optoma****)的行銷策略一直都是以發揮最大效益為原則,花1****塊錢要有5****塊錢的成果。而即使現在已經是業界公認的領導品牌,行銷資源也比以前多,我仍會持續花時間寫專欄,因為寫專欄的成本效益比,非常划算。

開拓新通路、異業結盟,打響知名度
回想2003年,剛接下奧圖碼時,我們全亞洲每個月只賣出一百多台投影機,而這樣的營收,不但連一家公司都養不起,可能還比不上對手的行銷預算。我們常笑說自己的市調市占排名是第16,因為第16名是「其他」,一般只排到15名。沒有營業額就沒有錢,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讓預算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投影機和手機、電腦相比,本來就是一個小產業,當時奧圖碼又是小產業中,最小又最新的品牌,而且又只有投影機一條產品線。我們同時面臨既要衝業績,也要打品牌的挑戰。此時,舊通路早已被日系老品牌(日立和愛普生)所占領,我們只好搶先進入對手尚未開發的新通路,到所有可能做生意的地方去做生意,甚至跑到大潤發、百視達、線上購物網站和電視購物頻道上賣投影機,想盡辦法讓消費者看到奧圖碼。

雖然建置通路成本很高,但商品曝光卻可以回饋到品牌知名度上,而且我們在這些通路搶先卡位,直接接觸消費者,也讓我們在電視購物通路上,成為同業中表現最佳的品牌。

另外一個兼顧業務和品牌的方式,是異業結盟。從品牌的角度來看,同樣也可達到低預算高曝光的效果。一開始,是因為有一些藝術工作者沒有預算買投影機,找上我們贊助。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出借投影機成本很低,而且還可以冠名贊助商、拉高品牌形象,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讓民眾看到使用投影機的好處。

未來藝術領域與投影機異業結盟的機會,也只會愈來愈多。比如說,北京奧運閉幕式張藝謀就曾運用多台數位投影機,投射出令人驚豔的效果。此外,奧圖碼也陸續和上海琉璃博物館、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有過合作經驗。而最近一次和花博夢想館合作,則是雙方主動洽談後的結果。

踢木板、舉啞鈴,爭取媒體曝光量
創意可以突破行銷預算的限制。就像以前我們沒錢買廣告決定辦記者會,由我表演跆拳道,擊破寫有競爭對手名號的木板,這讓媒體給我「黑帶總經理」「跆拳道總經理」的稱號。

後來很多媒體稱這是奧圖碼的第一場記者會,但其實這是我們第二場記者會,因為第一場沒人來。是在第二次記者會前,一位新來的同事提議:「老闆,你不是在交大練過跆拳道嗎?不然你在台上表演跆拳道好了。」

雖然我是老闆,而且當時提議的同事是新人,但發想創意的時候,我很尊重員工的意見,一起腦力激盪尋找資源,如果資源剛好在我身上,就把我拿出來用也沒關係。

創意就是不要受到過去的限制,不要認為產品發表會就應該要遵守過去的慣例,總經理不一定要西裝筆挺,總經理也可以表演跆拳道。

在之後的下一場記者會,我們改用舉啞鈴表示產品比對手好。記者會場地費加上啞鈴大約三萬多元,就讓我們獲得連續16天的媒體曝光,而當時我們為了省錢,甚至沒有聘請專用攝影師。

省下攝影師的結果就是,為了讓晚到的記者拍到舉啞鈴的照片,我那天共舉了3次60公斤重的啞鈴。隔天要搭飛機往韓國,連杯水都要兩隻手一起才捧得住,整條手臂都在抖。

雖然沒料到記者會遲到,也沒想到啞鈴要舉這麼久,可以說是缺乏經驗的失算,但現在回頭看,這正好傳達了小品牌行銷需要全力以赴的精神!

創意是剛開始引人注目的一個引爆點,品牌後面靠的還是誠意和執行力。

郭特利
曾任揚明光學協理、飛利浦台灣分公司業務副總、現任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以無預算行銷帶領奧圖碼,從最新最小的品牌,成長到全球DLP投影機領導品牌。 

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No.82》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