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比企業了解品牌嗎?
顧客比企業了解品牌嗎?
2006.08.01 |

去年Current TV宣布Sony Electronics的首支V-CAM(viewer-created ad messages,由閱聽者自行創作的廣告)正式上線播送。這支廣告短片是由新力、Current TV(V-CAM創始者)、以及一般民眾共同評選,獲勝的最佳廣告短片,除可贏得新力提供的一千美元獎金外,還可在Current TV網站上播送。Toyota與L'Oreal旋即也跟著推出了類似V-CAM的徵求活動。這些日子以來,想要看完一本商業雜誌而沒有讀到任何有關消費者自製廣告的市場消息,幾乎不可能。若是僅做為一個短期的推銷策略或是產品展示之用(舉個例子,播送用Sony Handycams拍攝的影片,以推銷該攝錄影機),徵求消費者自製廣告也許還有幾分道理。規模較小的企業受限於貧乏的市場行銷預算,在缺乏其他備選方案的情況下,也許會被迫要考慮這種行銷方法。但是如果自製廣告成為常態,試圖顛覆品牌對消費者的駕馭能力,這就值得憂慮了。 自製廣告缺乏品牌獨特性 「缺乏品牌一致性」,是消費者自製廣告不應被大力推動的基本原因。品牌課的第一堂就告訴我們,品牌實力的累積與發展,是透過各駐點長時間持續性地將品牌的承諾傳達給消費者。所以為什麼會有一個市場行銷者,想要推出一系列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創意性方法,製作出傳達不同訊息的短片,做為產品廣告呢?難道不擔心品牌的不一致性嗎?更重要的是,這些由消費者自製的廣告,極可能讓企業失去展示品牌領導地位的機會;也就是說,失去表達銷售產品與服務之獨特品牌觀點的機會。最成功的廣告應該要能表現出品牌的思想領導性。想想蘋果電腦在一九八四年的商業廣告以及耐吉(Nike)運動品原創之Just Do It宣傳活動。不論多麼具有天分、酷炫本質、甚至品牌狂熱,消費者是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廣告的。這是因為消費者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一個產品,可是卻不曉得關於品牌的願景。他們不知道企業對所屬品牌的理想、抱負與渴望,也因此,他們欠缺足夠的洞察力與遠見,去發揮一支廣告的全部潛力。消費者自製的廣告也許很可愛或是很具小聰明,可是卻無法助長品牌的領導性。就像產品研發必須了解消費者情報一樣,創意研發也是如此。可是具創新力的企業並不會交由消費者來為他們製造新的產品,同樣的,他們也不應該要求消費者幫他們製作廣告。 訴諸消費者製作的廣告,暴露了徵求者一個基本的問題。在創意研發過程中所需求的內部紀律以及所創造的團結性,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無價的利益。一個花費時間去發展的運動(努力從跟品牌聯想的句子中,提煉成一個簡單、單一的訊息),並尋求與品牌相稱訊息表達方式的團隊,是最有價值的。在創意發展過程中,爭辯以及協商會使參與者對品牌概念更加理解與效忠。這份清楚、一致的對品牌理解,將有助於企業在其他事務上的運作。如果企業略過這個有價值的過程,而只是像選美比賽的裁判般審視消費者製作的廣告,其實是在從他們自己(以及所有他們的股東及消費者)手中,騙走內部品牌整合與結盟的重大利益。 企業過度依賴必定失敗 有些品牌消費者自製廣告的確有效。Converse與MasterCard就脫穎而出,能在不犧牲品牌一致性、思想領導性、組織團結性的前提下,以新鮮互動性的方式讓消費者多所參與。是的,舊式的廣告手法已經落伍,創意團隊需要一個大大的起床號。但是這個起床號必須來自委託客戶,而不是消費者,這也說明了消費者自製廣告是錯誤的。品牌是每個企業的責任。企業要對品牌所建立之消費者觀感及與消費者關係負責。雖然現在的消費者比以往掌握更多資訊,以建立其品牌觀感,但形塑及滋養品牌的形象與價值仍然是市場行銷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如同弗司特(Geoffrey Frost,前摩托羅拉行銷副總裁)極力主張的:將溝通視為最普遍的產品。這句警言所點出的事實就是:消費者消費廣告。如果你創作一個令人吃驚的廣告訊息,並用炫麗的方式加以播送,則品牌和消費者間的關係是被正向推進的;相反的,若無法成功培養並保護你的品牌溝通,所有的努力都將因此而被抵銷。在部落格的空間裡,消費者自製的內容相當興盛,所以即使企業沒有主動徵求V-CAM,這些廣告仍舊會被創造出來。但是主動積極的追求用消費者自製廣告做為市場行銷策略,對品牌建立與維持而言,是一個相當懶惰且不負責任的方法,這將注定失敗的。 *本文作者:丹妮絲.遠恩(Denise Lee Yohn),前新力行銷副總裁,與客戶結盟進而成立獨立公司,繼續為其執行品牌策略規劃。

本文授權自Interbrand旗下網站brandchannel.com 。
原文網址:http://www.brandchannel.com/brand_speak.asp?bs_id=141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