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要當超人嗎?我有耶。

記得三年多前幫宇宙人樂團企劃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的大學學長,知名廣告和MV導演Jeff張時霖答應幫忙拍攝首波主打「太空警察」的MV,他說因為他一直想拍關於特攝電影的東西,所謂特攝電影,就是日本超人電影的一種典型。去年聽說他籌備很久的電影開拍了;然後在後期製作公司遇到他,他說在忙剪接,我說加油,拭目以待;終於在2013年1月18日,電影上映了,片名叫做「變身」。

醖釀九年的心血,投注在拍片工作中長期累積的經驗和能量,Jeff說了一個他一直想說的故事,那是他,也是許多人的夢想,變身~當一個超人。我去看了首映,學長果然是玩真的,真好看。由陳柏霖飾演的過氣超人演員鐵男,如何扭轉人生逆境,變身成為真正的超人?笑中帶淚,淚中還帶著意義。導演想告訴我們,超人電影並非打打殺殺,也不是英雄崇拜,它是關於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超人,我們都曾經為了某些人、某些夢想奮力變身,讓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值,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超越了平常的你,你就是超人!

在片中宇宙超人FLY有段感性的獨白:「…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不一定要穿超人裝才是超人,當你被不同的人需要著,期待著,有很多事情只有你才能完成,在別人眼裡你已經是個超人了,超人是不會死的!」。我想起幾年前我幫多喝水做的Waterman,從電視購物中販售的一件地球科技和平組織研發的超人裝開始,穿緊身衣的蒙面超人Waterman現身,像唐吉訶德那樣誓言拯救地球,「沒事多喝水,多做好事」,連續15天,做了15件好事,關懷遊民、指揮交通、照顧老人、搶救流浪動物、捐血、淨灘…,他能做的,你我都做得到,原來真正的超能力,就是善良的心,只要有心,人人都是Waterman。後來Waterman更發了唱片,成為慈善偶像歌手,持續用音樂的超能力拯救地球。

我們創造出Waterman,參與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甚至自己變身扮演Waterman,我們真實地看見許多需要的人被幫助,許多年輕的心靈被打動,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世界因此而改變,那怕只有一點點。也許可以這樣說,我和工作夥伴們,當然也包含客戶,透過這樣的形式,某種程度上,一起實現了那個原本以為不切實際的,當超人的夢想。

「超人是不會死的!」宇宙超人FLY不斷這樣說著。關於超人的題材,也似乎永遠有它無可取代的市場性,前仆後繼的,有長青不敗的老超人,也有人才輩出的新超人,那是因為超人的存在,既是一種模範,也是一種呼喚,呼喚著每個臭男生、黃毛丫頭,甚至每個觀眾心中,那彌足珍貴的正義、善良和熱血。

在新竹跨年晚會倒數前一分鐘,主持人請歌手信分享新年新希望,他出乎意料地脫口說出:「身為一個台灣人,我一定要說,全世界前三名最危險的核能發電廠,台灣佔了兩座,請大家好好想想,我們有必要繼續往核能發電這條路走下去嗎?」,主持人驚慌錯愕地搶麥克風企圖制止他的發言,他還嗆說:「怎樣?是你要我說的喔!」。在中視轉播的高雄義大跨年晚會,蘇打綠主唱青峰公開發聲:「在我的心目當中,媒體應該是為真相發言的平台,而不是企圖去壟斷,或把你、把我們當作是被利用的東西。」,他唱了王丹作詞,張雨生譜曲,象徵六四革命精神的「沒有菸抽的日子」,「送給每一個勇敢的人,清醒的你們」,這一段,在後來的重播中被剪掉了,可想而知的是,我們也許會有一陣子在那頭巨獸掌控的相關媒體上,聽不見他的聲音了。

信和青峰,是我在2013年看到的頭兩號超人。不畏強權,勇於反對,堅持正確的事情,變身,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努力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值。就是這樣吧,我想,只要正義、善良和熱血存在一天,超人,是永遠不會死的!(本文同步刊載於數位時代2013年2月號雜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