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切的發展都很快速。由於祥碩的資深設計工程師很多都是從威盛、揚智出來的,本來就對高速介面的系統邏輯晶片比較在行,正好在2008年下半年USB 3.0協會開始將標準開放給產業去研究,於是USB 3.0、PCIe橋接晶片(Brigde)、訊號切換器控制晶片(Switch)這三條產品線在2009年很明確地定義了下來。
不久後祥碩成為台灣首家推出PCIE高速切換晶片的IC設計公司,也是第一家通過USB-IF協會認證的USB 3.0裝置控制晶片及主控端控制晶片廠商。做為一個市場的新進者,「快」是祥碩打穩根基的第一步。
「要快速打響自己的名聲,得獎是一個機會點。那次拿到認證後,把客戶都吸引了過來,把所有客人的關係都建立起來,」林哲偉說,「很多人說USB 3.0講這麼久了,怎麼真正靠這塊賺錢的人不多?」林哲偉說,祥碩贏的關鍵在整個公司都在拚第一,不管是國內第一還是全球第一,只要有一個第一就有sale point。也因為有這樣的執行力,讓祥碩成為全球三大硬碟廠和記憶體模組大廠USB 3.0硬碟橋接控制晶片的供應商,更是目前在USB 3.0硬碟控制晶片領域的佼佼者。「方向對了,整個團隊的節奏也就快了,我們只花了一年半就讓公司開始轉虧為盈,」林哲偉自豪地說道。
掌握Ivy Bridge****應用
****除了深耕USB 3.0****市場,在主要運用於PC****端的訊號切換器控制晶片,祥碩也是台灣唯一具備開發能力的IC****設計廠,其他的競爭對手主要都是美商。也因為該領域的進入門檻較高,所以競爭情況較不嚴重,祥碩目前市占率已超過50%。目前Switch與Bridge貢獻公司76.22%營收,USB 3.0約為23.78%,60%營收來自外銷市場。
「2009年時國內搶食裝置端市場的廠商最多有十幾家,現在已經慢慢收斂到只剩四至五家,第一波淘汰賽已經結束了,我們在這場戰役中堪稱最大的廠商,現在正慢慢進入第二波的競爭。」在英特爾推出內建USB 3.0的新平台Ivy Bridge後,USB 3.0裝置市場將正式邁入起飛期,為祥碩的USB 3.0裝置端控制晶片發展注入強心針,不過Ivy Bridge不僅帶來了商機,同時也帶來隱憂。法人認為Ivy Bridge整合USB 3.0後,將對祥碩的主機端控制晶片業務帶來衝擊。對此,林哲偉也不否定這個問題,但他表示將藉由開發工業電腦等新市場,來彌補可能流失的業務。
元大證券認為,Ivy Bridge確立了USB 3.0時代來臨,祥碩在主機端與裝置端都居領先地位,而且也是第一家推出Thunderbolt周邊控制晶片的廠商,因此即使有主機端市場流失的風險,仍看好祥碩的整體後續動能,預估今年EPS可達5.7元。
林哲偉表示,祥碩的下一個機會就是8Gbs和10Gbs的高速產品,「如果我們可以突破,競爭對手想再跳進來的門檻和難度就會越來越高。」
祥碩電子 Profile
成立時間:2004年3月
主要業務:高速傳輸介面控制晶片
董事長:沈振來
總經理:林哲偉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