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蘋果大好時,大家都不願意看其他的族群,現在蘋果光環減弱了,也許整個股市會變得比較健康,其他產業的投資價值也比較能被看見。
那天在看蘋果的新聞時,突然有個有趣的想法,覺得蘋果現在就好像神仙下凡一樣,過去高高在上,每推出新品都讓市場驚訝的情況,現在已經有所改變。蘋果的產品失去了創新力,而且銷售情況也進入高原期,因此接下來,蘋果只能改變策略,尋找新動能。
在還沒有推出另一個革命性新產品前,蘋果會進入比較尷尬的狀況,目前它的因應策略就是不斷在原有產品上推陳出新,但實際上卻大同小異。
這樣的情況對台灣廠商也帶來衝擊,對應在投資操作上就是要開始慎選。比如對鏡頭龍頭廠等無可取代的廠商來說,蘋果目前的策略對它是好的,因為新產品不斷推出,有助於維持它的毛利率。但除此之外,其他多數的蘋果供應鏈獲利其實都會受到影響,因此不像去年的投資方式就是把網撒出去,買下整個蘋果的部位,現在可以選擇的已經沒剩幾家。
以前蘋果大好時,大家都不願意看其他的族群,所以換個角度想,現在蘋果下來了,也許整個股市會變得比較健康,其他產業的投資價值也比較能被看見。
比如現在全世界都在布建LTE,過去歐美在走時我們沒有感覺,因為根本沒有機會跟那些歐美大廠合作。但現在中國切入這塊市場,台廠機會就多了,因為中國網通大廠配合的對象是台廠,所以法人今年會非常注意這一塊。
網通族群已經休息了很久,它們的業績從去年第四季就開始攀升,加上中國的十二五計畫把LTE放成重點發展項目,同時也是全球的趨勢,所以我們對網通族群有一個持續性的展望,甚至覺得它可以取代蘋果的光環。
另外,大尺寸電視也是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從過去的37吋慢慢提升到60吋。大尺寸電視以現在這個價格來看一定會大賣,一旦銷售量大增之後,對於整體面板的消化就會很明顯。剛好這幾年面板的產能並沒有增加,廠商的折舊也提得差不多了,所以面板廠今年也是可以期待的。
這個從美國帶起的大尺寸趨勢,未來滲透率一定會越來越高。而電視尺寸變大後,因為要求更高的解析度、更好的畫面,帶動的將不只有面板需求而已,對於一些零組件,包括驅動IC等,台廠都有機會。
其實對於蘋果,我們從去年底就開始看得比較保守,所以現在投資的方向也已經慢慢轉到LET、大尺寸電視、低價智慧型手機等相關族群。雖然如此,蘋果也還沒有死,對於1月發布的財報不如預期的利空,市場也早已提前反應。所以短期內,對蘋果供應鏈的股價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接下來就期待蘋果計畫將於今年推出的iTV,能否再帶領蘋果族群創造另一波高峰了。(口述/陳平 整理/楊欣霖。數位時代雜誌2013年2月號)
[陳平]紐約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所碩士,曾任大眾投信投資處經理、日盛投信專戶管理部主管,現為日盛投信投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