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擁有15個據點、在台灣共有27頻道的福斯國際電視網(Fox International Channels,FIC)去年開始在台灣進行全面數位化、無帶化。歷時九個月,今年已全部完成。捨棄過去錄帶、剪帶的作業模式,現在福斯的自製節目採用數位錄影、數位剪接,如此一來所有影像畫面都能以檔案形態存放在資料庫中。
去年FIC和星空傳媒(Star)合併,台灣成為亞洲唯一製作節目基地,為了解決片庫越來越龐大的問題,加上數位化也是FIC三年前就開始進行的全球策略,因此台灣去年花了1億5千萬元投資數位化設備,包括攝影機、攝影棚、剪接電腦、軟體等,另外再花3千萬元打消傳統的剪接設備。
數位化也是FIC****在數位匯流衝擊下,發展多元商業模式的基礎作業。FIC節目及頻道營運總經理陳安祥指出,數位化讓他們能快速針對不同平台、不同需求重組節目內容,甚至能針對手機、電視製作適合不同裝置觀看的節目內容,還能做成App遊戲。
另外,FIC預計2013上半年推出雲端服務FOX Play,讓合作系統業者的用戶可以在45天內透過網路補看電視首播過的電影。陳安祥認為,數位匯流趨勢讓電視收視戶正在流失,必須藉由多樣化商業模式來抓回觀眾眼球。這是數位化的長期效益,因為內容都已檔案化,FIC能做更多樣化的重製運用,打破既有商業模式,創造更多收益。
Q:媒體數位化的投資金額很大,你們為何決定進行全面數位化?能帶來哪些效益?
A:一開始做數位化要更新很多設備,初期成本很高,但到後期效益就會漸漸浮現。傳統的剪接設備最少要500萬到600萬元,好的可能到1000萬元,才能把所有母帶剪接成一支帶子。用這麼昂貴的設備、這麼多帶子,才能剪出一個幾分鐘的畫面。但這幾分鐘的畫面如果是在數位化的環境下剪接,拍攝畫面全部存檔,編導旁邊就不需要有一堆帶子。
另外,數位剪接用的電腦成本只要傳統剪接機的****5****%,便宜太多了。一個傳統剪接台又非常占空間,大概要三坪,但數位化後每一個編導要用的位置非常小,一個辦公桌搞定,不但節省空間也節省時間成本。雖然採購新電腦並不貴,但要丟掉那600萬的設備是很心痛的事。
我們一個月生產1552小時的帶子,假設一支帶子成本是1000元,就有150萬元成本,一年就是1800萬元。現在我們不用影帶,只要給硬碟,成本只剩過去的一半。
現在從總公司到各地分公司的影片傳遞基本上都是收檔案、直接進行後製剪接,輸出也全都是檔案格式,公司內部幾乎已經沒有帶子流傳了。以前你來會看到辦公室裡全都堆滿了帶子,現在偶爾還會有,那是因為合作夥伴還沒有數位化,只能交帶子給你,但我們一樣會將它轉成檔案,在內部繼續作業。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