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位匯流,媒體不再侷限於報紙、雜誌、廣播、無線電視、有線電視等,傳統定義應予揚棄。匯流概念中的媒體,更包括其他產業之水平或垂直整合而形成的「新媒體」。
猜猜看,最近美國最紅的影片是哪一齣?答案是由電影《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與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合作的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該劇為翻拍1990年BBC的同名劇集,故事描述一名玩弄權術、自大狂妄的國會議員故事。
但是集結大卡司並不是這齣戲受到矚目的原因,而是這部戲的出資者並非過去大家所熟知的三大電視網,而是以網路DVD租片服務起家的 Netflix 。這裡面有幾件有趣的事。一是Netfilx之所以決定要翻拍此劇,並找來大牌導演及知名演員的觸發點,是因為他們從租片服務的數據分析中發現,那些喜歡觀看BBC老版《紙牌屋》的用戶,同樣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電視劇,或者凱文史貝西主演的電視劇。
另一個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一個原生的網路平台公司,怎麼決定搖身變為內容的提供者。此外,它也打破原來電視台的區域限制,於2月1日在平台上獨家播出的第一季,除了美國之外,整個北美地區、英國、愛爾蘭、拉丁美洲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會員都可以點播觀看。
Netfilx的動作其實並非第一個,亞馬遜在2010年11月推出了製片網站Amazon Studios,接受民眾寄來電影劇本或構想,並由客戶在線上評價這些寄來的作品,亞馬遜再根據網友評價,來選擇可以拍的影片。截至目前,Amazon Studios共收到700多部試驗影片及7千多部劇本,且正在發展的電影拍攝計畫也達15 部,如今亞馬遜再將觸角伸向電視節目。
這兩個例子,再次讓我們看到未來數位匯流的樣貌:媒體不再侷限於報紙、雜誌、廣播、無線電視、有線電視等,傳統定義應予揚棄。匯流概念中的媒體,更包括其他產業之水平或垂直整合而形成的「新媒體」,例如電視與電信跨業結合之IPTV產業。如果傳統的業者仍是抱持著唯我獨大的心態,那麼未來會有更多的Netflix出現,用自己的科技及群眾力量,創造出全新的內容及傳播力驚人的管道。
看到國外的發展,回頭看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通過「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明定紙媒的閱讀率若逾10%,以及廣電媒體跨業整合後的收視率逾5%,均不可進行跨媒體整合。這樣的規定,固然確保了媒體的不被壟斷局面,但另一方面,我也擔心如此一來產業被切割得很破碎、很無力,反而扼殺了跨媒體匯流的多元可能性。
就一個做內容的人來看,原創無法自力更生,需要環境來支持,衷心期待,在面對充滿機會與挑戰的不可知未來,我們可以多一點想像力,也多一些跨越的勇氣。
[蘇麗媚]前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目前以個人身分創辦夢田文創,探索在數位匯流的無序結構「流經濟」大趨勢下,實驗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文創產業「流經濟」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