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對談(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凱擘大寬頻董事長鄭俊卿~讓產業自然匯流,就是內容出頭的時候
【未來對談(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凱擘大寬頻董事長鄭俊卿~讓產業自然匯流,就是內容出頭的時候

Q:在這樣的變化下,數位匯流可以替台灣產業帶來哪些商機?

張:比如鴻海電視綁MOD就能看出這已經是商業模式的改變,以前手機一支要2萬多塊,誰可以輕易買得下去?但綁約後有補貼,每個月攤一點錢,無形中把智慧型手機門檻降低了,這種模式在電視也出現了。鴻海為什麼要做?因為薄利多銷,對大家都有利。以後電視不見得要在燦坤買了,可能去跟系統業者、電信業者買。市場擴大,換機的周期就快了。

Facebook也是先衝用戶數才去看怎麼賺錢,先有人潮才有錢潮,這定律很清楚。置入性行銷也可以適度鬆綁,要產生一些商業利益,內容產業才有辦法成長。當年因為這個法規卡在那邊,台灣的內容產業是不是卡了好一陣子?這就是法規當初擔心過頭,害得很多東西長不大,現在要長大才發現對岸的內容已經比我們跑得更前面。

鄭:鴻海為什麼要找我們合作賣電視?這兩個產業已經綁在一起,內容起來硬體就會起來。凱擘和中華電信的高畫質節目最多,所以鴻海找我們。這會有連鎖效應,其他業者看到我們因為這樣業績很好,也會想豐富自己的高畫質內容以加入合作,環環相扣,整個產業就會起來。

所以從整個環境看,我覺得有五個大方向:第一是文創產業,包括高畫質內容、微電影、電視產業,另外就是加值應用,誰能想到Angry Birds可以成為打敗Nokia的公司?第二就是台灣最強的終端設備產業,匯流之後硬體會有更多發展,等到將來真正匯流,電視機就能有很多創新,可以做附加價值,台灣就不要再守著3%、4%毛利率,靠加值應用讓硬體價值起飛。

第三個是提供解決方案的軟體產業。第四個是雲端產業,不論是政府的、民間的,都會起來。最後,電信服務供應商也會起來,因為內容的量越來越多。這幾個領域在台灣都正在起步,也相當有機會。凱擘明年正在籌備新媒體應用,是關於運用海量資料做收視調調查,在不違反個資法的情況下也是可開拓的市場。

Q:雖然匯流是產業趨勢,但其中牽涉許多政策制定,政府可以如何就政策面支持台灣數位匯流產業?

張:從政策面來看,政府要做的其實不多,重點是該鬆綁的(法規)就盡快鬆綁。像有線電視業者市占率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問題、黨政軍條款的問題,我覺得這兩部分應該要有些鬆綁。以前大家有點擔心過頭,覺得有線電視不能太大,會有負面影響,但結果每家都這麼小,就都長不好。 

我在宏碁、Google待過,認為大企業才能把局做大,如果擔心企業因為太大會去做壞事,把人家卡死,結果一個經濟規模都沒有。Google也很大,對我們網路社會的貢獻是正面還負面?雖然它的確壓倒很多搜尋引擎,但整體來說應該還是正面大於負面效果。

所以不要怕企業大,大才有經濟規模,才能跟國際競爭。如果只有一些小小的企業,很快就會被國外企業吃掉,到最後台灣就什麼都沒有,國外也不會有人願意進來做長遠投資。所以最好就是讓企業健康長大、有經濟規模,不要和國際企業的規模差太遠,不要在人家還沒長大的時候,就認定它長太大一定會做壞事。 

鄭:限制產業發展就像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他剛開始要長大,你就覺得他一定會做壞事、做流氓。如果他在成長過程裡行為有偏差,再去修正,不需要太早規範。從經營面來看,在未來這麼多種類的匯流裡,要如何找出商業模式,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怎麼賺錢?當初誰可以想像Google這樣的商業模式?它什麼都是免費的。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怎麼賺錢,但當走到一個經濟規模,可能那個模式就出來了。

匯流裡面很重要的是內容,管制越嚴的產業反而越沒發展。看網路產業和有線電視產業就知道,技術上有線電視最落後,但它管制最嚴,最好的是網路,卻沒有什麼法在管!這就是典型的例子。不要還沒長大就限制發展,各種新的創意才會出來。所以內容產業要適度鬆綁,才有助發展。

原文刊於數位時代雜誌2012年12月號

[未來對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凱擘大寬頻董事長鄭俊卿(上):讓產業自然匯流,就是內容出頭的時候
[未來對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凱擘大寬頻董事長鄭俊卿(下):讓產業自然匯流,就是內容出頭的時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根據HAPPY GO旗下市調顧問品牌GO SURVEY於今(2025)年6月發表的最新消費者白皮書,超過8成消費者表示近兩個月的變動已動搖消費信心,超過3成6消費者認為經濟變局將持續影響半年至一年,面對經濟不安感,近4成消費者將緊縮日常非必要開支,面對這一波消費行為改變與流動,唯有以數據洞察顧客價值觀與真實需求,方能掌握消費決勝關鍵。

用數據洞察掌握消費流動,HAPPY GO助品牌掌握成長曲線

在全球景氣的陰影籠罩下,消費者購物行為正悄悄改變。HAPPY GO品牌創新事業部總監劉艾薇表示,當前的消費者不僅重視商品的價格與價值,行為也越來越碎片化,會同時在線上、線下、電商、團購、甚至是網紅等多元通路了解與購買商品。「在這樣的狀況下,品牌主與行銷人員若仍以單一通路的角度去理解消費者,數據洞察的深度有限,唯有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消費行為的全面理解,才能看見真正的需求與動機。」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而這也是AI賦能的「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一推出就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原因:它不僅能結合顧客關係管理(CRM)與會員特徵分析以精準描繪顧客輪廓,還能透過行動洞察幫助品牌生成最貼近顧客需求的文案,進行進階個人化行銷方案。

劉艾薇更解釋,對於尚未導入CRM的品牌主,「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有助於其快速勾勒顧客樣貌與需求,而對已經擁有CRM與顧客資料平台(CDP)的品牌主與行銷人員,它則提供另一種價值。「品牌擁有的交易數據是確實發生的,但是,會員資料多是由顧客自行填寫,真實性與即時性難以確認,我們的服務有助於品牌彌平缺口,更精準地檢視顧客真實狀態、更新與分析特徵、擴充顧客維度,以及持續追蹤(人群)動態指標,『固客』與『獲客』同時並進。」

影響消費行為的不僅僅是市場環境,HAPPY GO共感行銷事業群總監江盈美提醒,隨著顧客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其所在意的議題與需求的商品服務也會隨之改變。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愈來愈重視自我價值,對於能強調個人體驗的課程或服務,自然會有更高的關注與購買意願。「品牌主若能抓住這些價值觀的轉變,並將商品背後的故事與消費者重視的事物連結,就能大幅提升顧客的好感度與採購意願,創造品牌成長曲線。」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化身品牌獲客與創收的關鍵武器

根據統計,HAPPY GO累積實名制會員人數已突破1,100萬名,全台每2人即有1人是HAPPY GO會員,會員資料種類豐富且多元,含括消費數據、行為數據與態度數據,如每年超過50億點數消費軌跡,在零售、電信、金融、交通、電商等通路的消費行為軌跡,以及會員態度與消費偏好等數據,讓品牌與行銷人員可以深入且多維角度了解消費者樣貌。

劉艾薇認為:「在快速變化的消費市場,透過AI與數據結合的CRM⁺AI平台,以顧客洞察找到關鍵連結,提升顧客體驗與轉換效益創造品牌價值。」舉例來說,只要透過隱碼技術比對雙方會員資料庫,品牌即可在「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的儀表板上,清楚掌握顧客的真實輪廓與生活樣態,還可進一步以會員分級或分群的方式進行分析,如新客、既有客、流失客與沉睡客的生活軌跡、購物特徵與偏好等,藉此生成可觸動其心的廣告文案、優化媒體投放策略,並且以精準設計的贈品與之互動。

以某知名美容保健品牌為例,透過「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不僅今(2025)年上半的新客成長率高達74%,既有客的回購率也提升15%;另一家健康居家品牌則透過產品OMO導客擴大潛力新客挖掘,並在甫結束的父親節檔期營收貢獻達到三成,後續將持續深化新客經營以發揮行銷綜效。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品牌應加速與加深對顧客的細膩理解,並透過有溫度的連結與互動,才能超越當下創造新商機。」江盈美認為,消費旅程才是致勝關鍵,品牌以「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掌握消費者輪廓與所處的消費旅程階段後,可以透過API串聯、點數兌換等多元互動模式,即時追蹤需求、強化體驗,達到消費者、品牌與生態圈的共贏。

展望未來,HAPPY GO除因應市場潮流持續深化會員輪廓與樣貌,如因應寵物經濟崛起了解會員在這個領域的需求與偏好,還會因應會員需求擴展點數經濟生態圈,以及提供可成為品牌變現引擎的關鍵解方,極大化行銷成效與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