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 從零專利到邁向300多,小米手機專利地圖大公開,充分展現擺脫山寨形象的決心
【北美智權報】 從零專利到邁向300多,小米手機專利地圖大公開,充分展現擺脫山寨形象的決心
2013.05.09 | 科技

在眾米粉(註:小米暱稱其粉絲為米粉)的期待下,小米手機終於搭配遠傳電信,開始在台灣銷售了。在4月23日小米手機舉行的台灣媒體&米粉首見會中,小米科技CEO雷軍指出目前小米手機已申請了300多項專利,而且預計在未來3年內,申請專利的總數要破千。從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SIPO)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30 日為止,小米科技已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數為323件,其中發明專利284件、實用新型專利6件、及外觀設計專利33件。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距今剛好3年,在短短3年內從零專利到「邁向」300多件,充分顯示小米手機要擺脫山寨形象的決心,也為其創新的靈魂作了很好的詮釋。

大約在一年半前,筆者在北美智權報54期發表了一篇題為《小米手機的迷思:有龐大的市場支撐就不需要專利保護?》的文章,當時小米手機只有10件外觀設計專利,而且在小米手機在大陸於2011年8月16日正式發佈,9月5日開放網路預訂,到10月20日正式出貨及透過小米網正式發售為止,小米只是一支零專利的手機;它的第一個專利(外觀設計)是在2012年1月4日才正式公告的。當時業界很多人都不太看好小米手機,認為它只是眾多中國山寨手機之一,只不過是行銷手法成功而已。然而,從小米手機正式問市到現在不到2年,小米(或者是說雷軍)的企圖心除了從跨足海外市場可見一斑外,其專利申請數目也是可以佐證。

山寨的外表 創新的靈魂?

也許小米的手機的外觀還是很像Iphone,雷軍的個人秀方式跟賈伯斯也有那麼一點點雷同,但在許多人批評為山寨的外觀下,小米擁有無比貼心的創新靈魂,因為它的發明創意很多時候都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而產生出來的。智慧型手機的靈魂其實是它的軟體,當小米已經掌握到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時,外觀就會變得沒那麼重要了。有網友說他的Samsung Note 也是刷了小米的MIUI(米柚)才活過來的、也有人拿HTC的手機去刷MIUI,所以智慧型手機到最後還是要靠軟實力才成。

表1以以2006年的IPC國際專利分類第8版為主要基礎,整理了小米手機284件發明專利申請案的類別。有一點要強調的是這284件只是發明專利申請案,而且是在公開階段而已,尚未正式取得專利;其中有一些案子是在發明申請案送件18個月內按規定公開的,但也有不少是主動申請提前公開的。

從表一所見,在小米284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案中,有近一半是落在G06F (電子數位資料處理) 的範疇,而在這個範疇中占比較大宗的是G06F 17/30:資料檢索及其資料庫結構、G06F 3/048:使用圖形介面之互動技術、例如視窗、圖示 (ICON)、選單(MENUS)。其實這些專利項目與小米手機2S的特殊性能是相對應的,像雷軍在首見會上花了很多時間介紹小米手機2S貼心的電話簿及聯絡人的分級(自動歸類)搜尋及顯示功能,這就是「G06F 17/30:資料檢索及其資料庫結構」的專利技術。

雷軍現場Presentation的功能真不是蓋的

此外,當天雷軍也提到一個小米2S在拍照上的特殊功能,就是在拍團體照時常常會有一個人缺席(就是掌鏡人),而自拍的功能又有很多限制,效果不盡完美,因此小米手機2S有一項很特殊的功能,就是當被拍的人準備好之後,只要在鏡頭前輕鬆的喊「拍」或是「照」,手機就會自動拍攝;針對這項功能,小米便申請了一件名稱為「聲控拍攝方法、裝置及終端」的專利,由此可見小米在產品經營上的用心,也開始著重專利保護了。

**表1.****小米科技發明專利 (****已公開)****之IPC****分類**
IPC主分類號 (至第3層)描述數量備註
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102占比較大宗的為G06F 17/30:資料檢索及其資料庫結構、G06F 3/048:使用圖形介面之互動技術、例如視窗、圖示 (ICON)、選單(MENUS)
H04M電話通信49占比較大宗的為H04M 1/725: 無線話機
H04L數位資信之傳輸,例如電報通信40占比較大宗的為H04L 12/58:信息交換系統、H04L 29/08:傳輸控制規格,例如數據鏈級控制規程
H04W無線通訊網路37 
H04N影像通信,例如電視12 
H02J 供電或配電裝置之電路系統;電能儲存系統8 
G06T一般影像資料處理或產生6 
H01R 導電連接、一組相互絕緣的電連接元件之結構組合、連接裝置、集電器4 
G01R測量電變量;測量磁變量2 
G01C量測距離、水平或方位2 
G09G 對用靜態方法顯示可變資料的指示裝置進行控制之裝置或電路2 
H04R 揚聲器、微聲器、留聲機的拾音器、或頖似的音響機械轉換器、助聽器、公眾演講系統2 
H04B傳輸2 
G01B 長度、厚度,或類似線性尺寸之計量1 
G01V 地球物理;重力量測;物質和物體的探測,示蹤物1 
G06Q 專門適用於行政、管理、商業、經營、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1 
G07C時間登記器或出勤登記器1 
G11B 基於記錄載體與轉掖器之間之相對運動而實現的資訊儲存1 
H02M 交流與交流之間、交流與直流之間、或直流與直流之間用於電源或類似的電力系統之變換設備1 
H04S立體聲系統1 
H01M 用於直接轉變化學為電能的方法或裝置,例如電池組1 
H05B電熱;其他類目不包括的電氣照明1 
H05F靜電,自然發生的電1 
H02H緊急保護電路裝置1 
H04K保密通信、對通信之干擾1 
E05B鎖、其附件、手銬1 
C25D 覆蓋之電池或電容生產之工藝方法;電鑄;以電解聯接工件;其裝置1 
B60R 其他類不包括的車輛、車輛配件或車輛部件1 
資料來源:SIPO、北美智權;李淑蓮製表                       日期:2013年5月1日 註:以2006年國際專利分類(第8版)為主

提早公開有什麼好處?

表2整理了小米發明專利的申請時程,從表中可見,小米發明專利的申請大多集中在2012年下半年,其中2012年第4季就申請了161件,超過其總申請量(284件)的半數,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小米是在努力衝刺其專利的數量。其實,除了拚命遞交申請案外,其提前公開的比例也是相當高,占近9成的比例,究竟提前公開有什麼好處呢?

小米手機許多使用者介面由網友自行研發,連這樣的介面也有

根據中國專利法第34條的規定,中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會公佈,而公佈是進行實質審查前必經的階段。所謂的提前公開是指發明專利自申請日起,有優先權的自優先權日起,申請人可要求提前公開其專利申請,並應提交提前公開聲明。對於要求提前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在申請經初步審查合格後,即可進入公開程序,一般自申請日起6~10 個月即可公佈,最快的甚至縮短至自申請日起3個月後便可公佈。如果以申請日起18個月為公佈時程,即表示小米手機於2012年起所有申請的發明專利都是提早公開的;其於2013年1月申請的5件專利均是在4月公佈的,距離申請送件時間只有短短3個月。

雖然很多專利申請人都不傾向提前公開其申請內容,但是,提前公開申請內容有時候對申請人也是有利的。很多時候企業申請的發明專利是即將投入市場的成型產品,在申請了相應的發明專利後,企業即可放心地將該產品上市;或者,企業在申請發明專利後,就可以通過廣告或展覽會對該發明專利進行廣泛宣傳,詳細介紹。當第三人通過購買的產品或宣傳資料獲知所述發明專利後,將有可能實施該發明專利。那麼,申請人如果要求了提前公開,則可以儘早獲得「臨時保護」。(註1)

不知道為什麼發表會上為什麼一直打空機價,空機價越便宜對電信公司越不利,沒有人想要綁約的

不過,小米手機提早公開申請案會不會是另一種展示實力的方式呢?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思考。但有趣的是雷軍似乎對小米的專利不太感興趣,當被問到專利問題時即匆匆帶過,一談到軟體及應用時即眉飛色舞,十足科技發燒友的本色。

表2. 小米科技發明專利申請時程
年份月份數量年份月份數量
201135201231
 41 41
 612 52
 88 611
 105 716
 112 839
    915
**小計** 33 1046
    1176
201315 1239
**小計** 1**小計** 246
**總數**  **284**
資料來源:SIPO、北美智權;李淑蓮製表       日期:2013年5月1日

小米邁向國際之路仍然漫長 但值得關注

台灣是小米手機海外的第一台,相較於華為、中興及聯想,小米國際化的腳步仍有待加強,特別是其284件發明專利申請案只是中國專利,美國、甚至台灣專利均缺席。雖然小米也可能以中國為第一案,再循PCT國家階段模式進入美國,但前提小米的專利品質一定要很好,不然也是會充斥著被競爭對手以專利無效作手段而打掉的風險。

不過,小米對專利保護的重視也顯現了其在市場上永續經營及不斷創新的決心,值得長期關注。另一方面,台灣的品牌手機也不應掉以輕心,是全力備戰的時候了。


這位是首見會中真正的米粉,手機是他自己的

註1: 根據中國專利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發明專利申請公佈後,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也就是獲得所謂「臨時保護」。如果從發明專利申請授權公告日才開始法律保護,那麼,就存在從發明專利申請公開到授權公告這一期間的保護真空期。換句話說,如果不對該真空期的發明專利申 請進行任何性質的保護,那麼,社會公眾可以在此期間免費實施該發明專利申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顯然這種情況是不利於鼓勵發明創造,反而有損發明專利權人積極性的。因此,為了更大程度地保護發明專利權人的利益,中國在專利法中確立了發明專利的臨時保護措施。

轉載自北美智權報

 

關鍵字: #專利 #小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