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部落格】真實與謊言,我們如何在社群時代自處?
【記者部落格】真實與謊言,我們如何在社群時代自處?
2013.05.25 | 創業

過去這一周,台菲爭議仍在交涉協商,但這事件倒是在政治議題之外,引爆許多與數位相關的議題:

 5/10駭客發動資訊戰:台灣網友DDos網路攻擊理性的網路戰爭,試圖癱瘓菲國的網站。

5/14 臉書上開始出現貼文,指稱目睹有便當店拒賣便當給菲勞,甚至出現「菲狗」等情緒性字眼。

5/16 國內重量級論壇PTT 發起鍵盤心戰:徵求「志願文書兵」,製作新聞懶人包向外國朋友說明台菲事件。 

5/20 以活用信用卡闖出名號「卡神」楊蕙如,把廣大興漁船事件始末,以中英文版本作成懶人包。另有署名「yanli2」,自己砸錢買菲律賓的雅虎關鍵字廣告

5/22 便當文經查證為造假,刑事局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散布謠言」的罪名,將三位相關發文者函送簡易法庭。

從駭客出擊、新聞傳播到行銷手法,我們看到相較於政府在的慢半怕與搞不清楚狀況,台灣民間展現了相當靈活的數位策略,但另一方面,做為媒體從業人員,對於便當文的事件,格外有感觸。除了三位發文者,以關懷外勞的媒體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也因此事請辭,但這件事,並沒有在四方報上刊登,而是從臉書的發言,轉變為新聞議題。

便當文事件的可值得討論的是:在這個社群發達的年代,我們怎麼看網路既私密又公開的發言? 所謂的媒體角色又是什麼?若將討論層次拉高,當政府以違反社會秩序的說法,開始管制所謂的言論時,會不會在不可知的某一天,我們就失去了言論的自由,必須透過「河蟹」的方法,交流我們的思想?

從臉書一開始創立的設定,它是一個讓朋友之間交流的平台,概念上來說,跟我們中午跟同事一起吃午餐聊天,把一些聽來的事提醒朋友注意,或是在茶水間八卦的形式,其實差別不大,唯一的差別是傳播力的不同,雖然同事聽了八卦一樣會轉述,特別是那種「你千萬別說出去」的話語,傳播力更強,可能上午倒杯水,下班前全公司都知道,但再怎麼樣,那是你可以想像的一種傳播範圍,而臉書,可怕的威力在於,你發了一篇文,可能在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被分享再分享出去了。

其實,就算是被分享出去,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現在有一個變數是,大眾媒體的加入。很多朋友開玩笑,過去媒體在地方上如台東設特派員、在國外如美國、日本設特派員,但現在,特派員都駐點在PTT、Youtube及臉書上。

如果只是駐點在這三大數位平台上也沒什麼不對,因為媒體工作的起點,就是要找出各種新聞的線索,過去許多新聞的產生,也都源自於某人說了一件某事,但現在可怕的是,過去記者聽到消息,會經由各種管道,接觸當事人、相關人做查證的工作,但現在,往往就是網路訊息直接大放送,連消息來源都直白地打上了翻拍自網路,如果只是無傷大雅的新鮮奇聞也就罷,然而,一旦出現具備複雜面向議題時,問題就產生了,比如這次的便當文就是。台菲的外交爭議、外勞的議題等等,媒體如果只想著鄉民的正義,看到一個影就先開槍,把媒體當作是集體情緒發洩的出口,對事件本身不但沒有助益,反而是一種激情的媒體暴力,甚至,也的確容易造成有心人士的濫用。

我自己就有一次類似的經驗,曾經因為親戚同辦公室同事遇到小孩險遭拐事件,親戚提醒我注意,在當事人及轉述者是可信賴的狀況下,我也在社群媒體上與朋友分享,結果,在朋友也相信我的狀況下,訊息很快被傳遞出去,也引來媒體的注意,但該媒體值得誇讚的是,他循線找到了我,問清了事情的各種細節,也去訪了相關的店家及警政單位,最後製作了一條提醒家長注意的平實新聞,展現了媒體之所以是媒體的存在價值。

面對這樣一個虛虛假假的年代,我還是相信網路帶來的分享與互助的精神,但我們也必須了解,網路並不是個自外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所謂真實世界會發生的各種人性的考驗,在網路裡一樣也會發生,網路本身是中立的,有問題的,是如何利用網路的我們,在這個人人都有立場、人人都可以說話的年代,真實不容易區辨,謊言也是,特別是在每天的發生的新聞事件中,一堆政客不就是為了利益時常眛著良心說謊?特別是我看到三位發訊者被移送,那麼每天在大眾媒體上講一些怪力亂神,或是一些理盲的名嘴言論及政客們,這是不是也妨礙了社會秩序?要不要也通通抓起來?

有意思的是,在我們指責網路造謠的同時,也因為有網路這個工具,我們得以戳破政客們的謊言。做為網路的使用者,需要更多的媒體與網路素養,在面對各種訊息時,如果能多想一分鐘、多一點質疑、多一點理性,當然也多一點包容,回到做為一個「人」的本善初心,我們期待的網路帶來的正面公民力量,的確會帶來社會不一樣的面貌。

比如在許多的社會運動中,我們就看到了許多不同於大眾媒體上的議題面向,並集結出運動的能量,例如這兩天由目宿媒體與和碩,找來林懷民、九把刀、許芳宜等人所拍攝的「友善台灣」影片,並在臉書上開設「善待在台每一人」專頁,就讓我們感受到台灣民間的溫暖,也看到數位科技的正面效果。回到媒體人員的角色,在社群的年代,記者的壓力來自如何回應於以秒更新的訊息更新,在快速與正確之間,我們的確是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從獵奇的角色,變成能替閱廳人過濾訊息,提供具觀點的編輯策展人。

順帶一提,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傳出將著手修改著作權法,對於境外侵權網站將透過網路服務提供(ISP)業者,以IP位址或DNS封鎖技術,讓國內網路使用者無法連上該網站,尊重智財是件重要的事,但在一個越來越無國界的年代中,大家不都聽過大禹治水的故事嗎? 採取這樣的鎖國封閉的作法,著實令人擔心,不只是因為從技術上來說,有太多方法可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狀況一定存在,更嚴重的是,一如早年的媒體管制,當政府今年認定說某網站侵權所以鎖它,明天自然也可能看不爽哪個網站說壞話,隨便羅織一個罪名,達到控管社會言論的一種手段,這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情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