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邦設計跨界創作「Baby Love」
漢邦設計跨界創作「Baby Love」
2006.04.01 | 技能

二○○五年十二月,巴黎著名的當代藝術中心東京宮(Palais de Tokyo)裡,一群群高中生和小學生坐在光鮮亮麗的旋轉咖啡杯中,身旁的娃娃唱著自己iPod播放器儲存的歌曲,音樂聲、碰撞聲、尖叫聲,打破美術館特有的寧靜。
在美術館玩旋轉咖啡杯?「我們希望探討人與音樂、人與科技互動的可能性,」在工業設計界頗有知名度的漢邦設計,在國立美術館及藝術家鄭淑麗的邀請下,參與這個名為「Baby Love」的數位藝術創作,營運總監楊博顯說,這是一次難得的跨國、跨界實驗。
「Baby Love」是一件數位互動裝置,由六個旋轉咖啡杯組成,每組咖啡杯內坐著一個真實比例的嬰兒模型。觀賞者從自己所攜帶的隨身數位音樂裝置(MP3隨身聽、筆記型電腦、甚至是手機)將音樂上傳到嬰兒模型內的電腦主機後,觀賞者坐在杯子內,利用控制把手決定杯子旋轉的速度及方向,一旦與其他觀賞者之間產生碰撞,原本存放在各自杯中的音樂檔案,會透過無線傳輸及混音技術,同時選取與儲存對方的音樂。
計畫的構想,源自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龍的作品(寄物櫃中的嬰兒)(Locker Baby),藝術家鄭淑麗希望藉此探討,人類如何分享彼此創意財產的議題。在國立美術館的支持下,組成一個包括工業設計、模型製作、機械設計、網路資料庫程式開發的龐大工作團隊。
楊博顯說,漢邦一方面熟悉生產流程及技術,對於設計語言也不陌生,很自然就成了這次計畫中重要的溝通角色。
製作前期,楊博顯與在巴黎的鄭淑麗及在日本的造形設計師,透過Skype電話完成嬰兒及杯子的基本造型。東華大學數位創意生活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大同大學機械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與新力電腦實驗室(Sony Computer Science Lab)則共同開發無線網路傳輸的數位音樂互動程式。橫跨日本、法國、台灣三地人才的互動,讓他們體會到,打破彼此競爭的心態,才能創造出色的產品。
「整個專案經費大概四百萬,絕對是賠錢的工作,但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經驗,」楊博顯笑說,光是電源供應器,就燒掉三十個;咖啡杯的把手,也因為每個人對力道的認知不同,造成短路現象,最後不得不取消手動變速,降低損害率,「我們學到一個新的課題:到底誰來決定產品的效能?」
如何在講求「感性體驗」美感與「理性精準」開發的不同世界中,找出平衡點也是挑戰。 「我們找下游製造商的時候,每個業者都說:「把規格告訴我就可以做」,氣得淑麗抱怨:「如果我會開規格,還需要你們的存在嗎?」楊博顯說,最讓團隊感慨的是,台灣有那麼好的資訊基礎,企業一直在講要創新、要做品牌,但對於原創概念卻是相當保守,不願放手嘗試,反而是一些小企業,態度顯得比較積極。
「藝術跟科技兩個領域太疏離,這個計畫算是成功地建立出一個可運作的平台模式,」國美館館長林正儀指出,透過藝術的觀察,不僅讓科技人設計手法更成熟,文化養分的注入,也帶來豐沛的想像能量,藝術家也藉由材料與解決的手段,讓創作概念可以更完整地呈現。 「我們常常在思考,工業設計師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楊博顯直言,近來台灣社會雖然愈來愈重視設計,但工業設計師多被定位為「不過就是畫圖的人」,反而讓獨立的工業設計公司經營愈發困難,「帶動創意的突破與落實,才是我們的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