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新創公司會遇到的糟糕錯誤決策
八個新創公司會遇到的糟糕錯誤決策
2013.07.20 | 科技

失敗往往是具破壞性的,但是管理者經歷錯誤決策之後,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以下來看青年創業家分享的錯誤決策,以及如何從中學習。

1. 自以為了解客戶所需(Lee McNiel/ReviewPush

我所犯的錯誤就是耗時開發一項沒有客戶喜歡的新功能,這項新功能可以讓客戶利用RSS功能取代電子郵件。不過,我很快地發現,其實我的客戶當中無人使用RSS閱讀器,這讓我非常訝異,而且新加入的新功能讓操作介面變得擁擠。

後來決定隱藏新功能,如果有人需要還是可以開放使用。現在,我們不會再耗費時間在沒有價值的功能開發上。

2. 錯估團隊能力(David Ehrenberg/Early Growth Financial Services

創業初期,我試著讓財務長擔任業務開發角色,並積極拓展自己的業務開發能力,並且想著若有專業團隊將會更有幫助。事實證明不然,財務長在財務方面的專業能力相當卓越,但他並不是個業務人才。

在此錯誤當中,我認知到:你無法指望團隊成員能扮演並不熟稔的角色,並負起責任。相反的,應該要以新方式發展業務。

3. 忽略市場變動(Jay Wu/Best Drug Rehabilitation

我犯過最嚴重的錯誤,就是無法適當評估市場。雖然針對某地區進行了市場評估,卻未考量變動情況進行調整;後來瞭解銷售下滑的原因,開始學習並思考新市場和客戶真正需要和不需要的商品。

這真的是最好的教訓: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可以一直瞭解市場。

4. 高估經驗,低估個人特質(John Berkowitz/Yodle

創業初期,我相信某位業內專家建議,從注重個人特質能力的人才招募重點,轉為以技能經驗為主,後來卻在公司內導致了資源浪費與文化負面影響,公司成長也因此放緩。

後來知曉在招募方面的問題,將兩方向結合,進行更好的人才招募流程。

5. 找來錯的人(Michael Costigan/Youth Leadership Specialist

這是一個相當常見的錯誤,你很難找到一位從未聘請「錯的人」的企業家。面試過程可以設定更多的模擬情境,觀看面試者處理這些情境的反應。

6. 撿便宜(Alexis Wolfer/The Beauty Bean

當第一次試著要設計網站,我選擇了省錢方式,找了一位相對便宜的設計師,真是大錯特錯!後來又重頭再來。努力省錢與找到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對新創公司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不過到頭來很有可能會讓你花更多的錢。

7. 根據過往經驗找人才(Ziver Birg/ZIVELO

我之前請了一位營運長,他曾帶領一家原先僅10位員工的公司,在八年內成為超過600位員工的企業;不過,我從中瞭解這並不能等同於我的公司也能有這樣的未來,此時花費較低薪資聘請適合此職位的人,會是更好的決定。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和公司共同成長的人,他會更具忠誠度。

8. 錯誤的合作夥伴(Andy Karuza/brandbuddee

當你開始創業,很自然地會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不過,我最終發現,最好還是靠自己(雖然我很幸運,一路上找到幾位很好的合作對象)。有時候讓其他人太容易加入,最後下場卻是讓自己頭痛得要命。

所以,在任何夥伴要加入之前,一定要好好評估,業務發展永遠是第一考量重點。

出自ReadWrite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