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全臺灣65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比率的11.15%,依據內政部2013年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即將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而臺北市目前正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的加乘效應,是人口結構轉型的巨大挑戰。被定義為城市中弱勢族群的年長者、兒童、行動不便者,正逐漸成長;而各種相關服務與產品需求,也越來越受重視。這些受照顧族群在臺北這座城市的需求和問題是什麼?而照顧者,無論是家人、父母、社福團體、相關產品與服務業者,又該有怎樣的行動和做法?
最好的設計是,從生活出發,然後再回到生活裡
臺北市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被定位成一場城市改造的運動。也就是說,透過公部門、設計師和市民的合作與參與,共同討論城市生活中的問題面貌,再以集體設計的思維和方式尋求最佳解決方案,一起「設計臺北」。因此在6/29世界工業設計日這天,臺北市文化局和Shopping Design雜誌共同舉辦的設計小聚活動,藉由推動「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議題,邀請民眾一同來瞭解「社會設計」概念,藉由討論、參與並引發行動,讓臺北對所有的市民都能變得更宜居。Design+OPEN!世界工業設計日特別場活動,以「行動吧!熱血城市設計家」為號召,宣告「民間參與友善環境設計」專案正式展開,活動中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分享從使用者立場出發,面對環境的挑戰與使用者問題的需求,來探討設計能夠提供的解決方式與創新服務。
設計師與民眾的共同參與,是城市得以不斷提升的關鍵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劉維公
我們想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友善,更適宜居住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在開場時感性的說
「爭取世界設計之都真的不只是單純想把臺北市變得更美,或是變得更好看,而是想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友善,更適宜居住。」劉維公更提到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熱血設計師投入,也就是這樣活絡的民間能量推動,讓設計師和民眾與日常生活議題更緊密結合,也變得非常有意義,而且勢在必行。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
我們一直很想讓大家知道,無論幾歲都還是可以有夢想
弘道基金會服務全省4,000多位長輩,舉辦各種如「不老騎士」、「不老棒球」、「仙角百老匯」等圓夢活動,參與的長輩多半是需要照護的弱勢獨居老人。基金會希望藉由不老夢想帶來的感動,呼籲社會重視「預防照顧」的觀念,也希望有更多設計師的關懷與參與,帶來更多銀髮宜居生活的創意。
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教授/林崇偉
不止設計一個程式,更是設計一個城市
「友善台北好餐廳APP」的開發團隊「众社會企業」相信「友善的城市,有善的人」。計畫主持人林崇偉更特別感謝了他們的「資料來源」—10位身障特派員,他們由被服務的角色轉而成通用設計顧問,有了新的社會產值;而設計團隊和服務對象的緊密合作,讓成品更能扣合需求,發揮功能,也因此屢獲各項科技創新與社會企業大獎的肯定。
多扶事業執行長/許佐夫
只以健康人為中心的社會,並不是健康的社會
多扶接送是臺灣第一家民間復康巴士服務提供者。執行長許佐夫說,真正體貼的服務不只是把身障朋友從A點帶到B點,而是真正以同理心與身障者互動。這補強了公營復康巴士僅著重緊急救難需求,提供更多弱勢者和其照護者於日常生活中所需,讓旅行、娛樂等生活需求變得可行,為照護需求者與其家屬創造生活中的便利與希望,改善生活品質。
Listening 福利請聽共同創辦人/陳柏儒
讓每個人在各自專長的地方貢獻一點,並且都由此受益
程式設計師陳伯儒本身是為聽障者,他從自身需求出發,發揮自己的專長來設計「友善程式」提供解決真正問題的資訊服務」,作品「福利請聽」係與台灣網路社群熱血設計師們的共同投入,貢獻私人時間合作運用資訊服務設計來針對社會福利相關問題進行創新,造福更多有需求的朋友。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
「通用設計」讓全齡生活多一個更有「意義」的選擇
騎臺灣第一台三輪哈雷機車的唐峰正,認為通用設計就是為幸福設計,生活中許多的挑戰和問題,可通過設計來修改。唐峰正說:通用設計的七大原則—公平、彈性使用、簡易、明顯的資訊、容錯、省力、適當的尺寸及空間,是每個設計者血液中必備的基因。同時通用設計還有更重要的價值在於,除了讓使用者內心發出微笑以外,更要讓使用者感受到「原來這個世界上有人愛我,比我愛自己還要多。」
--
關於友善環境,你可以跟我們一起做更多!
從7月起到11月的Design+設計小聚,以及8月後陸續展開的兩場「服務設計工作坊」、網路串聯等活動,將邀請更多跨領域的設計師與民眾,針對友善環境一起來設計、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樂活方案。當然,不只是關注,我們更歡迎大家挽起袖子、一起參與這創造「友善臺北」的幸福微革命。關於接下來的熱血行動,可以在facebook「Design Taipei Cheers!臺北邁向世界設計之都」粉絲團關注我們的最新資訊。
■ 臺北市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FB
■ 臺北市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