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耗資七十億 長江旁蓋醫院
明基耗資七十億 長江旁蓋醫院
2006.09.01 |

從上海出發,開了四個小時車,橫跨了南京市區後,終於在長江邊上,看到一棟矗立的高樓。大樓頂端巨大的「BenQ」招牌,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裡就是明基集團託管的「明基港口醫院」。
南京港口醫院原本隸屬於南京港務局,服務港務局的職工及其家屬,在經濟規模不足,醫療水準又低落的情形下,港口醫院過去十年來一直是慘淡經營,因此當明基集團提出願意託管的要求時,港務局也欣然應允。

投入三千萬台幣接管港口醫院

走進港口醫院,在陳舊的大樓外觀之下,令人意外的是,內部煥然一新的裝修。明亮的大廳、銘黃、薰衣草紫、以及草綠的柔和顏色,把醫院襯托得相當溫馨,和大陸醫院傳統的冰冷白牆大相逕庭,而這些改變,都是明基集團進駐之後才開始的。
從去年九月和南京港口集團簽署託管合約,明基已經投入了三千二百萬元台幣,主要用在建築物重整,以及新的電腦儀器設備上。現在沿著醫院一層層往上參觀,現代化的軟、硬體設施,跟台灣醫院的條件已經相去不遠了。
事實上,港口醫院只是個開始,明基集團真正的投資遠不止於此。
在南京的河西地區,明基醫院正在緊鑼密鼓地興建當中,預計明年九月完工,三千個病床的規模,將成為大陸最大的醫院,而四十公頃的面積也比林口長庚醫院大上三倍。
規模較小,有一千五百個病床的明基蘇州醫院也已經發包,下個月就要動工,粗略估計,光是這兩間醫院就要花掉七十多億元台幣,對於非醫療集團出身的明基,這麼大手筆的投資,讓業界人士無不目瞪口呆。
曾經擔任長庚醫院管理中心主任,並且協助設立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的陳貽善博士,目前是明基醫院的執行長,負責籌設南京和蘇州兩家醫院。他表示,明基興建醫院並非是為了營利,主要還是表現對員工的關懷和回饋社會,一圓明基執行長李焜耀的心願。
「二○○二年明基在蘇州召開經銷商大會,那天很多人吃壞肚子,送到蘇州醫院,當時李焜耀到醫院探望病人的時候嚇了一大跳,他沒想到大陸的醫療水準這麼落後,當時就下定決心要興建一所醫院,」陳貽善說出了這段明基興建醫院背後的小故事。
從正式託管到對外服務,只有不到六個月的時間,明基港口醫院的重建過程異常艱辛。除了必須在既有的架構下進行調整,對原有職工也必須概括承受。而港口醫院屬於非營利性質,每人一塊錢人民幣的掛號費,再加上三元的診療費,想要回本,根本就不可能。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明基決定接管這家醫院?

加強大陸醫護人員服務意識

「明基南京醫院對外營業還需要兩年,這段期間我們需要一個『練兵場』,」陳貽善表示,醫療業是高度文化導向的行業,人民就醫習慣很重要。明基集團過去沒有一個人接觸過醫療管理的工作,如果要累積這些經驗,「練習」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明基把港口醫院視為一個集訓中心,管理層和醫療職工必須先在這裡進行訓練,才能面對未來的明基南京醫院和蘇州醫院。
陳貽善指出,訓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善大陸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大陸醫生在臨床的醫療技術上跟台灣相差不大,從美國回來的『海歸』也很多,專業水準足夠,但服務的觀念還遠遠落後於台灣醫生,」陳貽善表示,南京港口醫院花了相當於本地醫生五倍的薪水,從台灣請了一位骨科大夫來坐診,就是為了起一個典範的作用,帶動本地醫生的服務觀念。
上海第一個台商醫院辰新醫院總裁張煥禎也抱持相同的看法,「台灣跟大陸醫生最大的差別就是服務態度。台灣的醫生問診很仔細,病患住院或出院都會一一回訪,這些都是大陸醫院所欠缺的。」
只不過,雖然台資醫院有舒適的環境、高效率的醫療流程,以及親切的服務,但是在價格方面,卻一點都討不了巧。舉例來說,上海辰新醫院的掛號費加診療費就要人民幣二百元,還不包含拿藥費用,相較於大陸本地醫院,掛號加診察只要十幾元人民幣就搞定,台資醫院的費用偏高,連台灣人都大呼吃不消,更別說收入偏低,又可以在公立醫院享有「社保」的大陸民眾。
「大陸醫生剛進醫院的薪水平均只有人民幣兩千元,但是我們要花二十倍的價錢才能請一個台籍醫師來,成本根本不能比,」張煥禎對此也有話說,他表示,大陸醫院長期以來「以藥養醫」,雖然掛號費很低廉,但是之後開的一大堆藥或是各種名目的檢驗,加總起來也未必便宜,而台商拿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藥回家,到底該不該吃,也是「霧煞煞」。

台資醫院成本高,差異化才有優勢

因此,台商醫院還是堅持以差異化服務做為自己的優勢。陳貽善表示,明基的南京和蘇州醫院都屬於營利性質醫院,在定價上會貼近大陸「三甲」醫院(編按:大陸醫院分三級,「三甲」為最高級,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的水平,也會針對金字塔頂端的客戶,提供特殊的VIP病房等服務。
目前相對於大陸本地大醫院的門庭若市,已經開業的台資醫院則顯得相當冷清,旺旺醫院執行長鄭文憲說,旺旺第一期投資就砸下七億元人民幣,整個院區花了快二十億元人民幣,但醫院開門營業之初,一天曾經只有十個病患,到現在才好不容易每天有五百個病例上門。其他如明基港口醫院、上海辰新醫院等,一天也就只有一、二百名病患。相對於醫院的大規模投入,回收顯得相當困難。
張煥禎表示,營業額高未必代表利潤高,辰新醫院一年的營業額一千多萬,在台灣只要兩個禮拜就有了,對於以大陸為主要對象的醫院來說,中國可能是很大的市場,但是對於台商醫院而言,未必如此。「台灣人都被健保寵壞了,收費三百元人民幣,很多台商就嫌貴,普通小病不來,大病又回台灣看,住院的也不多,這塊肥肉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正因如此,辰新醫院投資將近五年,直到去年才接近損益平衡點,預估真正完全回收則要十二年。
陳貽善也表示,醫療產業不像IT產品,今天推出一個殺手級產品,明天就能賺錢,他預計明基南京醫院可能要十年才能回收。而台灣當局的態度也是關鍵,「如果能夠通過法案,讓健保局跟大陸的台資醫院合作,病患在大陸可以拿健保IC卡直接刷,會有利我們爭取到更多台灣的客源,早日打平收支。」
雖然一路走來充滿艱辛,但是陳貽善一點也不悲觀,畢竟對明基來說,來大陸成立醫院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照顧在大陸打拚的集團子弟兵。
陳貽善回憶他第一次見李焜耀時,曾直言醫院不是短期之內就可以回收的行業,但是當時李焜耀只說了一句:「我不在乎。」清楚說明了許多台灣企業到大陸開設醫院的心態:如果能在服務員工的基礎上獲利,那是最好;不能的話,為提升大陸地區的醫療水準做出貢獻,也是企業所樂見的結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