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仁] 養豬還是養兒子?
[王志仁] 養豬還是養兒子?
2013.08.13 | 創業

台灣人不缺創業精神,缺的是把創業過程專業化。美式的創業思維會把「出路」和「退出機制」,在創業初始就想清楚。公司本身是一種商品,價格合適當然能出售,這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是一種回報。

台灣近幾年經濟景氣普通,大學畢業生又面臨22K魔咒,許多不甘於把人生主動權交給未知環境的年輕人,包含職場新鮮人和工作幾年的稍有經驗者,乾脆投入創業,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或市場有興趣的事,而不是現在老闆有興趣的事。

台灣的創業熱情一直都有。1999年《數位時代》創刊時,曾做一項調查,其中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有機會,你想自己創業當老闆嗎?」結果有80%的人回答「是」。經過交叉分析,發現沒有年齡、性別、學歷、所得和居住地差異。也就是說,走在路上的台灣人,10個有8個想自己當老闆,另外兩個可能是還沒開始想。隔年,重做一次調查,結果仍然不變。

台灣人不缺創業精神,缺的是把創業過程專業化。幾年前,我在矽谷遇到一位台灣創業家,或者稱為「連環創業家」更適合。他已開辦過幾家公司,有的已成功上市,有的在上市前就賣給別家公司。他有一段話相當經典:「老美是把公司當豬養,養肥了價格好就趕緊脫手;老中是把公司當兒子養,不管好壞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這兩種價值觀沒有高下之分,但更重要的,美式的創業思維會把「出路」和「退出機制」,在創業初始就想清楚。公司本身也是一種商品,價格合適當然也能出售,這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是一種回報。

也因為公司本身是一種商品,所以創業和集資的目的,就是讓這項商品本身的價值不斷提高。為此可能需要帶進更多人才,以補原始團隊的不足,而原始團隊也需釋出權力或股份,吸引能為公司增值的人進來。在「養豬」哲學下,這樣的事順理成章;甚至在市場還不成熟之下,透過購併或被購併,整合資源,把養分集中養大一隻豬,而不是讓一群瘦豬分著吃。

但是,在「養兒子」哲學下,一切正好相反。創業家必然得是經營者,任何想來分享權力或股份的,都可能被戴上「奪權」和「陰謀」的帽子。合併或購併更是困難,在合併過程中,究竟誰占大股?在購併過程中,沒有一方要作為消滅方,都想留下自己的公司名字和主導權。

創業如果不是為了千秋萬世,或傳子傳孫,回歸在商言商,許多事就會清楚。養豬和養兒子不是一刀切的非黑即白邏輯。事實上,老美也並非最會養豬,這方面冠軍是以色列人,他們創業的目的就是把公司賣掉,然後接著創業。但是以色列也感嘆老是為人作嫁,未能發展出全球500強企業。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所以我們需要做選擇」,這是經濟學教會我們的第一條。而創業就是重組資源的一個過程,目的是創造更大價值,並藉由過程達成自我實現,兼具經濟和非經濟目的。

[王志仁]《數位時代》總主筆。1994年進新聞業,從事財經、科技領域報導,曾與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英特爾創辦人安迪·葛洛夫等多位具全球影響力人物對話;多次受邀擔任思科、惠普和interbrand等外商企業論壇及年會主持人。

出自

【最後一週】第32場創業小聚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