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國創業】 殺價王楊濟成~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求最重要
【到中國創業】 殺價王楊濟成~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求最重要
2013.08.23 | 創業

作者殺價王創辦人楊濟成Jeff,於8/8-8/20北京、上海之行後,撰文分享「殺價王的創業冒險故事 北京、上海行後感」,提供台灣創業團隊參考。<數位時代>取得授權刊登。

充滿「活力」與「魔豆」

也許因為我自己在創業的緣故,在大陸這幾天,我每天都充滿著活力與動力。白天在外面都能看到很多機會,也能看到很多Business Model(以下簡稱魔豆)在這裡被驗證。

例如有次我注意到路邊有位大嬸坐在那,看起來也比我媽年輕沒幾歲而已,前面掛著「貼膜」二字,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貼膜的。我一開始就懷疑他會貼嗎? 在鐵道路邊旁,灰塵那麼多,他能貼好嗎? 每天能有這麼多手機給他貼嗎? 這樣能餬口嗎? 一連串的問題從我們腦海裡閃過。但是,當我正懷疑這個「魔豆」到底能不能做的時候,我往前又遇到相同「魔豆」被複製,再前面我又看到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的時候,我就不再懷疑了。我知道這裡一定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才會在沒幾步就看到多家相同的模式。這讓我想到以前很多人常質疑我們說:「你們的商業模式沒有門檻? 很容易被模仿! 那個誰誰誰做了你怎麼辦?」尤其這次來北京,我被問了不下十次。

所以我發現,不管你是做什麼的,要來中國的話,先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準備好。當你連這個題目都沒辦法回答的時候,表示你還不瞭解你所在的市場情況。更多讓我有感觸的「魔豆」還有販賣一卡通、發DM海報、賣優酪乳、三輪計程車、798文創、拜孔子……等等等,反正到處充滿「活力」與「魔豆」。只要用心看,你會發現他們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小「魔豆」,卻能創造出來大商機,彷佛就是充滿了神奇魔力豆子似的,結果會讓我們意想不到。

另外,我發現大陸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要滿足消費者。有天,我在搭地鐵時看到一家名為「酒仙網」的廣告。對於它們提出來的三個誘因「絕對保真」、「2折起售」、「破了我來賠」,有點驚訝。因為,在我們的認知,「真假」可能不需要保證,假的本來就不會賣,「破了我來賠」更是有趣。這都能當作宣傳的要求?要是叫我們想,我們絕對想不出來這種文案。我多次跟我們在北京的朋友說我很羡慕你們在這樣的一個充滿活力跟機會的北京。

你今天「打飛機」了沒****?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發生在8月9日下午,也就是我們參加的第一場發表會。這是創業影院與活動行(台灣名為活動通)在中國國科院圖書館舉辦的臺灣TMT對接會,主持人楊海濤先生在介紹完我們團隊的時候問說:「你們今天搭飛機了沒?」 我當時腦袋想的是「搭飛機」? 大家都是「昨天」搭飛機來的,不是「今天」才搭飛機來的。這時我們臺灣這幾個團隊的創辦人沒人舉手。還沒回過神,主持人就說:「打飛機是微信裡的一個社群遊戲。這個遊戲現在在中國很火。你們都不知道,代表你們根本還不瞭解大陸市場。」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去深入瞭解市場;要瞭解市場,你一定要親自接近市場。

這場發表會讓我學到很多,戈壁創投童總、全球移動遊戲聯盟宋總、高通無線 Ruby 現場給我很多的建議、鼓勵與支持。感謝現場所有投票給我們的創投先進朋友們讓我們拿到大會頒發「最佳投資價值獎」之一。

與本地的公司合作不要單打獨鬥

我一直記得創業邦CEO南立新說的:「若要進入大陸市場,最需要做的是跟本地的公司合作,不要單打獨鬥。」因此這趟北京、上海行,我們特別安排去北京一家做「數位電視」的上市集團總公司拜訪、洽談合作事宜。我們談了2個多小時從服務介紹、公司介紹到後來合作方式,雙方相談盛歡,彼此也都認為若能合作成功,必為會彼此的客戶帶來利益。會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高層一致希望,要我們「標牛」。沒錯! 就是要我們標活生生的牛。他們說若能5塊錢買到一頭牛,那他們的客戶一定會愛死殺價王。當下我跟Joanne傻眼,我訝異的說 :「啊? 標牛 ?」。他們才跟我們解釋,因為他們的客戶多是在三、四線城市的農民。若能標「牛」,會非常非常吸引他們。 

不用帶「項目」過去,把你的「心」帶過來就好

這趟旅程都還沒結束,就有台灣的朋友私下問我:「我的案子到大陸去做你認為可以嗎?」「我的案子需要做什麼改進?」「那裡的VC很多,錢好拿嗎?」我告訴他這裡有很多創業資源,有創業咖啡廳、有各式各樣的孵化器,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創投、私募….根本就不缺錢。有多到你參加不完的發表活動。我想說的是「不管你到哪個城市,我個人認為,到中國大陸來你根本不用帶任何的案子來,把你的心帶過來就好了。來了你的很多問題就會自然找到答案了。

 

 

 

【第32場創業小聚】
8月28日(週三) 19:00-21:00在北科大第三演講廳。邀請Niceday生活x旅遊嚴寬行Frank、TOMOFUN張友辰Victor、LND劉庭瑋David、Reach Network蔡典煜Daniel、Driving Curve黃大霖Tim、CHOCOLABS共同創辦人劉于遜David分享創新應用,及新加坡祥峰投資控股集團章慶誠Jeff,暢談東南亞環境與市場狀況。詳見活動網頁。 

延伸閱讀>>數位時代8月號《卡位新興亞洲》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精采內容詳見雜誌目錄。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