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鍵盤細菌多,4招教你快速清潔
電腦鍵盤細菌多,4招教你快速清潔
2013.08.28 | 科技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的研究調查報告顯示,辦公室桌面容納的細菌含量平均是馬桶細菌的400倍之多。日前來自北京一家生物科技研發中心,則分別對電腦鍵盤、運動鞋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使用半年多的電腦鍵盤滋生的細菌數每平方釐米為91萬個,比穿了半年球鞋每平方釐米滋生的14000個細菌數要高出65倍。事實上,日常生活經常接觸使用到的電腦鍵盤,因藏有縫隙容易滋生細菌病毒,不但成為細菌滋生溫床,雙手長時間使用細菌污染嚴重的鍵盤,也很容易經由鍵盤接觸的媒介關係,引發俗稱「紅眼症」的結膜炎,造成眼睛不適的症狀。 

因此,長時間使用電腦,除了要適時讓眼睛休息之外,也必須定期養成清潔鍵盤的習慣。 

![](http://www.app01.com.tw/upload_img/images/20130827111816-246.jpg)
 

清潔鍵盤妙招一、棉花棒

建議最好每兩週固定清潔一次鍵盤,清潔時可用酒精棉片、或是抹布沾取酒精擦拭消毒,除了擦拭鍵盤表面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隱藏堆積在鍵盤按鍵底下的灰塵細屑給清理乾淨。針對鍵盤按鍵間的細縫,可用棉花棒沾取酒精擦拭;   

清潔鍵盤妙招二、名片或迴紋針 膠帶反黏

用膠帶反黏在名片正反兩面的邊緣、或是迴紋針的邊緣,接著就用名片或迴紋針在鍵盤間縫來回刷刷刷,就可以幫鍵盤快速清理乾淨囉。不用膠帶,也可改用雙面膠的方式。

![](http://www.app01.com.tw/upload_img/images/20130826200212-529.jpg)

清潔鍵盤妙招三、吹風機

可用吹風機對準鍵盤縫隙吹,再將鍵盤翻轉搖晃拍打。 

清潔鍵盤妙招四、面膜+牙籤

將平常敷過使用的面膜晾乾折疊好存放,要清潔時取出,用牙籤夾著半濕的面膜擦拭鍵盤。 

當鍵盤清潔完後,一定要記得勤洗手、擦拭桌面!

轉自APP01/爆小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