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管理者的五個領導優勢
內向管理者的五個領導優勢
2013.09.03 |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外向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尤其在商業社會中。如果你更願意向別人敞開自己,你也會相應地擁有更多的機會。

對於創業者而言,如果你是內向者,就更為困難。因為你需要不斷接觸和抓住一切機會來推銷你自己和你的公司,條件就是性格外向。另外,你又是老闆,所以無論你是否想這樣,你必須讓你的生活或多或少的公開化。

即便如此,你能學習讓你對獨處的愛,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來助力與你。 《內向的領導者》的作者Jennifer Kahnweiler在書中提供了幾個有幫助的技巧,對於內向者如何使用他們與眾不同的優勢來讓他們勝出。

1、用獨處的時間思考戰略

你渴望遠離眾人的時間是有用的,如果你用這個時間來“成為更有自知之明,以及更清楚其他人的位置和動機,”Jennifer Kahnweiler認為做這個的一個方法是用時間來更深入地思考其他人來自哪裡,他們潛在的動機是什麼,以及你如何影響他們或者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目標。

2、使用一對一的對話力量

對於他們內向者嚇人的大會議,不是僅僅能讓事情完成的地方。一般而言,他們不是最佳地方。根據Jennifer Kahnweiler,“那些不是發生在一大群人中,而是遠離工廠,或者會議室之外的討論是更有效的。”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你,而且增家舒適程度,也能“解決問題,消解衝突,詢問你要什麼。”考慮把重點放在更小型的談話上,這種談話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力量。

3、注意其他“安靜的有影響力的人”是誰

當人們在不斷地說,或者處於談話的中心時,很容易會錯過那些徘徊在邊緣的安靜的有影響力的人。這也是內向人在其中的優勢。用你的高度成熟的觀察技能去發現那些,不是說的最大聲的,但是是那些“激發新想法,創建變化和挑戰其他人的”的人。 Jennifer Kahnweiler認為這些人往往會有一些對於你的企業而言,最有趣的,成熟的想法和看法。

4、確認你想改變什麼

另一個花時間在觀察上的益處是能確定,什麼是真正阻止你的。 Kahnweiler的一個客戶認識到他需要改變其他看他的方式,所以他從演員能力血虛技巧。 “一天之內,他放慢他的呼吸,提高聲調,增加眼睛與他人的接觸。”Kahnweiler認為他的做法可以幫助人們把他看做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強有力的貢獻者。”

5 、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交網絡

今天你的物理存在只是你作為領導品牌的一部分。內向者可以更加自然地採用社會化媒體,在那裡,其他人了解你和你在意分享的一樣。建立一種健康的在線狀態“也能幫助你實現那種,就本人而言很難獲得的曝光率。”Kahnweiler總結說,在微博上,畢竟沒有人在意是否你 ​​在幾個話以後,就舌頭髮緊。你只是需要將140個字符繼續下去。

我不知道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但是我們的性格很多是天生的,在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特點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