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銓以研發深度贏得客戶
欣銓以研發深度贏得客戶
2006.04.15 | 科技

七年前,黯然告別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的前世界先進總經理盧志遠,帶著旗下測試工程處長秦曉隆等一批菁英,毅然決定自己創業,成立欣銓科技。七年後,欣詮更與銀行簽訂二十億新台幣的聯貸案,用在機台的擴張上,欣銓已站上前所未有的制高點。
「我們現在已是台灣最大十二吋晶圓測試廠了!」欣銓董事長盧志遠透露,今年欣銓市場占有率將挑戰三○%。他進一步強調,這行是「高資本投資」(Heavy Capital Investment)的產業,「第一次投資沒有五十億新台幣,就不要想進來。」
現在的盧志遠,也不再是那個只會談DRAM技術的工程師了。當年從美國回來、就直接參與「世界先進」籌備及營運的盧志遠,雖然準備在DRAM領域大展身手,但因世界先進一直未達經濟規模,即使連續由台積電調派曾繁城、蔡力行接掌總座,也未見起色。

看好晶圓測試的成長商機

因此,在盧志遠的「主動建議」下,當時擔任世界先進董事長的張忠謀,做出「壯士斷腕」的決定,開始讓世界先進嘗試轉為晶圓代工,也開始與台灣自立發展DRAM的夢想漸行漸遠。但另一方面,過去一向專注在DRAM戰場的盧志遠,在與認識二十年的老戰友、世界先進測試工程處長秦曉隆討論後,兩個人都看到一個商機:未來半導體廠的投資規模愈來愈大,在彼此激烈競爭下,這些廠商都會將投資重心放在晶圓生產,同時會縮小自家工廠裡後端測試的規模。
盧志遠表示,雖然後端測試不是晶圓廠的核心,但這塊投資卻占了二○%,如果以一千億新台幣的設備採購來看,就有二百億要用在這裡,「以現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如果前端製程少花二百億,是會致命的,」盧志遠從代工者的角度再一次確認商機。
以台積電一個月生產五十到六十萬片晶圓來說,過去自製與委外的比例為四比六,在加速擴充九○奈米以下的高階產能後,不論是八吋或是十二吋的晶圓測試外包比重都逐漸上升。依業界推算,台積電釋出的晶圓測試訂單,雖然五成是客戶自行下單,但另外五成卻是台積電自己決定,而這自行決定的五成中,又有五成會外包給測試廠商。同樣的,國外IDM(整合元件製造廠)也在找尋委外測試的合作對象,「未來晶圓測試市場,只會快速膨脹,不會萎縮。」

資金雄厚足以對抗不景氣

當時,欣銓只打算募集十億新台幣創業,但沒想到半導體景氣逐漸回春,加上盧志遠與秦曉隆為首的技術團隊,實力也有口碑,因此吸引而來的半導體業及創投金主多於預期,包括旺宏、華泰、鈺創、寶成工業、宏泰電工、交銀、創新工業等,共募集了十七億五千萬新台幣。二○○一年十月,欣銓正式成立後的隔年,又增資二億五千萬新台幣,以當時一家剛成立的半導體測試廠而言,二十億的資本額,的確「把口袋挖得很深」。
過去,封測產業進入門檻低,買來測試機台就可以開始接單,使得台灣封裝測試廠到處林立,在二○○○年極盛時期,台灣封測廠商合計高達三十多家,並且為創造規模、拉大差距,一線大廠一年動輒砸下百億新台幣擴產,二線也有三十到五十億,毫不手軟。但是突如其來的景氣反轉,卻讓這些廠商身受重傷,很多人都得關門大吉,「還好我們的口袋深一點,可以撐到下一個春天來,」盧志遠打趣地說。
除了口袋深,足以躲過景氣低潮外,秦曉隆帶領的技術團隊,更是欣銓穩定前進的關鍵。德州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碩士畢業的秦曉隆,在美國電信電報(AT&T)、德儀(TI)工作時,就投入測試軟體開發,經驗超過二十年,加上執行副總張季明、市場行銷副總丁振毅等人,都是前世界先進後段測試的大將,「他們的核心團隊,是台灣晶圓測試技術最好的一批,」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蕭傳議表示。

客戶刁難使用老舊機器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鴻海擁有四流的人才、三流的管理、二流的設備、一流的客戶,「我們的策略也是如此,」不要求客戶多的盧志遠回憶,欣銓剛成立時,潔淨室還沒有完工,德儀就派人到位在湖口的總部參觀。三個月後,德儀為測試欣銓的實力,就給了個小生意,並「刁難地」指定要用位在德儀新加坡工廠裡的十台機器。「一運來台灣,我們都傻眼,因為這些骨董機器,年紀比我們工程師還大,」盧志遠苦笑著說:「就像以前空軍用的F104戰機,很多零件根本買不到,只能靠著拆零件,勉強維持七、八台運作。」 雖然三天後,欣銓順利通過考驗,但德儀並沒有就此放心,還是抱持著試驗心態,只願意給些小額訂單。盧志遠表示,雖然訂單不大,但是作業程序卻一樣都不少,除要求每兩、三天就要開電話會議外,每天報告進度的Email更是不計其數,「我知道他們在考驗,所以一開始,所有Email出去前,秦總都要看過,一封封檢查文法,」他強調:「不這樣磨合,生意根本拉不到。」考驗維持兩年,欣銓終於拿到德儀的長期訂單,也是單一最大客戶,占欣銓整體營收比重的四五%。
二○○五年欣銓又買下宏碁集團僅存的封測廠宏發,取得三十多台偵測機後,產能和服務客戶的競爭力更是強大,當其他新進測試廠商的老闆們,每天都得在產能利用率與燒錢擴廠之間來回掙扎,欣銓已經先找到一塊築有高城牆的甜美之地了。

欣銓(3264) 董事長︰盧志遠 成立時間:1999年 資本額:35.1億(新台幣) 總市值:130億(新台幣,截至2006/04/7) 2005年營業額:24.9億(新台幣) 2005年每股盈餘:2.49(新台幣) 總部所在地:台灣新竹 總部所在地:台灣新竹 近年大事紀:2000年達到損益兩平/2005年1月以16元上櫃/2006年獲得德州儀器頒發的優良供應商獎,全台灣唯一進榜/2006年與交通銀行等6家銀行簽訂6年期、授信額度20億新台幣的聯貸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