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果從成立以來,雖然與許多國際品牌客戶及流行產業合作,卻也讓許多本土傳統產業覺得橙果高不可攀。
最近一個傳統產業經理對橙果的行銷與業務人員,說了句讓人得閉門思過的話:「橙果對我們來說,就像天上飛的鳥,如果你們願意了解我們,我們可以討論合作的可能。」
為了廠商的一句話,我們行銷團隊花了一整個禮拜的時間分析產業競爭與消費者行為,通路與店舖實地調查更是一個都不敢漏。到了簡報的日子,我更包了兩輛車塞進一群重要幹部,到那裡才發現陪審團的人馬更是誇張:董事長與各子公司的頭頭,加上橙果的人,差點把大會議室擠爆。這次的經驗讓人見識到台灣傳統產業的熱情與對設計的渴望。
這個廠商過去找過台灣設計公司合作,只是他們運氣不好,遇到的兩個設計公司不願意或沒有多餘人力和能力了解產業與市場。到最後,美輪美奐又天馬行空的設計,無法感動天天在打市場肉搏戰、價格割喉戰的客戶。
這些經驗讓橙果了解,台灣的設計產業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儘管所有媒體都報導設計加上品牌是台灣競爭力的唯一出路。學者與媒體講的那麼好聽是一回事,產業要如何努力又是一回事。
這個禮拜我正戰戰兢兢地為了一場小型的研討會做準備,參加者是台灣自行車中心衛星體系發起的A-Team(台灣自行車產業為了因應少量多樣零配件和降低庫存的跨公司合作計畫)所有廠商,內容是談品牌、市場與設計的結合。
橙果對於腳踏車的了解幾乎全來自於過去一年與捷安特教學相長的合作,學到台灣與中國的腳踏車生產經驗,也對歐、美、日市場進行許多分析,但是A-Team聯盟的廠商不只是台灣兩大全球自行車品牌,更多的是努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零件廠商。
為了這些零件廠準備資料,讓我與橙果行銷團隊困頓到晚上睡不著覺。過去十年台灣資訊電子廠商繞著Intel、微軟與戴爾形成一個又一個中衛體系,傑出如Acer或Asus在為國際大廠服務後,用累積的技術結合設計能力創立了自有品牌,但是更多的廠商成了學者口中的「無印良品」與「保二總隊」(為毛利率2%奮鬥的公司)!所以我思考的是,設計該如何與傳統產業的市場結合?零件廠商在落實價值鏈價值極大的同時,又如何能結合設計來創造自己的品牌價值?如果我們能在A-Team的研討會中解決這個難題,那麼橙果在台灣本土廠商眼中,就不會只是一隻「天上飛的鳥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