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在網路科技的發展道路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茲,打造Facebook社交網絡的馬克佐克伯,以及做搜尋演算法創建Google的佩吉和布林,這些網路公司都是由工程師創立的。他們解決了很多難題,也因為深知工程師的重要性,所以公司不免充滿了濃郁的工程師文化。甚至專門為工程師成立研究院、實驗室,研究一些未來的科技,如Google X,微軟研究院等,對科技的發展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工程師文化具體到某個公司,某個產品,在產品體現上,有很多不利影響。比如在產品的命名上會很技術化,產品的文案會很專業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品的商業化。這也難怪老羅(指中國槌子科技創辦人羅永浩)打著「情懷」的口號來做手機。那麼,工程師文化都有哪些體現呢?為什麼產品需要人文情懷?
iPhone 5s 發布之後,除了64位的A7處理器和指紋識別 Touch ID 引起關注外,還有協同處理器M7同樣引起關注和熱議。沒有多說M7具體的技術細節,蘋果很簡單的向大家普及了一個概念:M7是一個協同處理器,統一管理你的GPS、指南針、陀螺儀等傳感器,不需要佔用CPU很多資源,從而讓你一直開著各種傳感器也不會耗費很多電。通過功能上的描述,以及簡單的代號,讓大家看到M7便知道它是做什麼的,有什麼效果。
在Android陣營中也有類似的協同處理器,被稱作Sensor Hub。名字雖然正確,但是不利於傳播,也不利於用戶的理解。對科技發燒友來說,看到Sensor Hub可能通過自己的認知和搜尋,會了解到其具體功能。但是對普通用戶,M7和Sensor Hub,哪個更容易留下印象。正如當年英特爾從386到486,而在本應586的時候改叫奔騰處理器一樣,將晶體管數量這樣的命名標準拋棄,用子品牌來區別差異性。對於技術細節,一般用戶並沒有那麼多興趣去了解。

工程師思維來為產品命名
很久之前,微軟有個作業系統Windows CE,好在這個概念並沒有在大眾中廣泛傳播,但是仍然有不少的產品在宣傳的時候打出這樣的文案「基於Win CE作業系統」。微軟對「CE」的解釋是「CE」不具任何意義,只暗示Windows CE的「精簡(Compact)、連接性(Connectable)、兼容性(Compatible),以及工作夥伴(Companion)」等等的設計理念。Win CE被消滅之後,Surface在命名上光榮的接過了「CE」的大旗,在微軟推出自家平板 Surface 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宣傳Surface RT。而後發布了Surface Pro,對於Pro來說,用戶能夠有一定的初始印象——專業版的平板。而「RT」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從第一印象中很難知道代表什麼意思。經過自己手動搜尋「RT」,才知道代表的是「Runtime」的意思,即Windows Runtime Library(執行期函式庫)。在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執行期函式庫是一種被編譯器用來實現編程語言內置函數,以提供該語言程序運行時(執行)支持的一種特殊的電腦程式庫。得到這麼一大串不太懂的解釋,是不是有如下的表情:

把工程師的專業術語用在產品命名中,對於產品的傳播和理解都提高了一定的門檻。微軟這麼多年,在產品的命名上都仍然保持著工程師文化的「優良」風格。不過傳言微軟在第二代Surface中將取消「RT」,直接用Surface來代替,「Pro」版仍然是Surface Pro。在產品的命名上,微軟終於開竅了一點。
工程師思維來做產品文案
在大約5個月前,「WP8主流支持將在2014年7月結束」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喧嘩,部分WP用戶甚至對微軟產生怨言。這主要是用戶對微軟系統生命週期的誤解導致的。按照微軟的政策,生命週期結束後,如果有系統版本升級,則主流支持還會自動延長固定期限。對於Windows Phone系統來說,其生命週期為18個月。如果在將來幾個月內,微軟推出了Windows Phone 8.5或Windows Phone 9,則原先的WP 8用戶,就可以再獲得18個月的主流支持。用戶不必擔心,屆時微軟會向你的手機推送一個升級包,讓系統生命週期延續下去。也就是說生命週期結束後並不一定沒有系統更新,還會有下一個週期。

這真是一個糟糕的文案,把系統版本升級都搞這麼複雜,「技術支持生命週期」這種讓普通用戶一頭霧水的名詞都能放出來,也難怪大家對微軟有誤解,沒有用戶想聽這麼不人性化的解釋。在被WP 7.8坑過之後,這樣的消息再一次打擊了用戶對WP的信心。在產品文案上,微軟繼續發揚著工程師的優良傳統。
工程師思維來決定設計
工程師文化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命名、文案,有時會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曾經Google用統計數據的方法,觀察用戶哪種顏色會讓用戶產生更多的點擊,來決定配色方案。因為對數據如此相信,Google的第一位視覺設計師Douglas bowman 憤然離職。作為一個設計師,覺得審美都要靠數據決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公司需要更多的工程師,但也要有更多的人文元素,最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工程師文化在某些商業上的侷限性。
科技的推動離不開工程師的力量,具體到工程師個人,也有很多兼具人文和科技的工程師。但目前來說,公司有濃郁的工程師文化在商業上難免會有一些影響,工程師思維在產品的命名和文案上並不能貼合大眾的需求,產品是需要被廣泛傳播的,而不是用技術語言來顯示專業性。
儘管「情懷」這個詞即將被毀掉,但「情懷」確實是有市場的。怎麼讓消費者直觀簡潔的記住你的產品,記住你的特點,而不是記得你的處理器核心數、內存容量,畢竟只有很少一部分發燒友才會記得各種參數,忘記參數是要讓消費者忘記參數,看到技術背後能給用戶帶來哪些使用體驗上的提升。
這些大公司都被工程師文化所毒害,想想你的產品命名和文案,是不是看起來也有股濃郁的Programming Style?
出自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