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大媒體的金權遊戲》:媒體會上癮,宛如上帝操控全世界!
【書介】《大媒體的金權遊戲》:媒體會上癮,宛如上帝操控全世界!
2013.12.13 | 人物

你覺得什麼是「真相」?眼見為憑嗎?

真與假,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辨證。記得從前上新聞學時,教授們都告誡學生將來當新聞記者一定要稟持著「客觀中立」平衡報導。結果,畢業到了報社,大部分的記者就會發現,報社都有其基本立場與商業利益考量,所以,很難「客觀中立」。

所以,我們所知、所見的訊息,都是「真實」的嗎?當「腳尾飯」新聞被發現是一齣自導自演的造假新聞,或者求職博覽會的假求職事件等,新聞媒體越來越像被安排好有劇本的戲碼,那麼我們真的看到世界的「真相」了嗎?

在朗諾.貝提格(Ronald V. Bettig)、琴.琳.霍爾(Jeanne Lynn Hall)所著的這本 在導論就直接點出:「回顧整個二十世紀,所謂的「真實」是被大眾媒體所定義……媒體取代了家庭、同儕、宗教,成為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事件與經驗的參照來源。」

兩位作者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傳播學院的教授們,這雖然是一本像傳播學術的書籍,可是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還告訴你許多媒體集團的「另一面」。

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迪士尼,它是全世界兒童與成人天真幻夢的來源。但是,迪士尼卡通所有產製的背後,往往只為了維護政治與商業利益。書中指出,2009年上映的《公主與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是迪士尼從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非裔公主為主角的電影。而這部電影的推出完全是基於市場經濟的考量,為了開發尚未打入的非裔青少女市場,並非是種族多元性的包容意涵。

迪士尼更是想發設法要悍衛自己智慧財產權,利用自己在美國國會的政治權利,迅速通過了「索尼.波諾著作權延長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Extension Act),讓這隻從1982年就誕生的米老鼠卡通人物圖象,原本應在2003年就釋放到公領域供眾人自由取用,卻因「米老鼠版權延長法案」(Mickey Mouse Extension Act),讓著作權的保護期又往後延長了20年。

其實智財權設定有效期限,就是為了促進智識與藝術創造力的發展,因此,作者指出:「版權限制是一種對創造力的扼殺,而不是滋養。」然而,迪士尼為了商業利益考量,仍不惜以自己政治勢力通過立法。

不只電影公司如此,大型媒體集團更是利用媒體的權利與影響力,來鞏固或深植其既有的政治立場。

書中舉例,在2003年時,福斯媒體集團更要求旗下175家報紙都要以「支持出兵」的角度來撰寫新聞,以主戰方的意識型態去影響民眾。作者認為,在所有龐大媒體集團(無論電視、新聞報紙、電影、音樂)的背後,都「包藏著這個媒體巨獸成員更巨大的意識形態影響力。」

其實短短篇幅真的不足以介紹 這本書所蘊藏的豐富媒體發展與如何操作世界的精采。

與其說這是一本談論媒體之書,倒不如說它闡述了媒體、政府、企業、教育之間的彼此的關聯性,如何交互串接、以及他們如何影響著我們所思、所見、甚至型塑世界觀。

當我們力圖探求「真相」的同時,我也在這本書中驚訝的發現,其實,媒體一開始的存在,就不是為了公平正義與真相而來。作者透過歷史脈絡解析,隨著資本主義與現代印刷媒體的發展,新聞業最早是十五世紀末在義大利為了服務商人與資本家提供市場情報與政治情勢,這為印刷業者提供可觀的收入,所以就開展出服務政商菁英的新聞行業。

然而,所謂的新聞「客觀」報導,其實是在美聯社成立後才發展出來的,但當時也並非為了客觀公正的目的。美聯社當初設立是為了要幫助不同報紙蒐集新聞,但因各報立場不同,因此美聯社要求媒體成員需保持客觀報導立場,才能讓蒐集到的新聞被各報接受。

媒體的定義與作用,在歷史變革中不斷翻轉。尤其網路發展,何謂媒體?人人皆可發聲、人人皆能傳播,也顛覆了傳統媒體的生態。即便如此,大型媒體集團仍持續企圖以垂直與水平方式整併,形成更巨大的媒體托拉斯來宰制閱聽眾。這本書就是在解密這些「大媒體」如何在政經互串之下,深入影響全世界。

作者在書末感慨的說:「資本主義則將資訊與文化變成商品,變成在市場中被買賣的產品,而不是被用來啟發或挑戰既有現狀的共享知識。它拒絕給予人民創造歷史的權力,也妨害了這個最真實而基本的概念。」

要揭開「真相」前,你得先來讀這本書!

(作者薛怡青,曾擔任科技媒體記者,現為Readmoo特約作者。)

立即試讀: 詳細資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在詐騙與帳號仿冒層出不窮的數位環境中,企業的「可信身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24 台灣網路報告》指出,近三個月內有 64.8% 的台灣民眾曾接觸詐騙訊息,其中 3.56% 實際受騙造成財損;警政署「165 打詐儀表板」統計亦顯示,2025 年詐騙財損金額已突破新台幣 706億元,其中多數案件是透過社群媒體與通訊平台進行。這些開放式平台雖然便利了即時互動,但匿名性與訊息傳播的速度,也讓詐騙訊息更容易偽裝成真實資訊,削弱了大眾對整體線上溝通環境的信任。

這樣的風險並不僅限於個人使用者。TWNIC執行長余若凡指出,當企業選擇以社群平台作為主要對外窗口時,也會受到同樣的信任影響。一旦消費者對平台環境產生疑慮,即使企業本身並無不當行為,品牌的可信度仍可能受到波及。若再發生帳號被駭、被仿冒或遭停權的情況,顧客更難以分辨官方與假冒來源,企業多年累積的信任與流量可能在短時間內流失。

中小企業網站現況:有門面卻留不住客人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也指出,多數中小企業雖已踏入數位轉型,但網站建置往往只是「靜態海報型」,缺乏會員、金流或互動功能。他以形象比喻提到,域名是門牌、虛擬主機是房子、網站內容是軟裝。沒有門牌,就像住在別人的房子,隨時可能被趕走;有了門牌與房子,才有可能好好布置與經營。他強調,若企業長期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就等於在替平台打工,不僅需承受高額抽成,也受限於演算法與帳號規則,一旦被封鎖或降觸及,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留下。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提醒,企業若僅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等於長期在替平台打工。平台不僅抽成高,還掌握演算法規則與顧客數據,企業一旦被降觸及或封鎖帳號,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留下。這樣的結構,讓許多中小企業在數位時代仍然難以累積自有數據,更無法建立長期品牌資產。「我們常看到企業抱怨平台廣告費高漲、成效卻逐年下降,但卻忽略了最基礎的一件事:沒有自己的域名,等於沒有真正的數位身分。」林原直言,中小企業要邁向數位獨立,第一步就是註冊屬於自己的專屬域名。

拒當數位無殼蝸牛,從.tw開始

為協助中小企業從根本建立「可信身分」,TWNIC作為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不僅負責 .tw 與 .台灣 頂級域名的管理,也肩負推動台灣整體數位信任生態的責任。TWNIC從三個面向推動相關工作:

  • 政策面 :持續優化域名註冊流程與推廣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導入門檻;
  • 教育面 :辦理講座與工作坊,提升企業主對於數位域名資產管理與資安防護的認識;
  • 合作面 :與受理註冊機構及產業夥伴合作,協助企業從註冊、建站到驗證,建立完整的一站式服務。

在具體措施上,TWNIC近期推出「52168.tw」專案,針對 112 年 1 月 1 日後完成登記的公司行號,提供一年期免費域名申請優惠,鼓勵企業註冊專屬域名、打造獨立品牌門面。同時,也推行「綠色域名認證」制度,企業通過註冊人身份驗證後,其 WHOIS 資料將標示「已通過.tw綠色域名認證」,象徵資訊真實、完整且可信,猶如掛上一面值得信賴的門牌。此外,TWNIC亦提供 Registry Lock 與 DNSSEC 等安全機制,協助企業以低成本強化資安防護與品牌保護,逐步建立穩固的數位基礎。

52168活動網站
圖/ 52168活動網站

余若凡強調,唯有當企業擁有唯一、可驗證的數位門牌,台灣整體的數位信任基礎才能真正穩固。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與跨平台資訊流高度重疊的時代,企業若要在搜尋與推薦機制中被正確辨識,擁有清楚的官方域名將是最基本的條件。域名不僅是連結網站的網址,更是品牌在數位空間中的憑證與信任標識。

同時余若凡也呼籲,中小企業不應將品牌的未來寄託於他人平台,而應主動建立自有域名與網站。這不只是為品牌架起一道防線,更是為台灣的網路生態奠定可信任的基礎,讓每一次點擊都能源於信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