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14臺灣ICT市場十大趨勢預測,巨量資料持續發燒
IDC~2014臺灣ICT市場十大趨勢預測,巨量資料持續發燒

雖然受到全球及台灣經濟景氣影響,台灣2013年ICT(資通訊) 市場仍成長2.6%,預估市場總值達六千三百七十億台幣。其中電信服務市場成長最高,且維持超過五成的佔有率。展望2014年,IDC台灣研究副總監江芳韻表示 :「雖然企業仍將增加IT預算,但市場與技術的快速變動迫使企業在IT規劃上須更策略性聚焦。預計台灣ICT市場成長達2.4%,相較2013年略為下滑」。預計台灣ICT市場成長達2.4%,而2014年市場將受到下列十大趨勢影響:

(1)智慧城市應用將帶動物聯網蓬勃發展

隨著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的頒布,以及國內外軟體、硬體與服務廠商積極進入台灣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相關市場,台灣產官學界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愈加提高,並且開始進行系列實作。包括智慧綠色城市,智慧辦公室、以及智慧製造等都將是明年度發展重心。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市場的興起,除了吸引許多非傳統資訊服務廠商加入該市場,也促發其與資訊服務廠商以策略聯盟等方式研發、推出更多元的產業應用方案。IDC預估台灣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從2013年的一億四千八百萬美金增長到2017年的兩億九千萬美金,年複合成長率達19%。其中電信多媒體、政府、與物流產業將是市場發展重心,預估將占總體市場近五成。

(2)企業CYOD (Choose Your Own Device)『自選設備』政策崛起

台灣行動裝置市場 (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 近年高速成長,不僅對消費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對於企業內部資訊管理與採購策略的影響也逐步浮現。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利用行動裝置進行對內及對外業務,並在企業內部導入行動裝置相關的應用。企業也將更積極採購行動裝置以利業務的推動與資訊設備的統一管理。相較過去多以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等較消極的管理模式,CYOD將在2014年成為企業顯學。企業將更主動規劃與提供員工更符合企業內部資訊管理與運用的智慧行動裝置,包括從行動設備的選擇、行動業務架構的建制、行動策略的佈局等,預料將逐步取代BYOD模式。

(3) 4G LTE將進一步拉抬行動數據市場

第四代行動通訊寬頻服務明年在台將正式登場。IDC預期中華電信在取得較充足的頻寬和成熟的1800MHz頻段條件下, 2014年成為首位4G開台業者的機會最大。而由於政府釋出的4G頻譜資源有限加上業者激烈競價導致所取得的頻段過於零碎,預期台灣4G正 式營運初期較難達成LTE Category 3的標準,需等待將來政府釋出2600MHz頻段,以及未來升級至LTE-A時才能將4G的服務品質提升到國際水準。在資費方面,預計「吃到飽」不會在4G服務中出現,現有業者都將採費率分級制來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預期最受歡迎的資費方案將落在1500至2000元之間享有5GB的傳輸容量。

隨著4G的開展,IDC預估2014年將有60萬用戶從3G轉移到4G,2015年4G用戶數將增至810萬,年成長1250%。

(4)巨量資料議題持續發燒,社交分析需求漸興

台灣巨量資料分析市場如預測的在今年進入實際階段,展望2014年,預估將有更細緻、多元的應用出現,例如連鎖通路業者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追蹤各種產品履歷與確保食安,電信業者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監控各種網路交易行為、落實資安稽核、改善系統設備效能等,以及金融、證劵與人壽業者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分析不同客戶群適合的產品類型、以此進行全通路行銷。

除此之外,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進行社交分析等市場需求也將愈來愈多,例如政府單位透過該技術進行輿論分析、危機管理,航空業者透過社交分析掌握市場需求並且與消費者進行互動,3C品牌業者則是希望透過蒐集、分析跨社群網路資訊的方式經營品牌形象與挖掘消費者需求,以及電信業者透過社交分析機制提供用戶更適切、多元的地理位置服務(LBS)等值行動服務。伴隨社交分析需求的產生,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軟體開發商、系統整合商投入該塊市場,預估將在2014年看到更多的社交分析應用案例。

(5)行動裝置平台競爭進入白熱化

隨著智慧行動裝置在生活與企業中的比重日益加深,Google挾著Android作業系統已取得智慧行動裝置市場的一半以上市佔,並由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持續向智慧型電視、車載、穿戴裝置拓展。預計2014年Google將在Android版圖外積極經營Chrome,並藉此進入個人電腦市場。而微軟除了積極深耕消費性市場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也將利用平板電腦與二合一電腦積極搶攻消費及商用市場。而原本因Windows XP版本在2014年4月停止支援後所預計產生的一波企業換機潮下,二合一電腦將可能帶起另一波企業在筆記型電腦機種上的轉換。預計這一波新的平台競爭將刺激2014年市場新的遊戲規則出現。

(6)混和雲的使用案例將是企業邁向雲端旅程的關鍵下一步

IDC預期,隨著「由軟體控制架構」的趨勢逐漸明確,混和雲的使用案例將是企業邁向雲端旅程的關鍵下一步。由於目前跨業合作案例越來越多,尤在零售業、電信業與金融業合作將行動應用分析結果與客戶資料庫整合所衍生的客戶行為分析已成為新的業務及營利模式,混合雲及跨平台的解決方案越發顯得重要。從廠商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系統軟體廠商強調「支援跨平台」的功能;也企圖將開發軟體或中介軟體做進一步的分層切割之後,與系統管理軟體的功能做整合,這些都有助於企業實現混合雲。隨著未來使用情境和案例的增加,企業將聚焦在如何將從外部引進的雲服務整合到目前既有的基礎架構中,讓自行開發的或是企業套裝軟體能夠在雲端平台上執行。同時,朝混合雲發展的趨勢,也將造成IT管理的重大改變,驅動企業對新一代系統管理工具的需求。

(7)IT市場在轉型到第三平台*的過程中,將逐漸形成新的資安典範

關於第三平台資料中心的架構,有幾項安全設計是非常關鍵且和過去不同的。首先就是要保護的規模,必須隨著伺服器、儲存與網路等平台擴展的規模而擴大。其次,為了確保未來IT as a Service的交付模式能夠以最小的風險達到最大的成功,資安必須 一開始就被放進資料中心架構的設計中。這與傳統亡羊補牢模式的差異在於:企業必須要未雨綢繆,把要保護的規模擴及到那些即便不是傳統IT所管理、控制、和擁有的資產上。換言之,企業必須要預先假設內部網路環境已經有了漏洞,不管這項威脅是因為疏忽、無知還是刻意的犯罪行為。最後,企業用戶未來短期內在資安上最大的改變就是:傳統針對單一威脅的單一解決方案將不再適用於第三平台。而儘管沒有一家企業或組織能夠做到百分百的安全,未來所有企業都需要理解不同威脅的分類並了解其影響業務的優先順序,並按照優先順序進行不同的相關資安部署。

(8)3D印表機市場快速增長

隨著列印技術的成熟與產業發展的需求浮現,3D印表機的萌發已帶給台灣整體產業供給與需求的新生態。預計台灣在軟硬體列印技術整合能力提升,以及消費市場者對IT產品的接受不斷提高下將帶動台灣3D印表機市場。IDC預測2014年台灣3D印表機市場發 展將以垂直市場為主,中小型製造業、生技醫療、以及教育市場將是首先發展的重點市場。預計2014年台灣3D印表機市場出貨量年成長率將達67% ,高於全球市場 (2014 YoY 59%),成為亞太地區3D列印發展的重要推手。

(9)穿戴式裝置大鳴大放,但仍需等待應用程式發展

IDC預期2014穿戴式裝置將主力發展在五種智慧型產品上:眼鏡、手環、手錶、扣環、相機。雖然智慧型穿戴裝置將會在2014年蓬勃發展,並以各種類型存在於目標市場,但預計仍多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等裝置以共生型態出現。預計2014年將是穿戴式裝置在產品及規格發展上大鳴大放的一年,不過產品關鍵應用仍需市場驗證。在一般消費性市場應用外,IDC預計2014年商用市場,尤其垂直市場應用將先行,預計醫療、零售、建築等產業有較快的應用發展。

(10)Phablet大尺寸平板手機普及率將突破四成

Phablet在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普及率已是全球排名第三,普及率高於全球平均。由於台灣市場用戶在行動裝置使用上,在搜尋資料及網頁瀏覽外,經營社群網站、觀看影片與玩遊戲的比重相當高,因此對於大尺寸的平板手機的需求強勁。目前大尺寸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多偏向高規高價的旗艦機款,預期在龐大市場需求的拉力下,未來中階規格價格在台幣二萬元以下的產品將成為主力,此也將帶動未來大尺寸平板手機的發展。預計Phablet在台灣市場的比重在明年將一舉突破四成,成為手機市場發展重要 趨力。

*註一:IDC定義之「第三平台(The 3rd Platform)」是由雲端運算、行動化、巨量資料分析、以及社交商務四大技術所組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