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排程如何傷害工作效率?挑出待辦清單隱藏的壞習慣
工作排程如何傷害工作效率?挑出待辦清單隱藏的壞習慣

列出了一長串 To-Do List, 但是裡面很多都無法真的做到,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家常便飯。不過,「無法做到」還只是小事,今天無法做到就明天做,一直無法做到那也頂多就是不做而已。

可是,更多時候,一份隱藏問題的「待辦清單」不僅僅只是做不到而已,還會反過來傷害我們的工作效率,甚至即使做到了,還是一樣會讓原本可以正常執行的工作產生麻煩。

待辦清單可以說是一種任務收集和工作排程, 「排程」則是最容易做到的時間管理步驟,大家都喜歡「排程」,因為「排程」很輕鬆又充滿想像空間,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輕忽,讓排程後的那份清單充滿陷阱,隨時等著我們踏入,然後從此陷入混亂的地洞中。


今天這篇文章,要從我自己的「慘痛經驗」出發,我也很早就學會用「待辦清單」的工作排程工具,但只知排程,卻不知要非常明確的避免下面這些壞習慣,導致我的 To-Do List 無用,甚至還拖慢了整個工作速度、影響了工作的品質。

1.壞習慣一:挑戰不可能任務

 「拖延」其實不是問題,拖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工作排程時犯了下面這個壞習慣,就會強化我們的拖延、引誘我們拖延,甚至讓拖延一發不可收拾。(參考:不完美,效率大加倍:雜亂拖延少做點讓你更有生產力 )

這個壞習慣就是不自量力,在一個短時間內想要排上所有任務,希望自己可以一鼓作氣一次把所有事情做完。但是,在一天之內排上 10 件待辦任務後,看起來爽快,可是每個任務都需要一個小時來執行,一天怎麼有辦法有那麼多專注工作時間?

挑戰不可能任務的結果,通常就是真的不可能達成,而這就會引發一個可怕的後果:有可能我們答應了別人一個截止時間、交件時間,別人也預排好了他們的工作時間,結果我這方一個延宕,不只是我後續要趕工,影響的可能是整個團隊,甚至是最終專案的進度。

與其挑戰不可能任務,不如在工作排程時養成安排充足工作時間的習慣。不要覺得自己要比別人早做好,更重要的是一開始承諾一個自己真的辦得到的時間,而這也讓我們不僅做得快還要做得好,有充足時間才能兼顧效率所需要的「速度」和「品質」。

2.壞習慣二:不斷的疊加與累積任務

當我們習慣在工作排程時挑戰不可能任務,那麼我們每天就很容易留下「未完成」任務,接著我們一定會想要繼續挑戰不可能任務,於是每次都覺得:我明天一定可以做完,而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不知道自己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整個專案。

工作排程另外一個可能傷害工作效率的陷阱,就在於我們把排程當作「加法」,而沒有思考「減法」的可能性。把任務照單全收、把步驟全數列上、把未完成加到新工作清單上,然後覺得自己完成工作排程了,其實剛好相反。 

這樣一來只會讓工作排程造成我們的壓力不斷加大、工作品質下降。

工作排程的第一步不是把任務寫上去,而是如何「把任務刪掉」,去掉那些不重要的任務、改善那些繞路的步驟,讓自己的流程可以比別人更快。

工作效率的關鍵其實常常是:「因為我做比較少的事情」,而不是我做事情的速度比較快。

3.壞習慣三: 太多的時間提醒

這個壞習慣特別容易發生在數位工具上,因為寫在數位工具的待辦清單常常都附加了「鬧鐘提醒」的功能,然後我們就很容易瘋了一樣的想要把所有任務都加上時間提醒,但正是因為這樣做,而讓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 九點打電話給客戶A。
● 九點半寫企劃。
● 十點半回覆客戶B郵件。
● 十一點測試產品。

排出這樣緊湊且不可能達到的行程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加上鬧鐘就更糟糕。第一個麻煩是因為做不到,但是時間已經排上去,於是我們必須不斷回頭調整時間,這就讓我們沒做什麼工作卻花了大把時光來調整排程,是工作效率上最大的浪費。

第二個麻煩是有可能正在做另外一個任務,然後鬧鐘彈出了一個不相干的提醒,打斷了我們正在工作的節奏。

其實不是非要在某個時間做不可的任務,在工作排程時不用加上時間提醒,頂多確認是不是要今天完成即可,然後今天找空檔去完成。(參考:最省時間的時間管理方法:如何讓時間管理不浪費時間的技巧

4.壞習慣四:沒有重要性差別對待的清單

前面的壞習慣都還好,但接下來兩個壞習慣,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很懂得工作排程、很努力也很忙,但到了最後的工作結果,卻更加不盡如人意。

壞習慣二裡提到,工作排程應該要考慮「減法」,如果說工作排程沒有「差別性對待」的話,那麼我們很有可能覺得自己有效率,但一切都是「瞎忙」。

這是工作排程一個甜美的陷阱,我們可能排上了許多小任務,其中大多都很簡單,我們當然也習慣先挑簡單的做,於是感覺自己拼命的勾選、劃掉了好多任務,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無法準時完成產品?

工作排程首先不是時間的排程,而是「重要性」的排程,要優先把最重要的事情處理完,而不是把更多事情處理完,這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區別,注意到這樣的區別,才能讓工作排程不要反而傷害工作效率。

5.壞習慣五:缺乏目標導向的任務清單

另外一個可能讓辛苦的工作排程結果變成一場瞎忙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在工作排程前先確定自己的目標有哪些?我們不僅要知道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裡哪些比較重要,更要知道這些重要任務是為了達成哪個最終目標而做的。

不要因為善於工作排程,反而把自己變成了準時執行任務的機器,如果只是依序完成每天的重要、緊急任務,這樣可能只是準時完成專案,卻無法提昇專案的品質。

一個更好的工作排程方式,應該是隨時專注最終目標的提昇,我安排這個任務是不是會讓最終目標更好?還是更壞?還是沒有影響?這樣的任務清單會更有幫助。

小結:

工作排程不必然帶來工作效率,不好的工作排程可能讓效率大大降低,但更危險的是:隱藏陷阱的工作排程,也就是那些沒有確定重要性、沒有根據目標導向的工作排程,會讓自己在很有效率的錯覺中,一步步走向結果崩壞的陷阱。

轉自電腦玩物/esor huang(異塵行者)

關鍵字: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