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直播影片超吸睛,加入互動元素讓它更完美!
線上直播影片超吸睛,加入互動元素讓它更完美!

線上影音解決方案公司OOYALA最近做了一個調查,主題為「2013年全球第3季線上影音調查報告」,在這份調查報告中,首先說明了自2012年9月至今,使用手機及平板分享線上影音的人數成長超過兩倍,接著比較2013年第3季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聯網電視,四種裝置對線上影音觀看行為的分析,其中有兩個重點:

 

觀眾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看較長的影音

在2013年第3季,不論是哪一種裝置中,觀眾都花了許多時間看長度超過10分鐘的影音,就算是在比例最低的電腦上,花在超過10分鐘的影音比例也佔了40%。

LONG_VIDEO

圖1.從圖表中可以看出10分鐘以上的長影片最受歡迎

 

Live影片徹底打敗VOD影片

而在報告之中,也可以發現觀眾觀看Live(直播)影片的時間大大的超越了觀看VOD(Video On Demand)的時間,其中在電腦上超過了11倍、聯網電視上為9倍、平板上1倍、手機上是略微超出。

Live VIDEO

圖2.直播影片比VOD隨選還要受歡迎許多

在看完上述的報告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得知線上Live的威力,原因就在於Live對人們來說,是較親切,且即時的,能夠成功的吸引到人們的情感投入, 這是因為非直播的影音往往都可以由網路上得知相關訊息,例如劇情、內容、賽果之類的,如同NBA比賽一樣,如果已經可以由網路上得知比賽結果,自然就會少了些動力繼續觀看。

但是,在線上影音中,Live就是收看保證囉?那可不一定!

 

Live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要知道,在觀看Live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因素都可能干擾人們觀看,例如,收到一封Email、網頁切換出去、有人走過來談話、一個Line的通知、一通電話….等。

幸運一點的情況是,觀眾繼續的將注意力放回到Live中繼續觀看,但是若是再稍微不幸一些,這些觀眾可能就跟著這些干擾源一去而不回了~

所以說,為了解決這種情形,也為了增進觀眾對Live的參與度,適時的加入一些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最近Steaming Media在加州所舉辦的研討會中,INXPO公司執行長Malcolm Lotzof所說:「我們有一句座右銘是這樣的…確認所有的觀眾每兩分鐘都會去摸一下他們的鍵盤!」言下之意,就是在Live中加入各種互動。

這麼一來,起碼會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確保觀眾的注意力保持在你的Live內容上,而第二個好處是…這樣子很酷!至少在目前沒有太多人這樣操作時,擁有互動功能的Live總是能夠讓你顯得高人一等!接下來將提供幾個經典案例給大家參考。

 

經典互動Live案例

首先第一個案例非常經典,是2004年網路頻寬不佳、硬體設備還不夠先進的時候,東風的I’mtv上所嘗試的跨年演唱會互動Live,其中結合了網路聊天室留言功能,以及視訊與現場互動:

 

而第二個例子,則是日本SoftBank為旗下軟銀鷹所開發的棒球直播平台,在平台中除了可以選擇不同角度觀看比賽外,也可以即時留言互動、觀看比賽相關各資訊:

 

最後這個則是最近幾年的技術,結合360度攝影機做互動直播,以Sigur Rós樂團今年6月在德國的演唱會為例,該演唱會除了對全球Live播出以外,同時還加入了超強的互動元素,而且即使在演唱會結束之後,Live內容跟互動功能仍然以VOD(Video On Deman)的形式保留在網路上,大家可以來這個網址玩看看,Phimedia將畫面擷取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interactive1

圖3.可別以為這就只是個Live演唱會!

 

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對不對,不過,如果你在畫面上稍微拉動一下,你會發現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就好像Google街景一下,演唱會的畫面居然可以360度的旋轉!不論是想看舞台其他角落,或只想看觀眾反應都不是問題,畫面拉一拉就讓你輕鬆辦到!

interactive2

圖4.Phimedia社群小組拉了一個可以同時看到主唱與觀眾的畫面

 

照理來說,一個樂團演唱會做到這樣子,網路上的粉絲們已經要痛哭流涕了,不過,對於某些瘋狂粉絲來說,他們想更看清楚那幾位站在舞台深處的團員呀!!沒問題,這場Live同樣辦到了,大家有注意到右下角的不明圖案嗎?

其實那就是舞台上所架設的6個攝影機位置圖,不論網友們點選哪一台,你都可以切換到不同的角度觀看這場演唱會,而且在每個位置同樣都可以利用畫面拉動來觀看360度的畫面,彷彿有了6個攝影師在專門為自己運鏡一般。

interactive3

圖5.換了這個視角,還可以清楚看到看到團員拉袖子的小動作

未來的線上互動Live將更為成熟

或許有人發現了一個小問題,在我們觀看Live時,即使有互動功能,即使沒被其它人打擾,但有時候,我們就是被Live本身給擊敗:那就是Lag(延遲)。

當Lag不斷發生時,不論內容有多優質,觀眾都無法忍受,以Sigur Rós樂團的例子來說,每當選擇切換一台攝影機,就代表要重新讀取一次,進而導致觀看體驗較為零碎,因此大部份的粉絲在嘗試完功能後,也許還是會主要選定其中一台攝影機來觀看,來追求較完整的收看體驗。

所以說,難道互動的Live只會淪為展示用的雞肋嗎?Phimedia倒不這樣認為,有兩個面向是必須考慮的,一個是技術,另外一個是策略

從技術面來說

Streaming的傳輸方式日新月異,例如採用HTTP的串流方式可以依使用者的頻寬改變下載的速度,進而提升觀看體驗,對於未來採用HD品質播放,能更有效發揮其優勢,而且由於網路速度不斷的在提升,在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好的頻寬,一但頻寬的問題解決,Live影音一定會席捲任何角落,這是伴隨技術增長而自然發生的。

而在策略面上

當技術問題顯然將被克服時,提早採用互動式Live就成了建立品牌創新形象的手段,比如說去年誠品的屋頂音樂節演唱會就是個例子,藉由高清的網路直播,結合社群對話宣傳,成功打響口碑也吸引破萬人次觀看

屋頂

圖6.誠品屋頂音樂節的直播與社群結合

或許,我們都可以期待一下在不遠的未來,網路上處處是互動,天天見直播囉!

 

轉自Phimedia通泰媒體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