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小鴨從高雄游到台灣的最終站基隆,為台灣民眾帶來無限歡樂,但也因為在基隆初次亮相「風塵」僕僕的黑色樣貌,反映出台灣港埠存在已久的問題,甚至讓整個周圍的海港城連帶蒙上一層灰。
台灣四面環海,國際商港為國家對外經貿的重要門戶,然而,以柴油為燃料的船隻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卻容易導致台灣港口的空氣品質下降。響應台灣政府於去年底宣示的綠色港群新願景,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艾偉(Mr. Erdal Elver指出,「港口要強化國際競爭力,應盡速建構岸電系統。」
根據西門子與經濟學人智庫合作進行的亞洲綠色城市評比,空氣污染是目前亞洲城市極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西門子SIHARBOR(Shoreside Power Supply With Rugged, Proven Components)岸電系統,可運用創新技術全面改善港埠常見的廢氣、油煙、懸浮粒子和噪音問題。
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艾偉(Mr. Erdal Elver)指出,全球90%的貿易流量需要跨越海洋,而世界前十大貨櫃港口幾乎都位於亞洲,進出口商船及貨輪所排放的廢氣,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二氧化硫排放量6%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15%,也正是港埠空氣品質降低的主因。
西門子現階段已運用岸電系統解決方案的包括德國呂貝克(Lubeck)的諾德蘭(Nordland)等國際綠色港口,這些前瞻、環保潔淨的供電系統,已創造出國際化的港埠空間與環境友善的碼頭城市。
適合各種大小港口與各式船舶的岸邊供電系統,主要是可將船上的電源系統和岸上的電網連接起來,並根據停泊船隻的類型,為船上電力系統生成各種電壓、各種頻率的電源,不僅確保供電可靠度與電壓穩定度,更可進一步降低成本。
當船舶靠岸時,透過四段供電系統將其連結至岸上的供電系統,能有效的為碼頭城市降低35%的二氧化碳、97%的氮氧化物以及90%的懸浮微粒排放,並能消除船上發電機產生的噪音振動與汙染,有助船隻節省50%的能源成本,協助港口城市在最少的污染下,吸引最大量的商務船及貨輪。
近年來,生態港成為國際港口的轉型指標,目前全球已有15個港口採用岸電供應系統來降低汙染問題,而且更為港口城市居民營造更優質環保的生活品質,邁向永續城市,綠色港口將成為都市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