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近日宣布成立全球第一座正式營運的Open Compute Project(OCP,開放運算計畫)認證中心,將協助台灣雲端廠商快速切入每年至少10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商機。另外,工研院也與日本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廣亞太區OCP開放規格標準。
Facebook硬體架構設計主管、同時也是OCP通路行銷副總Charlie Manese也親自來台,他表示,「台灣雲端供應鏈在全球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在初期的基礎建設,和台廠進行技術互補有無很重要。」
Charlie Manese說,「工研院OCP認證中心具有技術優勢,預期將使台廠的OCP雲端設備更具品質保證,促使亞太區的雲端市場也將大幅成長,目前Facebook資料中心最大的營運成本來自於昂貴的電費,而採用OCP方案的雲端硬體設備,若符合規範,至少能節省至少30%至38%的電力成本,可吸引許多雲端供應鏈加入OCP標準陣營。」

(圖說:雲達科技楊晴華總經理、英特爾台灣區業務暨行銷部林秀娟總監、Facebook硬體架構設計主管Charlie Manese、OCP全球執行長Cole Crawford、工研院徐爵民院長、微軟資深總監Sanjeev Khanna、緯穎科技洪麗甯總經理、雲端中心阮耀飛副組長暨OCP C&I計畫主持人。)
工研院院長徐爵民指出,2011年由Facebook推動的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運算計畫)公開Facebook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儲存系統等硬體規格與建置標準,開啟了全球雲端資料中心開放規格發展與風潮,已成全球通行標準。
他強調,「全球雲端資料中心每年約1000億美元市場,OCP驗證對台廠很重要,若獲得驗證,小廠的產品不必掛著大廠品牌也能出口,可增加利潤。」工研院IEK研究指出,光建置一座資料中心就要2200萬美金,去年全年雲端伺服器出貨1000萬台,今年將高達1200萬台的量。
工研院雲端中心主任闕志克說,去年工研院和雲端產業協會,聯合緯穎、英業達、華碩、台達電、中華電、台灣大等八家業者,規畫成立了OCP台灣,「目的就是要快速掌握開原硬體規格發展趨勢,協助台廠成為技術輸出的重鎮。」
闕志克進一步指出,「open source是非常重要的趨勢,特別是在雲端產業裡面,Facebook把它的資料中心軟硬體規格開放後,OCP變成一個很重要的標準。」而在工研院的OCP認證中心可提供採購、供需雙方認證、測試、諮詢等方面的服務,讓大家可在這個平台之上,硬體架構有一個標準化。
「對台廠的幫助是,確保產品能符合OCP的規範,進而能提供高效低耗能的技術產品,而這個OCP認證是國際認可的,一個雲端資料中心的品牌。」雲達科技總經理楊晴華說。
緯穎科技總經理洪麗甯表示,「加入OCP讓我們更有信心,這對台灣所有ODM想要轉型,沒有品牌的白牌廠商都有機會,把台灣IT產業帶到更好的地方。」
她認為,這與過去在做ODM很不同,現在不只是要面對HP和Dell這些品牌客戶,而是直接面對像Facebook等使用者,「他們要求的更嚴格,」她也透露,同樣加入OCP的微軟,未來其規格架構會和Facebook資料中心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會叫open cloud,而這衍生的商機會更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