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墣研調~未來手機市場將受中國業者蠶食鯨吞
拓墣研調~未來手機市場將受中國業者蠶食鯨吞
2014.03.10 | 科技

拓墣產業研究所近日發表年度手機產業三大趨勢,其中更指出,中國本土品牌廠的崛起,預料將掀起全球手機廠進行新一輪的市佔大洗牌,這些廠商開始對其他業者造成競爭壓力,憑著高規格與價格親民,新一波手機大戰即將興起,甚至現階段包括LG、SONY和宏達電進軍中國市場已遇到不少重重阻力。

拓墣產業研究所產業分析師崔永濤表示,從今年的MWC觀察可發現,智慧手機已是智慧生活中心,帶動車用、穿戴式裝置等邁向智慧化發展;中國大陸手機廠快速崛起,除大打價格戰,手機設計技術實力也與國際大廠相當,將對國際大廠造成極大競爭壓力;另外,旗艦機規格的提升也漸出現瓶頸。

「包括Samsung、Sony、華為等手機廠皆在今年MWC發表新旗艦機種,但綜觀大廠所發表的旗艦機種,關鍵零組件不論是處理器或螢幕,都沒有太令人驚喜的創新感,反倒是應用整合與智慧配件成為大廠主要亮點。」

以手機大廠Samsung為例,Galaxy S5創新點是與Paypal合作的指紋辨識功能及S Health健康應用,而在Samsung展場中,手機或平板也都搭配了Galaxy Gear智慧手錶進行展示,至於其他手機大廠在創新應用上也展出包括健康醫療、行動支付、車用、雲端與企業應用等。

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大廠智慧手機的比拚已從硬體規格轉向應用創新,由於手機硬體本身無法產生差異化,而毛利率又日趨下滑,大廠在硬體創新的思路朝向智慧配件發展是必然趨勢,「智慧配件除能增加收入來源,也能擴張應用範圍的廣度,未來智慧配件將是大廠差異化的重要關鍵,」崔永濤說。

中國手機大軍全面來襲

在全球手機高階市場成長開始放緩,加上中國廠商挑起的高規平價戰火,各大廠紛紛在出貨量的最大主流價格帶祭出不同產品組合以應戰,也讓主流價格帶的競爭進入白熱化,促使中價位產品規格快速提升,而晶片廠的新品發表步調也隨之連動。

以高通(Qualcomm)發表新的晶片Snapdragon 801、610、615來看,615就是針對主流價格帶所推出的產品,具備8核心64bit、並整合LTE的SoC;而聯發科則發表8核心64bit,也同樣整合LTE的SoC MT6752。

目前主流價格帶的手機在螢幕、鏡頭、外型設計上已和旗艦機款相似,產品走向硬體規格比拚,手機廠對於不同價格帶的產品應有不同策略,在主流價位帶硬體規格不斷提升下,高階旗艦機種必須整合與應用上尋求突破,市場價位才不至於快速滑落。

要注意的是,中國手機廠已投入眾多資源增加曝光機會,包括華為、中興通訊與聯想三家廠商繼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後,在MWC大會規模上更展現了和國際大廠平起平坐的水準,從產品與研發實力來看,這些廠商的旗艦機種在手感與設計上也與國際大廠相距不遠。

甚至不論是硬體規格、機構設計、重量或續航力,都開始超日趕韓,漸顯一流水準,由此一來可看出中國業者在技術上已具備相當實力,未來國際大廠若無法在應用面的創新進行突破,做出明顯差異,手機市場勢必將受中國業者不斷侵蝕。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