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問要吃啥!五大App,帶你吃遍台灣美食餐廳
不怕被問要吃啥!五大App,帶你吃遍台灣美食餐廳

你在平常朋友聚餐、約會吃飯時,常常會苦惱不知道應該吃得什麼好嗎?或者當出門旅行,來到一個陌生的景點,不知道應該找些什麼當地特色的小吃、餐廳來大快朵頤?對我來說,尋找沒吃過的美食,實際嘗試看看,也是生活裡有趣的冒險。

例如我之前分享過的一些旅行美食經驗:

● 如何 15分鐘 完成 宜蘭美食小吃 一日遊的行程規劃?
● 台灣旅遊 適用!帶著 Android 手機走訪台南的10個方法
● 帶著 Android 手機到 香港, 澳門 旅遊: 自由行準備篇

有些在地的特色餐廳、小吃攤販隱藏在巷弄之中,不一定那麼好發現,說不定你所在地方的附近就有一間值得嘗試看看的小店,去探索發現也會帶來生活的樂趣。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分享平常逛街、旅行時,我會「實際」利用哪些適合「台灣小吃餐廳美食」的行動 App 服務,來深入不同在地美食的方法。

在台灣有非常多美食餐廳 App 與服務,下面我以自己真正常用、有用的來做分享推薦,或許你有一些其他的推薦,也歡迎一起留言分享。

有些朋友會問,這些美食評論到底客觀公正嗎?我的心態是這樣的,味覺喜好這麼主觀的東西,無所謂超然的客觀公正,重點是這些服務可以提供不同用戶根據自己實際經驗來分享品味心得,那麼對我們來說,可以看到真正用戶的評價與討論,那就有意義。

而且在我自己的美食冒險中,與其說我想找出好吃的東西,不如說我想探索那些還沒試過,值得一嘗的特色風味,在這樣的不同心態中,就可以透過下面的行動工具來滿足需求。

 

一、尋找熱門經典餐廳:愛評生活通

愛評網是台灣最大的美食資訊與評論網站,上面有很多的會員在分享美食心得,也有很多商家首先以愛評網作為資訊提供的主力,加上愛評網深耕台灣美食市場多年,有最適合台灣美食趨勢的指標意義。

在這些背景下,「愛評網」是一個非常適合尋找、發現「經典熱門餐廳」的地方。我自己在使用上覺得愛評網有一些缺點,例如星等評分的鑒別度不高,用戶更多的是喜歡追尋大家都在吃什麼,但這也成為在愛評網搜尋時的用處,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優點。

愛評網的行動 App:「愛評生活通」在介面上有持續進步,而當我想要在週末去找一家沒吃過的下午茶、沒吃過的聚會餐廳試試看時,愛評網是我會優先查詢的選擇,因為這裡可以找到大家一直以來最喜歡的代表性餐廳,跟著絕大多數人的腳步去嘗鮮,最適合這種週末約會時的冒險。

[![](http://4.bp.blogspot.com/-ZNPLHFRMjlw/U3gUjFI6BwI/AAAAAAADklM/n1oDT_bnyic/s1600/taiwan+food-01.png)](http://4.bp.blogspot.com/-ZNPLHFRMjlw/U3gUjFI6BwI/AAAAAAADklM/n1oDT_bnyic/s1600/taiwan+food-01.png) [![](http://3.bp.blogspot.com/-oJaM007_Luo/U3gUjKOroxI/AAAAAAADklc/v53EEt1fJgc/s1600/taiwan+food-02.png)](http://3.bp.blogspot.com/-oJaM007_Luo/U3gUjKOroxI/AAAAAAADklc/v53EEt1fJgc/s1600/taiwan+food-02.png)

 

二、尋找巷弄隱藏小吃:食在方便

如果是旅行來到一些老街,或是到一個陌生的鄉鎮景點,想要吃吃看在地小吃,那麼目前台灣最好的選擇依然還是「食在方便」這款 Android 與 iOS App。

當我來到一個陌生的旅遊地準備吃午餐,但是不想吃餐廳而想要吃吃看巷弄攤販時,我會打開這款 App 並搜尋附近地區的巷弄小吃,通常可以找到幾百公尺以內的在地特色美食。而且「食在方便」上可以看到很多在地網友的尖銳評論,還可以找到每個攤販的點菜推薦,是一款很實用的小吃搜尋工具。

「食在方便」的特色就是擁有真正在地小吃的推薦資料庫,而且在使用這款 App 時我有一個個人喜愛的技巧,就是在類別刪選裡選擇「網友推薦」,去掉那些電視裡推薦的熱門美食,找出真正在地網友喜歡的隱藏版店家,這個方法屢試不爽,總能找到一些有特色的小吃。

[![](http://3.bp.blogspot.com/-WQ1CyFWvo_k/U3gUjJz7_SI/AAAAAAADklI/oQ2GaSCq5oI/s1600/taiwan+food-03.png)](http://3.bp.blogspot.com/-WQ1CyFWvo_k/U3gUjJz7_SI/AAAAAAADklI/oQ2GaSCq5oI/s1600/taiwan+food-03.png) [![](http://3.bp.blogspot.com/-1w-ztK-8lHE/U3gUkT0s1hI/AAAAAAADklY/K6b3JFlH9ZM/s1600/taiwan+food-04.png)](http://3.bp.blogspot.com/-1w-ztK-8lHE/U3gUkT0s1hI/AAAAAAADklY/K6b3JFlH9ZM/s1600/taiwan+food-04.png)

 

三、尋找潮流話題美食:台北食記

這款「台北食記」 App 的美食資料庫可能沒有本文的其他 App 那麼多,但是因為他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彙集美食部落客最新發表的食記,還可以根據我的所在位置,找出最近有哪些部落客發表過附近地點的食記。

美食部落客們最喜歡做的就是去發現新鮮的話題餐廳,所以透過這樣一款工具,最大的用處就是可以發現一些剛剛開始熱門起來,或是新開幕的話題餐館,跟著這些部落客的角度去嘗鮮,說不定還可以趁著人潮尚少的時候,先吃為快。

[![](http://4.bp.blogspot.com/-P-acZoJIyWk/U3gUkn7oRJI/AAAAAAADkl8/14J4W-EHnL4/s1600/taiwan+food-05.png)](http://4.bp.blogspot.com/-P-acZoJIyWk/U3gUkn7oRJI/AAAAAAADkl8/14J4W-EHnL4/s1600/taiwan+food-05.png) [![](http://3.bp.blogspot.com/--3NY9oeYit0/U3gUlK7oFAI/AAAAAAADklw/TaRDHtDxKoo/s1600/taiwan+food-06.png)](http://3.bp.blogspot.com/--3NY9oeYit0/U3gUlK7oFAI/AAAAAAADklw/TaRDHtDxKoo/s1600/taiwan+food-06.png)

 

四、即時解決吃的冒險需求: Google 地圖

但是如果不想跟著別人的腳步走,真正想要自己去發現有趣的美食餐館,那麼我最推薦的其實是使用 Google 地圖。

使用 Google 地圖找小吃美食或餐廳有很多綜合優點:

1,資料豐富多元,你可以直接使用「小吃」、「台菜」、「海鮮」等等不同關鍵字,找出你附近或特定地區的指定美食。
2,俱有鑒別度的豐富評論在 Google 地圖上有很多真正的用戶評價,而且評價有具體的意見、參考圖片和分數的差別。
3,Google 地圖懂得學習你的喜好,結合你朋友的意見,提供個人化推薦。
4,直接整合導航與路線計劃,尤其旅行時,可以很有效率的幫助自己吃遍特色景點。

比起其他的工具, Google 地圖能夠「最快」的找到美食,可以「最廣泛深入」的發現各種有趣食物,也能夠「最貼心」的找出自己喜愛的小吃餐廳。對於美食探險家來說, Google 地圖是深入在地食物探險的好工具。

[![](http://1.bp.blogspot.com/-gnSQ0Aujtv0/U3gUlWvj6WI/AAAAAAADkls/LoY1y7AZ2Ck/s1600/taiwan+food-07.png)](http://1.bp.blogspot.com/-gnSQ0Aujtv0/U3gUlWvj6WI/AAAAAAADkls/LoY1y7AZ2Ck/s1600/taiwan+food-07.png) [![](http://4.bp.blogspot.com/-OccF0Utu9mQ/U3gUmGIwFgI/AAAAAAADkl4/0pKjLVag2uw/s1600/taiwan+food-08.png)](http://4.bp.blogspot.com/-OccF0Utu9mQ/U3gUmGIwFgI/AAAAAAADkl4/0pKjLVag2uw/s1600/taiwan+food-08.png)

 

五、延伸推薦:用 PTT 找出最尖銳具體的餐廳評價

如果說我透過前面四款 App ,找出了自己想去吃的餐廳、小吃後,那麼到了這家餐廳後應該點些什麼?這家餐廳小吃有沒有什麼地雷?這時候我會利用 PTT 這個台灣在地用戶論壇來找出我想要的參考。

倒也不需要特地使用哪個 App,因為 Android 和 iOS 上有太多 PTT 工具了,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 PTT 帳號,那麼可以試試看不用帳號也能搜尋批踢踢內容文章的:「批踢踢一下」。

只要輸入店家名稱當作關鍵字,找出網友發表過的文章心得,順便看看底下精彩的留言評論,通常就可以很快知道在這家店可以怎麼吃,當然,你可以照著做,或是僅供參考,這自然都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

上述五款台灣美食小吃餐廳 App 與服務,是我目前會真的常常在旅行約會時使用的工具,這些工具當然沒辦法決定對我們來說什麼東西好吃,但是作為一個「探索入口」,他們可以依據各自不同的特色,幫我們在煩惱「不知道要吃什麼」時,充當一個有效的冒險導遊,值得大家試試看。

[![](http://3.bp.blogspot.com/-C7qY0bxbzZ8/U3gUmZRqwnI/AAAAAAADkmA/lg-t4yatQng/s1600/taiwan+food-09.png)](http://3.bp.blogspot.com/-C7qY0bxbzZ8/U3gUmZRqwnI/AAAAAAADkmA/lg-t4yatQng/s1600/taiwan+food-09.png) [![](http://3.bp.blogspot.com/-_lif-W2eynY/U3gUmyEurfI/AAAAAAADkmE/CZ5wnjXJW1A/s1600/taiwan+food-10.png)](http://3.bp.blogspot.com/-_lif-W2eynY/U3gUmyEurfI/AAAAAAADkmE/CZ5wnjXJW1A/s1600/taiwan+food-10.png)
 
 

出自電腦玩物/esor huang

關鍵字: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競賽激發創新力,第一銀行如何以AI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型塑數位生活圈?
從競賽激發創新力,第一銀行如何以AI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型塑數位生活圈?

Deloitte研究指出,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不僅有助於金融業者在短時間內提升5%到7%的營收,長期來看,漲幅高達10%到15%,換言之,AI不僅是科技趨勢,更是金融業邁向永續競爭的關鍵動能。

觀察到上述趨勢,第一銀行不僅透過AI加速創新轉型能量、提出名為GALA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行動方案,更舉辦「2025年第一銀行DigitALL黑客松」競賽,吸引總、分行單位逾50隊參賽,以內部競賽方式激發創新,打造一個全行共享、員工賦能的智慧金融場景服務。

聚焦三大面向,第一銀行以AI策略加速創新轉型能量

為什麼第一銀行能夠快速回應AI浪潮並做出最佳行動?原來,第一銀行早在2014年就展開數位轉型,並將AI視作驅動業務創新與流程優化的關鍵角色、廣泛應用在風險預測、詐騙防制、精準行銷,以及法金與個金的客群洞察等領域,持續擴大創新轉型能量與產業影響力。

為極大化AI帶來的創新轉型綜效,第一銀行將AI策略聚焦在三個面向:第一,將AI定位從工具轉變為全員賦能的關鍵,讓AI融入業務流程與決策機制,成為第一銀行的數位轉型基礎設施;第二,透過自研AI模型與外部合作的方式提升技術服務能量、加速AI賦能應用服務落地;第三,將AI應用場域從提升內部效率與優化風控擴展到客戶體驗與產品創新,化身成客戶最值得信賴的銀行。

例如,針對傳統授信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客戶評估流程繁瑣等議題,第一銀行以AI建立「法金潛力客戶模型」,透過分析金流強度與上下游關係,更快速且精準的辨識潛力客戶、提升招攬效率與成功率,進而創造更高的業務成效;根據統計,該模組自2023年下半年上線至今,不僅協助中小型分行招攬企業授信新戶逾百戶,核准授信額度達十億元以上,並且持續滲透其他產品成效。

隨著生成式AI崛起,第一銀行以生成式AI與擷取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術整合各單位轄下規章並推出「企業內部智能詢答」系統,透過AI強化回覆能力,不僅有效縮短行員查找作業規範與詢答時間,也讓海外分行可以無時差的進行提問,系統上線已回應逾萬筆查詢,使用者普遍給予高度肯定,顯著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除以AI優化內部營運效率,第一銀行於理財領域建置「e-First 智能理財」系統,其資產管理規模在國內銀行業的機器人理財服務中名列前茅,有效打破傳統理財服務仰賴人工諮詢、客戶對投資組合的理解及參與度有限的問題,深受投資人青睞與信任,至於在消金領域,則是透過「AI智能鑑價」,提升客戶即時取得房屋物件預估可貸金額及每月還款金額的效率。

從GALA到黑客松,第一銀行以AI創新文化打造未來金融新樣貌

在以AI加速創新轉型的過程中,第一銀行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技術,而是讓每一位員工可與生成式AI協作,因此,於2025年展開名為Project GALA(Generative AI Liberalize & Accelerate)的生成式AI行動計畫,透過定義GenAI價值金字塔,提升個人效率、創造集體智慧、改善部門流程及推動業務創新的方式,評估每一個應用案例的價值貢獻度,進而形塑生成式AI創新文化與思維,讓員工熟悉生成式AI並且願意使用。

為鼓勵員工以AI賦能工作與流程,第一銀行首次舉辦以「AI輔助工具」為主題的內部競賽活動「2025年第一銀行DigitALL黑客松」,以高額獎金吸引員工組隊參加,並提供技術支援與專業輔導,若方案具備高度可行性與發展潛力,將有機會進一步實作、推動落地並對外展示創新成果,傳遞第一銀行「全員創新、共創未來」的數位轉型精神。

第一銀行
第一銀行鼓勵員工以AI賦能工作與流程,首次舉辦「2025年第一銀行DigitALL黑客松」,提供技術支援與專業輔導,傳遞第一銀行「全員創新、共創未來」的數位轉型精神。
圖/ 第一銀行

不僅如此,第一銀行亦評估導入具備自主學習、多模態互動的AI Agent,如以NVIDIA高效能GPU與NeMo平台整合語音、文字與影像等多模態能力建立AI Agent,由其負責日常重複性工作並輔助複雜判斷與服務溝通,讓AI輔助並補足人力缺口,並保留關鍵知識以利經驗傳承。此外,導入Microsoft 365、Copilot、Power BI、Teammate等自動化工具與協作平台以提升作業效率,讓員工得以更專注於創造高價值的核心事務上。

以AI賦能數位轉型成效,第一銀行致力建置與完善數位生活圈

除以AI強化創新轉型能量,第一銀行亦十分重視「數據治理」、「資訊架構現代化」與「數位生態圈拓展」等議題,透過系列實作提升第一銀行的數位轉型能量,更精準且快速地提供客戶所需金融服務。例如,透過「銀行即服務(BaaS)」與「銀行即平台(BaaP)」雙軌模式,以應用程式介面(API)串聯電商、旅遊、房產等異業服務,將金融服務嵌入各種生活場景,如線上分期消費、旅遊險保障與房貸鑑價等,藉此擴大客戶接觸與優化使用體驗,逐步打造與完善以「金融即生活」為核心的數位生活圈,多項產品服務更陸續獲得「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國家品牌玉山獎」與「臺灣金融研訓院–我國銀行業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大調查–《領先者》」等肯定。

為更好的連結與發揮數位生活圈帶來的影響力,第一銀行推出一個全面展示數位金融成就與異業合作成果的「數位生活圈」資訊整合平台,讓客戶與合作夥伴能更直觀地理解銀行在創新、產品服務與數位生態策略上的發展與實績,此外,第一銀行亦透過平台提供客戶眾多好康優惠「小確幸」以減少資訊分散痛點;根據統計,迄今已累積超過120檔以上成功合作案例,平台自4月上線短短三個月即累積超過18萬次瀏覽量,顯示市場對該平台的高度興趣與接受度,有利於數位生活圈的擴展工作。

展望未來,為更好回應「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以及客戶行為日益場景化與即時化等趨勢,第一銀行將以高度敏銳的策略眼光持續關注外部監管規範與新興科技發展,攜手員工與夥伴以AI等創新技術實踐與擴大「金融即生活」願景,以兼具溫度與科技力的全新金融服務形塑未來金融新世界。

第一銀行
第一銀行攜手員工與夥伴以AI等創新技術實踐與擴大「金融即生活」願景
圖/ 第一銀行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