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免費AI課程來了!11堂任選、還送3個月Google AI Pro,註冊教學一次看
Google免費AI課程來了!11堂任選、還送3個月Google AI Pro,註冊教學一次看

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 × Google推出AI限時免費課程!

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與 Google 合作推出11堂專業課程,涵蓋當今職場熱門實用的技能領域:

9堂「專業證書」培訓課程: 學員可選擇數據資料分析、專案管理、UX設計、資安、數位行銷和電商、IT技術支援、Python IT自動化、進階數據分析以及商業智慧。

2堂「專項課程」: AI通識課程、指令通識課程,幫助學員掌握AI的基礎概念與應用。

除了進階數據分析與商業智慧,其他課程都標榜初階等級,不須具備相關學位或經驗,適合零基礎的新手學習。目前所有課程均以全英文授課,尚未提供中文版本。完成課程後,學員可獲得 Google 認可的專業證書,並有機會申請Google、勤業眾信 (Deloitte) 等超過 150 家美國企業的就業機會。

免費課程註冊,3步驟快速教學!

Coursera目前提供每堂課程「7天免費學習」,以下3步驟註冊教學:

Step 1〉加入Coursera會員

Google AI pro課程
圖/ coursera官網

Step 2〉點擊免費註冊課程

選定想要的課程,點擊「免費註冊」,可享有7天免費試用期,無限制觀看課程影片、加入討論區等。在試用期間,完成全部學習項目可獲得Google頒發的專業證書;試用期結束後,如果還想繼續上課,每個月需要支付49美元(約新台幣1,462元)。

Google AI pro課程
圖/ coursera官網
Google AI pro課程
圖/ coursera官網

Step 3〉信用卡、Paypal付款

進入結帳頁面,完成註冊付款後,Google同步贈送為期3個月的Google AI Pro至註冊的信箱,原價為59.97美元(約新台幣1,789元),兌換期限至2025年9月11日。

Google AI Pro課程
圖/ Coursera 官網
Google 11 堂免費 AI 課程
圖/ Google截圖

延伸閱讀:ChatGPT、Perplexity、Gemini、Claude、Copilot免費版、付費版差在哪?5大AI平台方案比較

Google Data Analytics 數據資料分析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95,000 美元(約新台幣283萬元)
  • 課程內容:學習多項核心分析技能,包括資料清理、資料分析與資料視覺化,並熟練運用業界常用的分析工具,如試算表、SQL (結構化查詢語言)、R 程式語言和 Tableau (資料視覺化軟體)。

Google Project Management 專案管理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87,000 美元(約新台幣259萬元)
  • 課程內容:深入學習專案管理各階段所需的實務技能與流程,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專案文件、風險管理計畫、預算編列與採購流程。

Google UX Design 使用者體驗設計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117,000 美元(約新台幣349萬元)
  • 課程內容:掌握UX設計流程,從同理使用者、定義痛點、發想解決方案,到製作線框圖、原型、進行易用性測試及迭代設計。學習使用者研究基礎、應用使用者中心設計等概念,並使用 Figma 等工具,最終打造包含三個完整專案的專業 UX 作品集。

Google Cybersecurity 資安技術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未列出
  • 課程內容:理解網路安全實踐的重要性、識別常見風險、威脅與漏洞,並學習如何透過 SIEM 工具保護網路、設備、人員與資料免受未經授權的存取與網路攻擊。學習 Python、Linux 和 SQL 的實務經驗,並了解入侵偵測與預防、網路安全等核心技能。

Google Digital Marketing & E-commerce 數位行銷與電商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71,000 美元(約新台幣212萬元)
  • 課程內容:學習數位行銷與電子商務基礎,掌握吸引與互動客戶的技巧,運用搜尋、電子郵件等數位行銷管道,以及如何衡量行銷績效、分析洞察,並運用 Canva、Google Ads、Google Analytics、Shopify 等工具,建立電子商務商店、分析線上表現及培養客戶忠誠度。

Google IT Support IT技術支援

  • 學習時間:約3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65,000 美元(約新台幣194萬元)
  • 課程內容:培養入門級 IT 工作技能,包括電腦組裝、無線網路設定、程式安裝和客戶服務等日常 IT 支援任務。學習如何提供端到端客戶支援,從問題識別到故障排除和除錯,並掌握 Linux、網域名稱系統 (DNS)、命令列介面 (CLI) 和二進位碼等系統操作。

Google IT Automation with Python IT自動化與Python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未列出
  • 課程內容:使用 Python 編寫腳本以自動化任務,並運用 Git 和 GitHub 進行版本控制。學習大規模管理 IT 資源,包括實體機和雲端虛擬機,同時分析真實世界的 IT 問題並實施適當的解決策略。

Google Advanced Data Analytics 進階數據分析

  • 學習時間:約6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134,000 美元(約新台幣400萬元)
  • 課程內容:專為具備數據分析經驗者設計,將深入探討數據專業人士的角色,以及如何建立數據視覺化、運用統計方法進行數據探究。學習建構迴歸和機器學習模型來分析及解釋數據,並有效地向利害關係人溝通數據洞察,課程涵蓋 Jupyter Notebook、Python 和 Tableau 等工具。

Google 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業智慧

  • 學習時間:約2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101,000+ 美元(約新台幣301+萬元)
  • 課程內容:專為具備數據分析經驗者設計,深入了解商業智慧專業人員的角色。實作數據建模和ETL (萃取、轉換、載入) 流程,滿足組織目標;學習如何設計能回答業務問題的數據視覺化,建立有效向利害關係人傳達數據洞察的儀表板。課程涵蓋 BigQuery、SQL 和 Tableau 等工具。

Google 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業智慧

  • 學習時間:約2個月
  • 入門年薪中位數:101,000+ 美元(約新台幣301+萬元)
  • 課程內容:專為具備數據分析經驗者設計,深入了解商業智慧專業人員的角色。實作數據建模和ETL (萃取、轉換、載入) 流程,滿足組織目標;學習如何設計能回答業務問題的數據視覺化,建立有效向利害關係人傳達數據洞察的儀表板。課程涵蓋 BigQuery、SQL 和 Tableau 等工具。

Google AI Essentials AI通識課程

  • 學習時間:約4小時
  • 課程內容:學習運用生成式 AI 工具來激發想法、產生內容、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加速日常工作。你將學會撰寫清晰明確的提示詞,以獲得所需的輸出內容,並應用提示技巧來總結資訊、創建標語等。

Google Prompting Essentials AI提示詞通識課程

  • 學習時間:約4小時
  • 課程內容:透過五個簡單步驟,教你如何撰寫有效的提示詞,以充分利用生成式 AI 的優勢。學習如何運用提示技巧來加速日常工作任務,例如草擬Email、腦力激盪、建立表格和追蹤器、總結文件等,以及如何使用提示詞加速數據分析和簡報製作,利用設計提示詞來創建 AI 代理進行角色扮演對話並獲得專家回饋。

延伸閱讀:求職別再海投履歷!3個LinkedIn實用技巧,讓好工作主動上門找你
輝達推免費線上課!AI、機器人模擬都能學:8門DLI課程介紹、報名連結一次看

參考來源:coursera

關鍵字: #免費資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