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Google、蘋果、三星一起追的技術 — 無線充電
這些年,Google、蘋果、三星一起追的技術 — 無線充電
2014.06.19 | 科技

在過去的百年之中,作為電器與插座之間的連線,電線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且不可或缺的存在。儘管無線充電技術在實驗室中已存在多年,卻始終因為需求不高而無法量產。不過,這一切將在不久的未來改變,一場以無線充電為主角的科技革命,正以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各種行動設備為先鋒,悄悄地拉開序幕。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繪圖:默伊〉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有句話也變得常聽到 —「我手機沒電了」。排名在這句話之後的是「你有行動電源嗎?」、「你有帶線嗎?」、「能借我先充個幾分鐘嗎?」

現在的智慧手機需要充電的頻率比十幾年前的小海豚或 Nokia 3310 還來得頻繁,因為手機需要支援的功能越來越多,但電池技術卻沒有相對應的突破,消費者只好提醒自己在包包裡放個行動電源,辦公室跟家裡都放一條充電線。也因為電池技術遲遲沒有大幅進步,科技研發方向便比白海豚早一步學會轉彎,從「提升手機續航力」轉變為「讓充電變得更為方便簡單」。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無線充電(wireless charge)技術因應而生。

無線充電原理

無線充電的基本原理是高中物理課教過的電磁感應:充電器裡面包含一個傳送線圈,這個線圈可以將電流轉變為磁場。而在接收端 (可以包含在手機裡)則利用另外一個接收線圈將感應到的磁場轉換回電流。如此一來,接收端就可以在不插線的情況下,由充電器接收電能。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無線充電原理示意圖
圖片來源:synergytek

截至 2013 年底,全球約有 62 支手機支援無線充電,各大品牌如 Google nexus 系列、Nokia Lumia 系列等都在其中,hTC 也有好幾支手機支援。Apple 更在 2013 年揭露的一項專利裡明確指出,他們有計劃讓所有 iMAC 的周邊裝置,如鍵盤、滑鼠、ipod等,都能夠透過 iMAC 無線充電,這樣一來,整張電腦桌上就不再會有電線存在了。一眼望去,無線充電儼然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但是,稍微冷靜想想,無線充電之於有線充電,並不像當年無線網路之於有線網路那樣能替使用者帶來壓倒性的便利。目前宣稱「無線」的無線充電,是不能讓你把手機隨便扔在房間某個角落都能充電的;而是得乖乖地放在距離充電器不超過數公分的地方,而充電器本身也必須要插電。這樣一想,唯一的差別只有――省下充電器插進手機這個步驟。

這麼小的改變,值得投入這麼多研發,值得消費者掏腰包嗎?

值得的。所謂「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意思是擅於下棋的人懂得全盤考量,著眼於未來的趨勢;不擅下棋的人,僅專注於眼前的得失。許多科技大廠著眼於無線充電,正是相中了它擁有改變未來的潛力。各位讀者不妨想像自己是公司決策者,這盤無線充電的棋,你會怎麼下呢?

第一子:行動通訊

跟有線充電器比起來,無線充電器擁有一些難以掩蓋的優勢:

1. 多****點充電:傳統充電器只能充一支手機,無線充電器可以為多支手機同時供應電力。這個優勢目前還不明顯,畢竟很少人同時擁有多支手機 (除非你想把手機放在媽媽房間跟她共用一個充電器 …)。但隨著穿戴式設備興起,手錶、眼鏡加上兩支手機,或許你就會放棄四條線加上四個傳統充電器而選擇一台無線充電器。

一對多無線充電器
圖片來源:Powerbyproxi

2. 隱藏設計:充電器其實說穿了,只是一個線圈加上一些電路,所以可以整合到任何外觀具有平面的設備中(目前還需要是平面,以後就不需要了)。像是檯燈的燈座、電腦或電視螢幕的底座、個人電腦頂部等。消費者或許不會特別去買一台無線充電器回家為手機充電,但在挑選兩台規格差不多的個人終端時,或許就會多付幾百元選擇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電腦。

hackpad.com_CX5NVfGCFTx_p.172236_1399963663972_ASUS, wireless charging on PC4
華碩所推出支援無線充電之高階機種
圖片來源:Asus

3. 無所不在:試想,如果你在咖啡店念書或是在捷運站等人,發現手機快沒電了只要往旁邊桌上一擺就開始充電,從此你還需要擔心手機沒電嗎?利用前述的隱藏式設計,無線充電器可以被嵌入各種各樣的家具、家電乃至建築物中。想像一下,從此出門不再需要行動電源、不再需要帶充電線、不再需要找插座,這該具有多大的便利性,又意味著怎樣巨大的市場呢。

事實上,比利時的魯汶車站、阿姆斯特丹機場、或美國某幾間星巴克,都已經推出無線充電服務,消費者只要把手機擱在桌上特定的位置就能充電。那手機沒電時,前方有兩間咖啡廳,兩間都有咖啡,但只有一間可以讓你充電,你會選擇哪一間呢?


星巴克提供的無線充電服務 (手機下方黑色圓盤即是無線充電器)
圖片來源:ComputerWorld

4. 完全防水:無線充電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少了一條線,更重要的是移除了充電接口。這對 Google 眼鏡、智慧型手錶等穿戴式設備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類設備要求防汗、防水,而移除充電接口可以讓穿戴式設備防水功能更好。


高通推出的無線充電智慧錶
圖片來源:Digital Spy

無線充電讓「充電」這件事更不著痕跡地鑲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順應未來科技與生活結合的趨勢。

第二子:家電用品

無線充電是一項能應用在所有電器設備上的技術。想像一下,傳統的廚房裡需要一條延長線,常常不是因為電線太短,而是因為插座太少。烤箱、果汁機、麵包機、電鍋、微波爐,插得密密麻麻,彷彿保險絲隨時都會燒斷。

無線充電不僅可以幫你拔掉這條延長線,連插座都不用了。

中國最大家電商青島海爾集團於 2013 年推出的「無尾系列家電(Wuwei)」即是瞄準這項應用。這些不需要電源線的電鍋、果汁機,將取代傳統的家電而讓整間廚房變得更加清爽且安全。拿掉了電線,就不再需要插座,自然也不會漏電、觸電。使用時只要將電器放在流理台上的某些特定位置,就自然可以開始運作。

而將充電器整合進流理台之後,電路就可以與整間房子的供電系統結合並重新設計,降低因同時使用過多電器所造成的走火風險。換句話說,無線充電技術帶來的影響不僅限於電器用品,還及於家具、配線、裝潢以及建築設計。

hackpad.com_CX5NVfGCFTx_p.172236_1399965846997_海爾, 無尾系列家電
海爾集團推出之無尾系列家電,果汁機下方圓盤即為無線充電器
圖片來源:新文化網

 第三子:交通運輸

隨著燃油的消耗及油價的上漲,電動車的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電動車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充電耗時甚久。萬一出門在外車沒電,有多少人願意在充電站前等待半小時乃至一小時為汽車充電呢?但不充又不行,難道要賭一下會不會沒電拋錨在路邊嗎?

讓我們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如果電動車可以無線充電,那只要在停車格上嵌入無線充電器,不就可以解決充電時等待的問題嗎?駕駛人無論是路邊停車、逛百貨公司停地下室、乃至一般停車場停車的同時都可以為汽車充電,這樣在技術上並沒有縮短電動車充電的時間,但利用的是本來就有的停車時間而不需要額外的等待時間。

 如此一來,只要電動車足夠普及,我們還會需要加油站嗎?

hackpad.com_CX5NVfGCFTx_p.172236_1399965963048_NewYork, Car parking
紐約街頭的實驗 – 在停車格裡的水溝蓋整合無線充電器
圖片來源:ZME Science

南韓科學技術院和高通(Qualcomm)還各自做過研發專案,將無線充電器鋪設在道路上,讓電動車能在道路上邊運行邊充電。這主要是為了固定運行路線的車輛而設計的,在南韓的例子是公車系統,而高通針對的是賽車。

第四子:專業領域市場

經過前三子,各位應該可以感受到無線充電的龐大商機。但事實上,無線充電的潛能還不只於此。顛覆完大眾市場後,無線充電還可以滲透到許多專業領域,讓許多原本不可能的應用實現。比方說醫療領域裡,植入人體的電子儀器無法使用傳統的有線充電,當電池耗盡時就得重新開刀更換電池,造成許多醫療電子儀器不便利、甚至不可行。但如果使用了無線充電,即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先前介紹過的膠囊內視鏡,預計在未來即會加入無線充電的功能。

另一項無線感應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技術,常應用於環境監測,例如在辦公室裡裝滿溫度感應器,便可即時得知辦公室各區域的室溫,進而最佳化空調系統。這種無線感應網路,感應器的數目龐大,無法使用有線充電,也沒辦法一顆顆電池慢慢換,唯有依賴像無線充電這樣的技術,或是利用周遭天然能源發電,才能確保能長期使用無線感應網路。

 無線充電技術的願景是創造一個沒有電線的世界,而不僅僅是為了單一產品而存在。

無線充電的障礙

然而,無線充電迄今沒有全面普及,許多應用也依然停留在實驗產品的階段,自然是有著各方面的原因。有些是技術上的原因,比如充電效率雖然不低,但與有線充電比起來依舊差強人意。

有些是實作上的安全問題,比如路邊的無線充電停車格可能會漏電,電死路過的小動物。根據研究顯示,無線充電運作時,放在充電器上的金屬物品會因為電磁效應而升溫,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疑慮更是從來沒少過。因此,方便是方便了,但在大規模採用之前,人們還需要更嚴格的國際認證與檢驗標準。

其次是政治因素。目前國際間有三大制定無線充電標準的聯盟,分別是無線充電聯盟(WPC)、無線電力聯盟(A4WP)與電力事業聯盟 (PMA)。不同聯盟間的競爭就像當年 WiMAX 與 LTE 的 4G 之爭一樣。在沒有塵埃落定之前,許多業者依然會持觀望態度,不願意針對某一項標準投入大量資源。

結論

根據 IHS Technology 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無線充電市場在 2013 年雖然僅約 2 億美金左右,但之後幾年將大幅成長,預計在 2018 年時達到 80 億美金。四十倍的巨幅成長,充分顯示了國際間對無線充電市場的樂觀期望。

無線充電技術的願景是創造一個沒有電線的世界,是一項被期許可以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革命。在不遠的將來,當你看到周圍的人都把手機擱在桌上充電,而你得默默從包包裡掏出電源線找插座時,你就知道該去買一隻支援無線充電的手機了。

 

本文出自有物報告

作者簡介

朱峰森博士: 宏達國際電子(HTC) 在國際標準會議中之代表,也是目前唯一同時參與三大國際無線充電標準會議之台灣代表。

賴以威博士:任職中研院的EE PhD,曾於德國、香港、日本、美國外派研究。 喜歡將理工的訓練應用來觀察生活,推廣數學教育。受邀至多所大學、高中演講。 現為有物報告 (yowureport)、聯合報《閱讀數學》、CAREhER 、今周刊、均一教育平台、泛科學(PanSci)、果殼網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集《再見,爸爸》、譯有《平面國》。 最愛的名言是 : "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 個人臉書請點此處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是一個內容深、觀點多、有時幽默的網路媒體。我們聚集了科技、財經、商業的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探討國際性的議題。

關鍵字: #無線充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