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鴻海集團竹科青創基地,群聯潘健成、聯電宣明智喊讚
直擊鴻海集團竹科青創基地,群聯潘健成、聯電宣明智喊讚
2014.07.10 | 科技

「台灣有很多創業的機會,也是一個創業家的寶島天堂,是發展科技的好地方,只要願意學習,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未來台灣的希望」,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說。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竹科所打造的創業基地,就連廣達前總經理王震華、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群聯董事長潘健成都說讚,並親自與許多團隊面談,展現高度投資興趣,而郭台銘在今年初開工時也曾預告,接下來會啟動許多的投資計畫,這之中就包括了培植新創公司。

鴻海集團的青年創業夢想基地,其實就位在鴻海竹科分部的四樓,同時這裡也是鴻海非常重要的雲端及網通事業群所在地,該青創基地並委託交通大學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營運,並設立交大加速器中心,進駐的廠商類別包括有網路服務、綠色能源、雲端軟體、軟硬整合、物聯網以及各種資通訊的應用。

(圖說:鴻海交大加速器中心空間寬敞明亮,內部設施比照竹科高規格廠房打造設計。攝影/劉建宏)

連結鴻海資源 位在新安路上的這棟建築物,對很多計程車司機和在這邊上班的竹科員工來說,一點也陌生,因為這裡是鴻海集團非常重要的研發重地,整棟大樓外表看上去,其實與其他棟的竹科廠房差不多,除了一旁就是竹科管理局之外,像是台積電晶圓12廠P4、合勤科技、全磊微機電、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都在附近。

走進四樓,明亮寬敞的大廳讓人感覺視野開闊,一點壓迫感也沒有,裡頭更擁有上千坪的創業空間提供,顏色繽紛、活潑亮麗的裝潢色彩搭配,剎那間完全讓人忘記這裡其實是竹科園區,而且一時也難以與鴻海集團直接做聯想。

交大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副主任林伯恒表示,這個創業基地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特別強調與鴻海整個集團資源的連結度,「我們不只是單純的育成空間,除了匯聚交換資訊與資源外,更著重在於籌措資金,以及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林伯恒說,「交大與鴻海的這項合作,鴻海整個集團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而這對我們進駐的廠商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

他觀察,大企業通常資源很多,私底下願意投資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大老也不在少數,但如何讓他們發現、看到,進而不斷地在過程中聯繫、接洽,促成合作,這件事就很重要,對新創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圖說:藍色空間為加速器一期,廠商已進駐完畢,現在則是開始邁向橘色空間的加速器二期,新創公司正陸續進駐中。攝影/劉建宏)

鴻海尋找下一個潛力新星 仔細分析,某方面來看,其實鴻海也一直想找創新的東西,尋找下一個蘋果,希望透過找尋有潛力及未來發展性的新創公司,活化其相關技術、開發出市場殺手級的產品,並一步透過這樣的模式,以便帶動整個集團創新的能量,甚至能成為浥注集團營收與獲利的新來源。

林伯恒指出,其實自2010年11月開始,鴻海便已初步與交通大學合作,當時鴻海也有同時與位在新竹的工研院及清華大學洽談,但最後卻選擇了交大。

原因是,交大不論是在技術、人才、資金與培育新創公司的想法和鴻海比較合得來,而且交大的校友和創業資源很多,早在全球開枝散葉,甚至整體市值占有台灣上市櫃科技公司非常重要的地位。「像現在這裡的新創公司,也有很多是竹科人,待了幾年之後,自己再另外出來創業的。」

舉例來說,交大幫就包括了在台灣電子業、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中非常有名的董事長,像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聯強國際董事長苗豐強、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而近年新一波的創業潮更帶動了新一派的交大幫開始嶄露頭角,讓人發現台灣產業的新希望,他們代表台灣產業轉型的新態度和年輕人的夢想熱情,包括臉書台灣廣告代理、聖洋科技創辦人邱繼弘,多媒體雲端服務大廠優必達創辦人之一沈上謙與郭榮昌、奇群科技創辦人宋牧奇、博晶醫電創辦人之一程士恒。

(圖說:交大加速器中心舉辦不少媒合活動和訓練課程。攝影/劉建宏)

產學合併創新效益大 交大和科技產業界的連結度還不只此,今年初,聯發科就宣布將深化與交通大學的合作,規劃以校級單位成立「聯發科---交大創新研究中心」,從網路技術、人機介面、數位內容、射頻及低功率及行動無線通訊技術等各領域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就很贊成這樣的合作,她認為,「以業界前瞻技術需求出發,透過交大深厚的研發能量,讓交大更有信心挑戰世界級的尖端技術。」

聯發科副總暨技術長周漁君也指出,市場競爭激烈,「聯發科確實需要更多尖端人才和學界的能量來達成目標,和交大成立的創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發關鍵前瞻技術,能讓產學研各界在面對世界舞台時,能夠展現台灣的創新能量。」

鴻海看中交大的創新能量,不是沒有原因,早年交大就從校園裡不斷孕育創新的氣氛和能量,2000年之前開始在光復校區、後來延伸到博愛校區、2004年加入政府推動的矽島計畫、到2010年深入竹科園區的加速器中心。

而其中像在交大的博愛校區裡,是由原本的學生宿舍所改建的創業基地,其實就很適合早期3~5人的創業團隊,雖然這些都是不同時期與階段的創業聚落,但都讓外界看到交大與產業界互動後,多元的蓬勃發展,而這些成效都仍在持續當中。

(圖說:廣達前總經理王震華與創業團隊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攝影/劉建宏)

(圖說: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對上台Demo的團隊提出一些建議方向。攝影/劉建宏)

從實質面幫助進駐團隊 另外,在這個加速器中心,其實原本交大僅使用其中的600坪,但這幾天他們宣布自7月開始,和鴻海的合作正式邁向第二階段,因應新創公司增多,空間擴增到1000坪的使用。

然而,來到這裡的創業團隊可得好好抓住任何機會,因為產業速度變化快,時間是不等人的。交大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經理陳兆年指出,「交大加速器是一期4個月的program,過程非常緊湊。」

「我們會根據營運計畫書,看團隊的未來潛力,也會請委員們審核,我們希望這些團隊能成長,拿到資金、做出出色的產品、有穩定的商業模式、能獲利、並成功走向國際。」

據了解,前陣子包括廣達前總經理王震華、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和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都親自來過這個地方,而且潘健成有一次來加速器中心演講時,與其中一個Golface團隊見面相談甚歡後,就決定投資了他們。

Golface這家公司在去年一舉拿下Intel APEC創業挑戰賽中優勝,其以電影專業攝影建立球場空拍資料庫,並專門針對高爾夫球場做數位管理化,提供軟硬體的多螢介面與線上管理平台,球友更可透過相關App即時獲取球場資訊、球隊成績及球道攻略。

透過交大校友們群聚槓桿的力量,這裡的新創公司確實得到很多企業家的資源協。舉例來說,最近剛從矽谷回台,幫助不少創業團隊解決法律、處理一些募資程序事宜的,就是蔣孝嚴的獨子蔣萬安,也是蔣家唯一的法律人,30歲出頭就創辦萬澤國際法律事務所,在台美兩地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是學有專精的年輕律師,對於新創事業,從公司設立、募資、企業併購,以至於公司上市等都能給予協助,像獎金獵人及EZTABLE易訂網都曾找過他。

(圖說:Golface團隊辦公室就位在交大加速器中心裡,創辦人廖聰哲也是交大畢業。攝影/劉建宏)

只要有創業夢就找鴻海 「不斷驗證自己的東西很重要,但不是只有聊天、討論、而是要能正面接受市場和資金的考驗,如果一堆科技大老和創投都對你的東西沒興趣,那可能你的產品和服務就不是那麼有發展潛力」,陳兆年說。

另一塊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交大之外,鴻海集團強化軟硬整合布局,化身創業育成機構,旗下創業服務平台網站Kick2Real(富夢網)在今年第2季也已正式上線亮相,創業夢想的提件數量已有410件,註冊會員人數接近500人,數目仍在持續增加中。

Kick2Real資金與技術由鴻海集團旗下許多子公司所贊助,這些公司提供的支持,聚焦在12大領域的手機平板周邊硬件、光學應用、電動車、軟體創新、機械加工、能源技術、智慧家居、雲端應用、創新材料、健康醫療、PC/筆電周邊硬件及物流技術等,協助新創團隊拓展生產製造與資金挹注。

此外,比較特別的是,在這些關聯領域技術範圍內,贊助公司會提供新創團隊專業的諮詢與後續的工程服務,而且透過由鴻海一線大廠領軍之下,在成功產出樣品之後,還能進一步協助新創團隊解決資金、量產與行銷等創業成功的關鍵問題。

(圖說:富夢網協助有點子創意的人,把東西直接初步先做成原型出來。)

Kick2Real算是一個協助年輕的創業家、團隊或新創公司,順利將創意構想落實,製作成功能完整樣品的服務平台。只要是完成了概念驗證( Proof of Concept)的創意及構想,在平台上提案,並通過內部專業團隊的審核,即能免費獲得贊助公司所提供的外觀設計服務、樣品原型製作或是製造相關技術諮詢。據了解,目前富夢網的營運團隊就在鴻海的土城總部。

郭台銘之前也說,「你有任何一個點子,你想要做一個產品,我們免費幫你做,免費幫你開模具,只要年輕人有夢想,就可以來找鴻海。」他表示,鴻海可提供很好的樣品和產品測試,並提供年輕人平台,進一步協助台灣中小企業轉型成功。

在今年6月份的股東會上,郭台銘闡述接下來鴻海集團將全面結構性成長,效益會在2015至2017年顯現,轉型從「8屏」擴充為「11屏」,新增電動車、機器人和穿戴式裝置,11屏全部串起來,將變成最具發展潛力的物聯網(Intenet of Things,IoT)。

從年輕時就開始創業的郭台銘,一路走來歷經不少產業更迭,看到現在台灣正位處產業結構、人才轉型的分岔路口,他對於台灣年輕世代其實有著期盼,「年輕人要有信心,年輕人可以在產業調整和創業作出貢獻,為未來科技做準備。」「年輕人將來要走什麼路,都要靠自己。」

關鍵字: #鴻海 #郭台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