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台灣股票市場加權指數已經攻近萬點大門,讓沒有半張股票的我又是好奇又是羨慕。遇到原本愛玩股票的老友,不免多問了一句:「這次賺了多少?」哪知道他沒好氣地回答:「賺什麼賺,我現在連工作都沒了,我工作的創投都關門大吉了,物又飛漲,那有錢玩股票!」
我更好奇了,於是多問了幾個人,想知道這次股票市場的躍升到底造福了誰?得到的答案不一而足:
「這次都是外資賺啦!我在紅茶店賠光老本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老闆,利瑪竇幫幫忙,我才30幾歲,學貸都還沒還完,哪有錢買股票,我這一輩沒有在買股票的啦!」
「噓!我先跟你說:差不多該出場了,這次漲得很虛,聽說台積電也掉了大單,我昨天晚上美國盤先出了,今天一早我要狂殺。不過嘿嘿嘿,我其實是外資。」
於是我再請教了許多耆老,他們表示台灣的股票市場,早就有了巨大的改變:首先,不再是全民運動,而是外資與假外資撐起一邊天,外資對台灣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許多原本在股票市場上影響力巨大的「中實戶」,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假外資,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在外資的眼中,外資擁有的「巨量資料」,讓外資對市場的影響更上一層樓。
有一位這一波頗有斬獲的操盤手,說起來卻是分外憂心:「這波市場的反彈,是老舊的題材加上增加的訂單,像大立光、聯發科或台積電這些公司,本來就是好公司,這一波訂單增加,是因為手機產業這一波需求改變,創造大量的需求。可是股價漲幅遠大於訂單的漲幅,讓人心驚膽跳。我也擔心,這一次過後,什麼時候才是下一個太平盛世?」
他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我們一再嚷嚷要產業轉型,可是這10年間,台灣的創業者人數有限,成就也有限,不但網際網路的新事業發展,台灣遠落後在中國身後,下一波眾人矚目的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以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台灣也面臨明顯的落後。目前台灣的資本市場,還在靠半導體以及手機產業吃老本,可是如果仔細看看,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不管是製造手機或是通訊設備,早就遠遠落在華為或是小米等中國公司後面。
最令人擔憂的是,看到台灣提供創業者資金的創業投資公司,一家接著一家關門,卻看到中國的創業投資(中國稱為「風險投資」)、更前端的天使資金以及換檔再加速的私募股權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提供了產業發展源源不絕的動能。中國連政府都積極出手,成立主權基金。同時去年開始,中國政府已經把半導體列為策略產業,全力發展,過去1年不少國際上出售的IC Design House,最後都落在中國投資人手中。台灣半導體產業過去20年叱吒風雲的地位,可能面臨巨大的挑戰。
所以哪個是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何時迎來台灣下一波太平繁榮盛世?我抓破了頭,還是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