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挖角3位時尚界人才,只為打造完美 iWatch
蘋果挖角3位時尚界人才,只為打造完美 iWatch
2014.08.23 | 科技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不然咧?」每當賈伯斯介紹新產品時,總能帶給世人驚奇。這次輪到Tim Cook。他上任後第一條全新的商品線 — iWatch — 是否能一鳴驚人?

iWatch 就是要美

蘋果 CEO Tim Cook 說:

「我覺得手腕很有趣,我手上就帶了 Nike Fuelband . . . 還蠻自然的。不過如果要適合手腕,第一件事情是你必須先說服人們這東西夠酷炫他們才會想戴。」

“I think the wrist is interesting. I’m wearing this (Nike Fuelband) on my wrist…it’s somewhat natural. But as I said before, I think for something to work here, you first have to convince people it’s so incredible that they want to wear it."


(圖說:蘋果執行長Tim Cook。圖片來源:MacRumors

一直以來,手錶除了報時以外,同時也是展現品味的方式,甚至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對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外觀,消費者或許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手錶是帶在身上的配件,所以至少看起來要「有品味」才行。

改變使用者觀念

智慧型手錶不像手機那般普及。即使眾多的智慧型手錶推出,也沒有造成搶購熱潮。要讓消費者人手一支智慧型手錶,需要顛覆大家的思維。

手錶也不像手機是明確的消費型電子產品。手機,只要有功能更強大的新型號推出,就能讓消費者掏出錢購買。但這無法套用在手錶上。手錶的定位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和時尚配件間搖擺不定,造成定位和銷售的困難。反之,如果定位清楚,就能發展一系列的銷售策略。

以科技顛覆經典

智慧型手錶有可能被定位成「汰換率高的科技產品」。目前市面上的 Pebble、LG G Watch、SONY SmartWatch,都強調方便的功能,如推播通知、App 下載等。它們外觀上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智慧型手機。它們都很快的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不過看起來比較像是「更聰明的電子錶」。

對於求新求變的年輕人來說,智慧型手錶當然是很潮的商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追逐新潮。商務人士不見得願意拿下手腕上價格和質感都比智慧型手錶高的名錶,跟小伙子們趕流行。

因此有野心的企業,不會只想打造「運動時才會用到」的錶了。

蘋果從豪雅錶、Burberry、YSL 挖角,下一個是誰?

近幾個月來,蘋果挖角了瑞士豪雅錶的銷售總監 Patrick Pruniaux、 Burberry CEO Angela Ahrendts 以及 YSL 的 Paul Deneve。富比士雜誌認為這顯示了 iWatch 註定與其他消費型商品的路線不同:

「若 iWatch 照著蘋果公司既有的產品模式走、在同樣的通路販售,那為何要請來這三位時尚界大咖呢?」

“If the iWatch were to follow Apple’s existing product pattern and launch with one or two model and be sold through Apple’s current retail channels, why would it need these heavy hitters?"

富比士的意思是,如果挖這三個時尚界的舵手並沒有為蘋果帶來創新的銷售方式,那麼蘋果也太凱了。

礙於目前電子產品生命週期仍短(最長 2 年),不太有可能一系變成像包包一樣的經典產品,蘋果無法一夕把 iWatch 打造成過於昂貴精品品牌。但蘋果仍可以借時尚界的遊戲規則,打造不同的銷售模式。

上述被蘋果挖角的三人中,Patrick Pruniaux 的專長是珠寶、精品錶行銷;Angela Ahrendts 將負責蘋果的零售及網路商店;而外界推測 Paul Deneve 也和 iWatch 有關。正因為他現在任務成謎,給人更多想像空間。

如果 Paul Deneve 確定負責 iWatch,那麼 iWatch 走精品路線就更明顯。如果他不負責 iWatch 而負責其他產品,則說不定代表 Tim Cook 希望蘋果的其他產品也能逐漸比照 iWatch,由精品銷售達人操刀。

iWatch 能,其他產品線能不能?如果能比照相同模式,讓科技產品能夠躋身時尚界,何嘗不是一種產業轉型?

先從平價時尚做起

有笑話流傳:「蘋果商標上面那個缺口就是要消費者拿錢去補。」對於 iWatch 的市場定位眾說紛紜,但普遍認為蘋果會往高端市場發展。甚至有人評論 iPhone 5c「窮人的 iPhone 註定失敗」,因為蘋果的低價產品既無法討好付得起的人,也無法成為國民手機。

市面上這麼多智慧型手錶,如果功能都差不多,最後只能淪為價格戰。但如果把市場定位做出來,主打 iWatch 是「買得起的精品」,那麼儘管價格比其它廠牌高,也能夠靠著設計的質感及方便的功能吸引消費者。就好像台灣最近開了許多主打「平價時尚」的服飾店,說明了消費者願意多花一些錢,買品質和剪裁稍微好一些的衣服。


(圖說:iWatch想像圖。圖片來源:MacRumors)

「錶」面工夫的挑戰

當然,其他的廠商也都開始重視設計,無論是錶面或是錶帶的設計。Moto 舉辦了錶面設計比賽,Pebble 讓使用者能自由更換錶帶。大家議論紛紛錶面應該圓形好還是方形好。

這也影響了另外一群人 ─ 程式開發人員。

程式開發者把開發好的 App 丟上 Google Play 或是 App Store。有了穿戴式產品之後,現在他們要開始想「我能夠在這小小的螢幕上做什麼?」每次有不同的平台或是螢幕尺寸推出,對於程式開發者來說是個煩惱,考驗著 UI 設計的功力。

令開發者煩惱的是,同樣的 App 在小小的螢幕上根本行不通。人們願意花 3 個步驟在手機上完成的事情,在智慧型手錶可能 2 個步驟就嫌多。在手機上的當紅遊戲,也不可能塞進小小的手錶螢幕中。

轉機來自砍掉重練。這是一塊還沒有多少人居住的新大陸。你想到的,別人或許還沒想到。在小小的錶上,究竟人們需要的是哪些資訊?等到各大平台陸續開放 API 後,勢必又會吹起 App 大戰。

目前智慧型手錶的功能都以輔助手機、推播通知為主。若未來根本不需要搭配其他智慧型產品,單單手錶就能滿足使用者某些需求,或許更能凸顯智慧型手錶的價值。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本文出自有物報告。作者Joanna,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從電影黑天鵝裡借來的,“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是一個內容深、觀點多、有時幽默的網路媒體。我們聚集了科技、財經、商業的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探討國際性的議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