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2013年7月29日進軍台北,營運一周年,Uber台北總經理顧立楷指出,Uber在台灣第一年穩定成長,每月平均搭車人數成長率為30%。而Uber司機的評分平均分數高達4.7分。接下來的策略,除了持續深化台北的服務,正在評估台中和高雄做為下一站Uber服務的城市,也正在與台灣業者洽談API服務。
(圖說:Uber台北成立1周年,總經理顧立楷對台北的成績很滿意。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回顧Uber進軍台北一年,Uber台北總經理顧立楷說,「我對台北的成績很滿意,因為台北第一年搭車的總次數,比舊金山第一年的總次數還要高。」但是顧立楷不願說總次數到底是多少,故無從比較。
其次,顧立楷發現由於台北交通方便,台北的使用者對等待的時間比其他城市更為敏感,舊金山的Uber等待時間大約15-20分鐘,台北剛推出時,市區的等待時間為10分鐘,目前等待時間約為7分鐘。
Uber提供司機和乘客互評機制,確保服務的品質和Uber身為平台的公正度,針對會評分較低的司機,Uber員工會跟司機用E-mail及簡訊溝通,要求司機上課,如果再有投訴或評分過低的情況,就會結束合作關係。評分滿分為5分,營運一年來司機的平均分數為4.7分,顧立楷宣稱4.7分是包括營運以來所有司機的評分。
Uber台北未來兩大策略:城市擴點、開放API
下一站將選定台中和高雄推出Uber服務,也考慮過新竹,時程不確定,但會從兩大方向來評估,包括當地城市交通便利性,公車和捷運發達與否及當地人開車的情況。其次,車行合作的可能以及生意如何。
Uber在8月中宣布即將開放API,並與聯合航空、OpenTable、TripAdvisor、星巴克等十一家領域不同的運輸、旅遊或網路業者結盟。Uber台北也跟上API的腳步,正在積極與業者洽談合作,合作業者的類型會與美國一致,包括星巴克、航空公司、旅館、訂餐,具體細節還未能透露。
至於Uber推出快遞服務UberRUSH,目前Uber台北還在評估中,要視台灣的市場狀況才能決定是否推出。
在大部分的城市,還是由Uber額外補貼司機費用,鼓勵司機使用Uber平台,Uber台北也是。但顧立楷表示,的確有些城市已經不需要額外補貼了。問及Uber台北何時不再補貼司機費用,顧立楷指出,「未有明確時間,但會從叫車人數、車子數量及司機收入三方面來綜合考量。」顯然Uber台北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要達成的數字,只是皆不能透露。
採訪後記:
Uber台北在7月計程車抗議事件後,發現媒體公關的重要性,最近找來公關公司要跟媒體好好溝通。此次小型媒體見面會邀請幾位常寫Uber文章的網路科技媒體編輯和記者,然而,整場訪問下來「不能透露的」遠比能透露的還多,未有詳細的策略說明、時程不確定、合作細節不能公開,更別說Uber搭車次數、合作車行數及合作司機,統統保密到家。此外,司機評分平均達4.7分也無法驗證,到底是否已排除那些低評分、已解除合作關係的司機亦未可知。Uber台北到底想跟媒體溝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