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盧特尼克的嘴,騙人的鬼?從台積電產能看真相:台美「晶片五五分」為何根本不可能
觀點|盧特尼克的嘴,騙人的鬼?從台積電產能看真相:台美「晶片五五分」為何根本不可能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於9月28日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 他持續對台灣遊說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也就是美台各自生產一半晶片。除此之外,他拋出對「矽盾」的新解,認為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

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完全從美國利益出發,無視現實情況,也顛覆全球遵循的商業倫理;「橫柴入灶」的不當作法不僅台灣與台積電難以接受,全球各主要國家的政治家、經濟學者、知識分子也難以看得下去。

盧特尼克舊調重彈,稱手機及汽車裡95%的晶片都是在台灣生產;台灣遠在美國9,000英里之外,且僅距離中國約80英里,而北京對台灣虎視眈眈,揚言要奪取台灣。

對他而言,雖然美國會保護台灣,但美國須具備自製一半晶片的能力,才有能力做「必要的事」。即使台灣晶片產能只占美國需求的一半,「矽盾」仍然存在,因為美國若沒有台灣那一半,美國活不了。

盧特尼克說,他接手商務部長時,美國僅有2%的晶片是在美國自製;他希望離任時能達到40%的晶片在美國生產。 可見政治人物往往誇大其詞,同時也未能精準描述現況。

盧特尼克所說的「晶片」應該是指先進晶片,而且美國的晶片產業也沒有他所說的那麼不堪。 在他就任時,英特爾(Intel)已量產 Intel 7、Intel 4、Intel 3 等先進製程;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也開始量產 4 奈米製程晶片。

從產能與時程來看,為何「五五分」根本不可能?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將來在美國的 2 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將占台積電整體產能的 30%,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然而美國仍不滿足,並以達到 50% 先進產能為目標。

估計目前台積電在台灣的 7 奈米、5 奈米及 3 奈米月產能合計約 50 萬片左右;加上新加入量產的 2 奈米,至 2026 年底先進製程的月產能約可達 60 萬片左右。

亞利桑那州一廠月產能 2 萬片(4 奈米製程),二廠月產能可能拉高到 3 萬片;假設之後每座廠的月產能都拉高到 3 萬片,則 6 座廠的全部月產能可達 18 萬片,約為 2026 年台積電先進製程月產能(60 萬片)的 30% 左右。

預估台積電 6 座美國廠全數建廠完成的日期最快可能在 2032 年以後。在此期間若要增加興建新的晶圓廠,受限於人力與營建工程資源等因素,是很難實現的任務。

TSMC.jpg
預估台積電 6 座美國廠全數建廠完成的日期最快可能在 2032 年以後。
圖/ 台積電官網

盧特尼克希望他離任時能達到 40% 先進製程在美國生產的目標,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假設盧特尼克官途一路順暢,則他的商務部長任期能夠同川普總統(Donald Trump)一齊於 2029 年 1 月卸任。

台積電美國廠區「趕進度」,此時可能有 4 個廠可以進入量產,總月產能約可達 12 萬片,約占台灣 60 萬片月產能的 20% 左右。若將 2026 年至 2029 年間台灣新增產區(如中科 1.4 奈米廠)產能加入,則美國廠的產能比率更低。

「五五分」只是手段,台積電得險中求勝

台積電能夠承諾在美國投資 1,650 億美元,建立 6 座先進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 1 個研發中心,是非常有誠意的作法。

從 2018 年(台積電領先全球、首度量產 7 奈米製程)到 2025 年,台積電資本支出(2025 年以 400 億美元計算)合計為 2,091.5 億美元;台積電承諾在美國投資 1,650 億美元,占這期間資本支出總和的 78.9%,下的本很大。

由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將建立 6 個晶圓廠,對台積電的供應鏈而言已營造可觀規模的市場,因此不少台積電供應鏈也開始進駐亞利桑那州建立生產基地。隨著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州二廠、三廠陸續進入量產,當地「半導體產業鏈聚落」將逐步成形,這是美國前所未見的景象,應該能讓不少美國政府高層為之動容。

盧特尼克提出的「五五分」構想,應該是川普政府一貫「拉高目標、逼迫對手竭盡所能」的手段。從現實面來看,「五五分」是不可能的任務。 台積電竭盡所能在美國建廠,並能夠達成與台灣廠相當的良率,已顛覆許多人的認知。

在美國建立生產設施,除了成本高昂外,美國人投入生產線的意願偏低,人力需求是一大問題;尤其是需要輪班的半導體產業,美國人的就業意願較低。

盧特尼克拋出的議題,有可能是要求台積電加碼投資,從 1,650 億美元拉高到 2,000 億美元,甚至到 3,000 億美元。

對台積電這種誠實的公司而言,很難做出無法達成的承諾。 不過,對美國政府這種漫天要價式的需索,台積電不妨就地還價:可承諾加碼投資到 2,000 億美元,但不押投資完成的日期。

總而言之,先度過川普這一任任期(還有約 3 年 4 個月左右),之後新的美國政府上任,期許台積電就此海闊天空,美國製造事業將不會被步步進逼,可依自己的意志發展。

延伸閱讀:AI一出資工吃鱉?美國畢業生慘遇「軟體工程師大劫」,台灣就業市場為何反而沒崩?

賣香水賣到上櫃!光速火箭靠電商腦打造爆款香氛:年銷44萬瓶進帳7億元,直男搭檔如何辦到?

責任編輯:李先泰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